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花粉们的陪伴 花粉,你这个磨人

人气:137 ℃/2024-03-18 11:46:22

春暖花开,大家都蠢蠢欲动起来,但是坐我对面的美女同事小W并不是十分高兴,她早早就备好了大口罩,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是的,小W是一位花粉过敏症患者,每次出门前,她都要刷刷花粉浓度预报,带上口罩再出门。

(图片来自@气象北京)

像小W这样的“小可怜”并不少,据报道,在西方国家每年大约有10%-30%的人花粉过敏;我国花粉过敏率为0.5%-1%,高发病地区可达5%,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吸湿性,影响花粉传播的重要属性

花粉我们很熟悉,是有花植物的雄性器官。花粉颗粒物是最重要的生物气溶胶之一,对大气环境、人体健康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在植物繁衍和生态系统演化中起着关键作用。

颗粒物在大气中传输和沉降主要决定于其空气动力学性质,也就是会说,颗粒物的大小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球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在一定湿度下,花粉颗粒物将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从而导致其大小和质量的变化。

吸湿性是花粉颗粒物最重要的理化性质之一,决定了花粉颗粒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传输。关键词来了,“湿度”。大气中的湿度将会大大影响花粉的传播。

风媒花粉的吸湿性受温度等影响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的科研人员近期就花粉的吸湿性开展了实验研究。他们选取了豚草、玉米、美洲山杨、美洲黑杨、美洲山核桃树以及构树等6种代表性风媒植物花粉,来看看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吸湿性。

风媒植物指借风力为媒介进行传粉的植物,利用风力传布花粉。这些风媒植物花粉很小,很轻,数量也多。所以风一吹,花粉在空气中大量漂浮,人接触和吸入后很容易致敏。豚草、玉米、美洲山杨、美洲黑杨、美洲山核桃树以及构树这六种植物广为分布,其中玉米是全球产量最大的谷物,而在北美一半以上的花粉过敏是由豚草花粉引起的。

通过实验,科研人员发现:

六种花粉加湿后质量增加情况

研究可为花粉在人体呼吸道中的传输、沉降作借鉴,还可了解气候效应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模拟花粉在空气中的传输和沉降时,必须考虑花粉吸湿性对质量和空气动力学性质的影响。尤其是37℃下的测量结果,更是为阐明花粉在人体呼吸道中的传输和沉降提供了关键基础数据。

此外,这个实验还有更多的意义:研究吸湿性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气溶胶颗粒与云雾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知道,大气中的颗粒物可以作为云凝结核和冰核来影响云的形成和性质,从而影响地球系统的辐射和能量平衡以及降水的形成。而水蒸气必须首先吸收或吸附在花粉颗粒物表面,然后才能通过核化过程形成云滴和冰晶。所以,这项关于花粉颗粒物吸湿性的研究,对于认识其气候效应也具有一定意义。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 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中科院之声”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中科院之声”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