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看懂了人性你才能掌控人生:鬼谷子揣摩之道所谓高情商

人气:316 ℃/2024-05-15 06:27:57

古往今来,无论达官显贵商界翘楚,还是沙场谋士平民百姓,做成一件事,维护好一段关系,最关键的就是要懂人性。

《鬼谷子》第七篇《揣篇》、第八篇《摩篇》,提出了如何通过细致而准确地揣摩他人的心思,从而达到自己的意图。

01何为揣、何为摩?

a. 揣

揣,揣度人情事理,以推测事态发展方向。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揣诸侯之情。

《揣篇》分为“量权”和“揣情”。揣摩人情世故是谋略施展的出发点,是说服与影响他人的重要前提。

揣情术是指关于如何揣度他人心思,推测对方心理以判断局面的方法。

再好的谋略也要以全面掌控局势为基础,再好的说服技巧也需要以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为出发点。

运用揣情术时,关键之处在掌握对方表面上看不到也不愿意透露的隐情,包括能力、喜好、软肋等。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思考,才能清楚地判断。

b. 摩

摩,顺、合的意思,这里指观察、琢磨对方的实情与心思,获取对方的真实意图。

摩意术,是揣情术的延伸和发展,是通过言辞等手段,从对方的内心情感变化去揣测实情的具体操作方法。

《摩篇》作为《揣篇》的姊妹篇,从两者的关系入手,阐释了摩意术的原理与技巧。

摩意术必须在隐秘中进行,从对方的内部情感与外在表现的对应变化中,去探究真情与奥妙。需要反复检验,才能判断推测的结果是否准确。

c. 揣、摩的区别

揣:重视外在表现,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处于观察判断的静态阶段,双方还没有开始实质性的接触。

摩:由浅及深,是揣的具体方法,其中一方已经开始行动,用各种方法试探对方,使对方将实情呈现,以验证“揣”是否与其内情一致。

从顺序上看:揣在前,摩在后。

揣为摩之先,摩是揣之行。

02揣情——判断在先

a. 事前揣度

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难为。

若是一个人能够未卜先知,料事如神,那天下还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倒他呢?

任何事情在发生之前,或多或少总会有微小的态势,这种端倪,又有多少人能够提前预知呢?

如果对某些事情或变故感到突如其来,其实是因为没有事先预见。如果能在事情发生之前就能察觉,才是最难的。

只有熟知人或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培养不同于常人的预见性,这是揣情术的关键。

b. 顺势揣度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也,不能隐其情。情欲必知其变。

一个人特别兴奋或极度恐惧的时候,往往是不能控制和隐藏自己情绪的,容易流露真情。

揣情术就是要极力促成对方的这种情绪状态。

在对方最高兴的时候,去加强其欲望,既然有强烈的欲望,就无法按捺真情;

在对方最担心的时候,去加重其恐惧,既然有明显的恐惧,就不能掩盖实情。

真实的意图必定会随着事态的发展、情绪的变化自然流露出来。

c. 迂回揣度

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其所亲,知其所安。

一些有城府的人,情绪控制能力很强,对各种试探表面上都可以做到不动声色,不流露真情实感,无法观察。

这时候就不要硬碰硬,可采取迂回的办法去了解。

可以和他熟悉的人多接触,侧面了解情况,曲线救国。这样不仅可以掌握到一些实情,还可以知道他不为所动的原因。

d. 见微知著

故观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变。

从蚊虫快速还是缓慢爬行,也可以以小见大,看出其中的利害关系,因此衍生于各种事端变化。

一叶知秋,见树木而知森林,观水滴而见大海,凡细微之处,才是真实所在之处。

一个人的人品,往往在小事情上显现出来真实面目,人性的善恶,从来都在不经意中暴露。

判断一件事是否能成功,辨别一个人是否值得交往,均可以学会从细节处分析和探讨,识人心,评局势。

反观自身,若是不想被他人控制,就要关注细微之处,不要在小事情上让别人抓住弱点,失去了主动权。

e. 测深揣度

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此所以谓测深揣情。

人们说的每句话都是能听见的,肢体不说话,但肢体语言也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

他人通过对这些外在表现的仔细观察,可以揣其情、摸其心、知其意。

内心情感发生变化,必定会通过微表情、微动作等不同于往常的形态表现出来,通过显露出来的种种表面现象,去了解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情,是比较有挑战的,也就是文中所说的“测深揣情”。

