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张桂梅终于创办了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
高楼外围,皆为黄土。
这所学校没有围墙、没有厕所,教师和学生同住在那栋高楼中,那是当时八位老师和所有学生逐梦的起点。
面对创学之初的窘迫,铁人一般的张桂梅想过放弃,想过撒手不干。
当她决定放弃,整理学校老师资料时,发现了老师中有六名党员,包括她。
也许是曾经共产党人的誓言,唤醒了她一直以来的初心。
那一天,张桂梅带领学校的党员老师在学校宣誓,将入党誓词写在了学校墙上,那一句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誓词,大家都没能说出来。
因为包括张桂梅在内的所有老师,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哭了。
高墙之下,皆是泪水。
为了让这群女孩子有更好的未来,她铁腕治校,所有人必须拼尽全力,冲击那遥不可及的未来。
五点半起床,十二点睡觉。
那是当时这所女子学校努力的青春,也是这些孩子走向未来的唯一机会。
因为她们只要放弃读书的机会,她们唯一的命运就是早嫁,这些女孩的父母中,张桂梅在家访中,不少家长都说过,养育孩子多年,让自家孩子早早结婚,可以更早的换取彩礼。
而这笔彩礼,就是那些山区父母自认对于抚养子女十余年的最好回馈,也是理所当然,情理之中。
如果没有读书的机会,这些学校里大多数女孩的命运,就是嫁人,种地。
这样的宿命,不是一代人,还有二代、三代、四代,甚至代代如此。
三年下来,第一届毕业生成绩出炉。
张桂梅说,那年出成绩的当天夜里,她久久不敢入睡,她希望听到一个好消息,也害怕自己失落。
突然,学校外面传来了声音,有笑有哭。
那一年,这所学校的第一届毕业生全部考上了大学。
二十余年的时间里,这所女子中学走出了1800多个女孩子走出了那片贫瘠且落后的小山村。
她说:
“我豁出了自己的命,如果能改变她们的命,我这辈子就值了。”
2020年,张桂梅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写道: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她曾见过无数次毕业生离别的一幕,她也更喜欢闭门不见,在高楼上透过玻璃望着这些孩子渐渐远去的背影。
那时候,她会经常想起孩子们在学校常读的誓词: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这些人当属时代的幸运儿。
如今,仍旧有大量的孩子穷居一隅,也有大多数的人,始终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们或者她们的父母,成为落后山区孩子走出来的最大藩篱、最大阻隔,贫困的代际传递,刻印到了山区父母的骨子里。#以书之名#
他们不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他们只相信读再多的书,走再远的路,懂再多的事,又有何用?
不得结婚?
既然大家的选择都一样,所以,为何要花费十余年的时间浪费在读书这件事情上。
无论我们这个时代怎样辉煌,无论今日的生活何其幸福,完美的一切的背后,始终会并存着大量悲情的故事。而这样的故事,最容易打动人心,也更容易让我们以一种近乎全新的视角去理解这个时代。
那些被多数人所忽略的脆弱群体,始终藏着卑微且脆弱的梦。
他们大多数人的童年,甚至没有读课外书的机会。
我记得当年明月在写完《明朝那些事儿》,在书的最后写了一句话:
“此前,我讲过很多东西,很多兴衰起落、很多王侯将相、很多无奈更替、很多风云变幻,但这件东西,我个人认为,是最重要的。 因为我要告诉你,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粪土。先变成粪,再变成土。
现在你不明白,将来你会明白,将来不明白,就再等将来,如果一辈子都不明白,也行。 而最后讲述的这件东西,它超越上述的一切,至少在我看来。 但这件东西,我想了很久,也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或是词句来表达,用最欠揍的话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然而,我终究是不欠揍的,在遍阅群书,却无从开口之后,我终于从一本不起眼,且无甚价值的读物上,找到了这句适合的话。 这是一本台历,一本放在我面前,不知过了多久,却从未翻过,早已过期的台历。 我知道,是上天把这本台历放在了我的桌前,它看着几年来我每天的努力,始终的坚持,它静静地、耐心地等待着终结。 它等待着,在即将结束的那一天,我将翻开这本陪伴我始终,却始终未曾翻开的台历,在上面,有着最后的答案。 我翻开了它,在这本台历上,写着一句连名人是谁都没说明白的名人名言。
是的,这就是我想说的,这就是我想通过徐霞客所表达的,足以藐视所有王侯将相,最完美的结束语: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按照自己的方式过一生,的确是所有人希望做到的一件事情,但遗憾的是,大山里面的孩子,他们的童年没有这个机会。
比起这些,我们更愿意尽自己绵薄之力,帮助他们。
点击下方卡片,期待您和我一起,关注关注大山教育,为乡村留下好老师,我们一起为大山里的孩子撑起最后的宿命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