今天是4月23日,读书节,大家都在讨论读书的事情,所有人都在宣称读书的好处,多读书总比少读书要好,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的人气质也不同。但知常容忽然想到一个很功利的问题:读书到底改变了什么?
这让知常容想起二个三国人物。一个是吕蒙,一个是孔融。有两个成语,吴下阿蒙与孔融让梨与这两位有关,他们都因为读书而发生了命运之改变,他们也是很喜欢读书之人。
吕蒙我们先来聊一聊吕蒙的故事
吕蒙家里比较贫困,从小他就急着想改变命运,十五六岁的时候就跟着姐夫邓当去打山越。当时还有人嘲笑他,你这个小子有什么能耐,这么小就出来当兵。他的姐夫当然也不想吕蒙这么小就去作战,万一小舅子有个三长两短不好交待,所以把这件事跟丈母娘说了。结果吕蒙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十五六岁主动从军的确不多见,现在十五六岁的还是孩子,他们或许正抱着电脑打游戏呢,靠着父母保护享受呢。吕蒙生性刚猛,作战勇敢,很快成了东吴重要将领。
但是吕蒙不太喜欢读书,遇到到大事会怎么样呢?《三国志》记载
蒙少不修书传,每陈大事,常口占为笺疏
因为作战勇敢很受孙权看重,但是当时大都督鲁肃却不怎么看得起吕蒙,以为他就是一个猛将而已,说难听点就是一个有勇无谋的猛人。手下提醒说吕蒙最近很受吴王的器重,你当都督基本的面子还是要给他,路过怎么也得过去看一眼。
出于面子,鲁肃去看了一下吕蒙,吕蒙酒席招待,喝的差不多的时候,吕蒙问鲁肃,你现在与关羽相邻,虽然说现在刘备与我们关系不错,但迟早有一天会翻脸,应该早作防备。鲁肃就说了四个字,临时施宜。
显然鲁肃没有细想如果翻脸之后该怎么处理的办法。结果吕蒙给鲁肃说了五条对策,听得鲁肃激动的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结成好友,最后鲁肃临死的时候推荐了吕蒙。为什么吕蒙会这么突飞猛进呢?孙权与陆逊二人在闲聊时点出了原因。
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
这是读书带来的好处,使得吕蒙不但有猛还有智。使得关羽忌讳吕蒙,吕蒙称病,陆逊代替之后,关羽才敢放心攻击曹操。
看来读书的确能改变一个人,如果不读书的吕蒙撑死最后也就一猛将而已,不可能成为被孙权如此重视的统帅人才,被鲁肃如此推荐之人。当然还留下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佳句。
孔融接着我们聊一聊孔融的事情
孔融是孔子的子孙,圣人之后家教很好,从小读书,品行也不错。融四岁能让梨让他成了知名度很高的古人。他的文学修养很高,是建安七子之一,曹丕很喜欢孔融的文采。孔融的人品没得说,从四岁表现出来的情况可以看得出,后来他替哥哥收留了哥哥的朋友而犯事,此时官府抓住了他哥俩,结果孔融拼死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但没有作用,他的哥哥还是被处分了。
孔融这种性格得罪了很多人,他只要看到别人不给面子就不会有好脸色,比如杨修的爷爷派他去见当时的大将军何进,但门人没有通报,他觉得没有面子就拿帖走了,气得当时有人想杀他。董卓当权时,他就和董卓对着干,最后被董卓扔到北海当了北海相。那个地方最大的特点就是黄巾军非常多。所以没有过多久,城池就被攻破了。
饱读诗书的孔融养成了这样的性格。《后汉书》这样记载
融负有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他的治下被袁谭攻打的时候,令人吃惊的是孔融居然做出这样的行为。
战士所余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
这个不是淝水之战时谢安的故作镇定,暗作安排,而是真的只管读书不管其他事情。结果当然很明显了,老婆孩子都被袁谭抓了,自己跑了。
他跑到许昌的汉献帝那里去了。
曹操收留了他,但是他却以嘲笑曹操为乐,凡事曹操做的他多会嘲讽一二。比如曹操平定了北方火速攻击乌桓,结果他开始嘲讽:
昔肃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
用丁零偷了苏武的牛羊的罪名去讨伐吧,嘲讽之意在言表。
粮食紧缺的时候,曹操下令禁酒,这个时候,孔融又出言嘲讽。最后逼着曹操罗织了莫需有的罪名将他们一家全杀了。
结语:吕蒙因为读书,改变自己命运成就一代名将,成了东吴的顶梁柱,当他病重的时候,孙权的表现是这样的
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
孙权偷偷地看,看到吕蒙能吃得下饭,就开心,要是吃不下,夜里都睡不好觉。一代君主能为臣下做到这样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君臣关系。
饱读诗书的孔融最后却成就了满门被杀的命运,死后无人敢收尸。
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
孔融并没有对曹操造成真正的威胁,他所做的只是在发泄自己的不满,从一个世家大族弟子的角度去嘲讽这个宦官的后代,以满足那心中的优越感。
同样是读书,结局却完全不同。
知常容也迷惑了,读书到底改变了什么呢?
知常容忽然想到一句话: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这是《中庸》的第一章,不知道孔融有没有读懂他的先祖说的这句话呢?
你呢?读懂了吗?
今天你读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