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超过百年国运的王朝里,皇帝被异族俘虏的有两个朝代,一个是宋朝,一个是明朝。宋朝是宋钦宗赵桓,以及他的父亲太上皇宋徽宗赵佶,明朝是明英宗朱祁镇。虽然这两个皇帝都是从九五至尊沦为囚徒,但却同命不同运。
宋钦宗和宋徽宗两人被女真人虏去后,受尽了侮辱,最后两人先后惨死在冰天雪地的异国他乡,尸骨无存。明英宗被蒙古人抓去后,却极受礼遇,除了没有自由,其他一应物件应有尽有,才一年时间,明英宗就被蒙古人无条件释放,礼送出境。明英宗回到祖国后,虽然被景泰帝软禁了八年,但最终还是靠夺门之变华丽翻身,又重新当了皇帝。
为什么这两个皇帝会有迥然不同的命运呢?我的分析是这样的。宋钦宗是宋徽宗眼见国势糜烂甩锅当上的皇帝,可宋徽宗却又不甘心做个无权无势的太上皇。父子两人为了皇权是斗的不亦乐乎,忽略了金国骑兵的威胁,最终酿成大祸。实际上当时北宋整体实力尚可,根本就没有一点王朝没落的迹象。
在宋夏边境,宋军对西夏是碾压态势。在国内,刚平定方腊起义,既解决了内忧,又锻炼了军队。国家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否则朝廷也不会又燃起了和金国两面夹攻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念头。说实话,连金国人也没有想到此次侵入中原会有如此大的收获。金国根本就没有做好侵占中原的准备工作,侥幸拿下汴京后,金国匆忙立宋朝丞相张邦昌为皇帝,然后金国人带着虏获来的两帝两后,皇子皇孙,后宫嫔妃,王公大臣迅速北撤。
试想一下,如果金国事先有了周全计划,是绝不可弃敌国都城于不顾的。而且如果当时宋钦宗行事果断,固守京城,等待各地勤王之兵。金兵绝无可能短时间攻下一国之都。可惜宋钦宗面对围城而来的金国骑兵,是慌了手脚,居然盲目听信只要皇帝出城谈判,金军就会撤围的谎言。结果不仅自己身陷囹圄,还使得铁桶一般的北宋江山顷刻之间覆灭,一手酿成让汉人切齿痛恨的靖康之耻。
由于宋徽宗父子两代帝王卑躬屈膝的投降,使得金国上下都瞧不起他们,更谈不上尊重。不仅让他们两人袒胸露乳,还要只手牵羊以示臣服,极尽侮辱。他们父子两代皇帝,终身被金国人禁锢起来,最后像孤魂野鬼一样死在了遥远的北国。
北宋是被女真人打上门来皇帝被虏走,明朝是皇帝主动去打蒙古人而兵败被俘。明英宗由于受太监王振盎惑而头脑发热,结果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刺人打败全军覆没,自己也未能幸免。但明英宗却虎死不倒架,他根本就没有一点害怕的意思,保持了一个正统王朝皇帝应有的尊严。瓦刺太师也先见明英宗如此作派,也欣赏不已,也就不难为他。也先本想奇货可居,借手中明英宗要挟大明。不料大明根本就不把明英宗生死放在心上,很快就重新立了郕王朱祁钰为新皇帝,彻底杜绝了蒙古瓦刺人的非份之想。
此时的明英宗反而成了也先手上的烫手山芋,杀又杀不得,关又关不得。而且明英宗在蒙古瓦刺部落就象在自家皇宫一样,活得很惬意,反而有不少贵族达人成了他的粉丝,也先也只能摇头叹息,无可奈何。正好明朝派人出使蒙古,也先根本不管明朝并没有正式提出释放明英宗的要求,就急不可耐的把明英宗送到明使手中。就这样,明英宗没有花一分钱赎金就大摇大摆的回到了大明,蒙古瓦刺人反而还倒贴了不少东西。相比宋徽宗父子两人境遇,明英宗的待遇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
通过这两个朝代皇帝被俘后的结局,告诉我们一些道理。面对困境,不要轻易投降,否则只能任人宰割。万一不幸失手被擒,也要保持气节,不能卑躬屈膝。作为胜利者,对于那些坚决抵抗,至死不投降,或者不幸被俘而绝不苟延残喘的人,从内心是极为敬佩的。
宋徽宗父子以为投降就可以明哲保身,结果却终身沦为囚徒,在史上留下耻辱之名。明英宗大义凛然不惧生死,却获得蒙古瓦刺人的上下好感,不仅对他极为优待,没有多久更是礼送出境。正因为明英宗面对险恶环境保持了民族气节,没有堕了大明皇家的颜面,此举更是博得了大明朝野上下一致的称赞,为他八年后成功复位为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