由浅到深,层层递进,审时度势,察言观色,一颦一笑识人心,一举一动断实力。

03摩意——验证在后

a. 摩意“十法”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宜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

鬼谷子的操作指南写得真详细,如果真能做到“平、正、喜、怒、名、行、廉、信、利、卑”这十个字,天下事、身边人,哪有琢磨不透的?

1) 平:平和沟通,让人心平气和

2) 正:正直讲理,让人感觉客观

3) 喜:逗人高兴,让人开心愉悦

4) 怒:激起愤怒,让人烦恼生气

5) 名:借用名望,让人顾及声誉

6) 行:助力帮忙,让人采取行动

7) 廉:道德感化,让人洁身自好

8) 信:信誉说服,让人增加信任

9) 利:利益吸引,让人有利可图

10) 卑:曲意迎合,让人倍感尊贵

细想所谓的管理策略、营销方式、沟通技巧,是不是都逃不开这十个字?

招术不难,难的是在何时何地、对何人何事使用,否则就可能失之毫厘,缪之千里。

b. 摩意关键点

用之有道,其道必隐。

1)虚实结合

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

古代善于“摩意”的人,就像拿着钓钩去水潭去钓鱼。只要把带饵食的钩投入水中,不声张、不惊扰他人,静静等待,一定可以钓到鱼。

这样的人,经办的事情慢慢成功,却无人察觉;负责的战役不断取得胜利,却没人感到畏惧。

这样有高修养、大智慧的人,谋划行动总是在暗中进行,让人神不知鬼不觉,无法了解其真正的实力,因此完全没有招架之力。

等取得成功后,一切又都呈现在光天化日之下。

这就是所谓的“谋之于阴,成之于阳”,是军事兵法的重中之重。

能够“谋之阴成之阳”的人,既能摸清楚对方的意图,又没有暴露自己,才是高明之人。

将心比心,才能更懂人心;不露锋芒,更能用之有道。

2)道术结合

故圣人所以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得道易,实操难。

摩意的方法看似简单,理论似乎常人也懂,但为什么做的不够好呢?还是因为使用的方法不当。

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唯圣人然后能任之。

策划一件事,最难的是前期谋略周到缜密;

说服一个人,最难的是让对方心服口服;

无论执行什么策略,最难的是保证一定成功。

从策划到说服再到执行,基本涵盖了我们的日常。工作、婚恋、生活,无一不是这些,只有学会使用“摩意术”,深思熟虑、精心谋划才能做到。

前些年做一个国际大项目,从前期的市场调研到人员摸底,再到设立样板点进行试验,等略有雏形后再逐层推广、征集意见,一直到最后的全球布局,无一不需要将摩意术用到极致。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任何方法都可以从小事开始尝试,世上本没有那么多方法,用多了,自然就成了能力。

3)情理结合

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也。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也。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

谋划必须考虑周密,一定要选择心意相通、具备默契的人作为说服的突破口,一定要没有疏漏,才能成功。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符合一定的方法套路。

客观规律、方法技巧和天时地利都是互相依存的,所以要让对方言听计从,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自己的说辞尽可能合乎情理,这样才能有人愿意听。

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

要从对方的外在表现,如微表情、微动作等去揣摩其内心是否是一致的,试图触碰对方的心思如果能够按照不同特性去使用“摩意术”试探,哪有不反应的呢?

说服别人如果能够根据对方的喜好去采取“摩意术”沟通,哪有不听从的呢?

有情有理,合情合理,才能把话说到人心里去。人人都有梦想,无奈世间纷扰太多,若想在风云变幻中神机妙算,在人心难测中随机应变,唯有以不变应万变,低调揣情,精准摩意,可辨真伪,以求心安。

——END——

(图片源于网络)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