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咬”实为蚜虫,对人无害
专家:不咬人、不会传播疾病,最多再有一周就消失了
最近一段时间,大庆人着实被漫天飞舞的小黑虫烦的不行,稍不注意,就会飞进人的嘴巴、鼻子甚至眼睛里。
这小虫子到底是什么?咋突然冒出来这么多,对人体有没有害?9月19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博士、教授孙强。
扰人的蚜虫今秋很“厚”。
气候适宜大批繁殖,蚜虫“进城”寻找寄主
“这些虫子其实并不是‘小咬’,而是蚜虫。”据孙强介绍,蚜虫在昆虫分类中属于半翅目蚜科,而“小咬”为双翅目昆虫。蚜虫平时生活在农田,靠吸食植物的汁液存活,是一种农业害虫。
这种虫子每年都有,夏天多以有翅或无翅的形态在城市周边农田的玉米地、大豆、菜地中取食生活。进入秋季,天气冷了,农田中的绿色植物少了,杂草枯黄了,就会产生一些有翅的雌性和雄性蚜虫,迁飞、寻找越冬的寄主,比如灌木、树木、草丛等地,为产卵、越冬做准备。
今年秋季蚜虫数量较大,主要是因为我市前一段时间的气候条件适宜,而且农作物叶片衰老慢,食物充足,很适合蚜虫生长繁殖。
“大庆的城市绿化做得好,吸引到了它,大批地飞进城里,就开始‘扰人’了。”孙强告诉记者,现在在靠近绿化带等蚜虫密度较大的地方,一立方米得有七八百只。
蚜虫最讨厌银灰色,可戴纱巾和口罩防护
“小虫子太多了,出门直‘糊脸’。”家住唯美主邑的张阿姨在小区里哄小孙女,出门遛弯时,“蝇甩子”是必备工具,“孩子就愿意在草地上跑,现在根本不敢让她去,怕被这种小虫子蜇着。”
对此,孙强解释说,蚜虫只危害作物,并不叮咬人,也不携带病毒,对人是无害的。
“由于蚜虫爆发面积太大、存在时间短,不适合农药消杀。”在防治方面,孙强表示,这种蚜虫的生命周期只有10天左右,随着气温的下降,预计顶多再持续一周左右的时间就会消失了。
孙强提醒,蚜虫一般都会出现在树多、草多的地方,而且偏爱浅色,尤其是黄色、绿色的衣服。最反感的是银灰色,一见银灰色物体马上飞走。因此市民外出时,要少去植被茂密的地方,尽量穿着深色衣服,头上可罩上纱巾或戴上口罩加以防护。
如果小虫钻进眼睛里,可以用清水冲洗;如果钻进耳朵的话,可以用棉球轻轻沾出;要是入耳比较深的话,还是建议及时就医。
大庆日报记者 程诚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