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字的甲骨文怎么写?陶,附古今字义

人气:130 ℃/2024-04-19 12:59:36

“陶”是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从,从上下二人,会人登上窑包之意。金文加二“土”,强调是土堆成的窑包。小篆从从匋会意,匋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陶”。

《说文.部》:“陶,再成丘也,在济阴。从,匋声。”(陶,像叠着两双盂的山丘,在济阴郡。从,匋声。)

“陶”的本义是烧制陶器的窑包,念yáo。用作上古人名,指皋陶,传说是虞舜的臣子,掌管刑狱。

táo是“陶”现在常用的读音。引申指烧制瓦器。用作名词,指烧制而成的瓦器。如“彩陶”。

由烧制陶器引申比喻安排、造就、培养。如“陶冶情操"。

“陶”还可以表示快乐。如“乐陶陶”,就是形容人快乐陶醉的样子。

“附”是形声字。小篆从(左 阝),付声。隶变后楷书写作“附”。

《说文.部》:“附,附娄,小土山也。”(附,附娄,就是小土山。)

附”的本义为小土丘。《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附娄无松柏。”引申为依傍、依附。如“攀附权贵”、“趋炎附势”。又引申指附带、从属。如“附呈”、“附录”。

又引申为归附。成语“怀敌附远”意为对敌人采取怀柔政策,使远方的人来归附。

归附于某处,必然要靠近某处,故而引申为靠近。如“附耳过来!”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