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从书房的角落拾起了《围城》。
高中时第一次拜读,或许是年龄太小,读的是有趣,匆匆翻过便扔到了一边。第二次读是去年暑假,在朋友列的书单里又看到这本书,想着自己也闲来无事,就随手翻了几页。这算是第三遍了,仍然没觉的自己看懂了这本书,却也想趁着有思绪记录一二。
在《围城》的序中,钱钟书先生有言,“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这就已经表明这本书中的讽刺基调,而作为本书的主角——方鸿渐,也必定是一个充满荒唐讽刺意味的人。
钱钟书先生似乎用《围城》在我心中作了一幅画,面前是一座辉煌的城池,他有正门侧门,它的路四通八达。而作为这座城的主人——方鸿渐,却亲手将这些个路逐一堵死,出国留学却无心学业堵死一条,回国后,与周家翻脸堵死一条,拒绝苏小姐堵死一条,因自尊放弃唐小姐堵死一条,在三闾大学未争取留下的机会又堵死一条……最终,只摆脱不了受困于围城之中。然后,方鸿渐慌乱了,拼命挣脱这束缚,拼命想逃。而城外的人却见这城池金碧辉煌,拼命的想冲进去,人生的悲哀也不过如此。应了那名句: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成立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究其根源,不过是目光短浅,胸无大志。
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本书的主人公,方鸿渐只是一类人的缩影,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这种人大有所在,而千千万万目光短浅的中国人,也构成了中国那个时代的悲哀。
这算浅析。
另外,《围城》中所描写的虚伪荒唐的中国社会,那个社会所形成的原因,或者说构成那个时代的那种“目光短浅”的中国人的性格形成的原因也同样让人感兴趣。
还有文中所写方鸿渐所认识的各位“红颜知己”,她们的性格也颇为有趣,从最先出场的鲍小姐,苏文纨,到后来的唐晓芙,孙柔嘉……
尤其是被作者偏爱的唐晓芙。《围城》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被钱钟书先生讽刺的遍体鳞伤,犀利的语言狠狠的落在书中每一个人物的的身上。
除了唐晓芙
唐晓芙就像是大多数男孩子的初恋,聪明又骄傲,很多人把唐晓芙比作一朵红玫瑰——上面是鲜艳欲滴的花瓣,吸引着你,让你忍不住靠近采撷,下面又是花刺,深深浅浅的刺痛着你。初见唐晓芙,尽管方鸿渐对唐晓芙百般殷勤,但唐晓芙始终与他保持距离,后来随着唐晓芙对方鸿渐的进一步认识,以及苏文纨的“神助攻”,唐晓芙发现方鸿渐是真心爱自己,两人的感情偷偷的开始升温。
唐晓芙是爱方鸿渐的,但也就是因为她爱方鸿渐,才会把他的自尊放在地上狠狠的踩,而如同大多数男人,方鸿渐把自尊看的太重,最终也导致他和唐晓芙无法走到一起。
大多数初恋都如此,对感情懵懂的两个人,明明彼此相爱,却因为双方的不成熟而以分手告终,但回忆中,初恋却永远是心中最完美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