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妈妈文雅称呼:漫话奶奶妈妈的称谓

人气:259 ℃/2024-12-09 07:11:14

查过度娘,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场合,不同的文化素养,不同身份的人,对母亲称谓有不同。度娘告诉我,重庆部分农村称母亲叫“奶子”,我小时候就管自己母亲喊“奶奶”。

为什么称母亲为“奶奶”,我猜想大概是人生下来就要吃奶的原因,妈妈有奶,喂孩子吃奶的人,自然就叫“奶奶”了。这当然是我杜撰的,没有依据。称“娘”的很普遍,书中还有称“姥”“婆”“姐”等的。我称母亲叫“奶奶”,现在看来也不觉得是怪事。只是小时候,却很在意这种土里土气的叫法,特别是城里四姨妈家的哥哥姐姐,他们都叫四姨妈“妈妈”,而我叫妈妈“奶奶”,总有种自轻自贱的感觉。

小时候,跟爸爸去四姨妈家,爸爸去做活,我就跟哥哥姐姐玩。四姨妈家的三哥唱了一首童谣,现在只记得其中一句“城里的崽儿,把那农豁干掉”。那时城里人虽瞧不起农村人,但四姨妈一家对我们一家却很好。我不懂“农豁”是什么意思,觉得三哥他们唱得好听,所以我也跟着三哥学唱。直到我跟三哥抢东西,他抢不赢我,骂我“农豁”,我才隐隐感到“农豁”是骂人的。

后来回到家,我问妈妈为什么哥哥姐姐叫四姨妈“妈妈”,而我叫妈妈“奶奶”。妈妈没文化,解释不清楚,她说城里人叫“妈妈”,农村人叫“奶奶”,当时我认为只要叫母亲“妈妈”,自己也变成城里人了,三哥就不会骂我“农豁”了,所以我就改“奶奶”叫“妈妈”了。我是老院子同龄女孩中的“老大”,我告诉他们叫“妈妈”就能变城里人,所以她们也学着我改“奶奶”叫“妈妈”。

关于叫“奶奶”,还有一个趣味故事。老院子人朴实,男人结婚后,叫妻子连名带姓,有了孩子后,也有男人随孩子喊妻子“奶奶”的。我都工作了,有一回汉田大伯煮好了饭,伯娘还没收工,汉田大伯就站在地坝头,扯声卖气的喊:“奶奶回来吃饭了哟”。我第一次听到男人这样叫妻子,觉得特别搞笑,于是将其当着笑话摆给妈妈听,妈妈说农村很多男人都这样随娃儿喊。她还跟我讲,旧时代女人对公婆的称呼,没孩子时叫“爸妈”,有了孩子都随孩子叫“爷爷婆婆”。我妈说她从来没叫过我爷爷一声“爸爸”,至于为什么,她也说不清楚,只说有了我后,就随我叫“婆婆”“爷爷”。我想妈妈也是杜撰的,因为她从未见过我婆婆,我还没到妈妈肚子里爷爷就去世了。

也许是受妈妈的影响,刚结婚那阵,我也很少叫公婆“爸妈”,儿子出生后我便跟着儿子叫“爷爷”“婆婆”。儿子两岁时,我叫婆母“婆婆”,稚嫩的儿子很严肃地说:“妈妈,爸爸都叫婆婆妈妈,你也要叫婆婆妈妈!”这样我后来就叫公婆“爸妈”了,开始时叫着有点别扭,多叫几回就顺口了。我的父母和公爹都去世多年了,我跟婆母的关系亲如母女,现在叫“妈”也特顺溜。

“奶奶”在北方是祖母的称谓,重庆地区称祖母叫“婆婆”,现在南北文化融合,相当多的家庭不叫“婆婆”,也称“奶奶”了。我家小孙女叫我,就婆婆奶奶混称,她说普通话时叫“奶奶”,说重庆话时便叫“婆婆”。前几年跟我师范同学一起玩,他听到我孙女叫我“奶奶”,他还特别斟酌了一番,说我们是重庆人,还是应该遵循传统叫“婆婆”好些,也许就因为重庆部分农村称母亲“奶奶”。年轻的妈妈赶时髦,要让孩子叫“奶奶”,我也顺应孩子的意愿。所以当同学说遵循传统叫“婆婆”好些时,我跟他开玩笑,说这叫与时俱进。叫“奶奶”也好,叫“婆婆”也罢,时代在进步,南北文化也融合了,最关键是要教会孩子敬老尊老。

对母亲的称谓,从古至今,都是发展变化的。小时候称母亲“奶奶”,后来叫“妈妈”,在众多的称谓中,我认为“妈妈”是最亲切的。​​​

(图片来源:网络 致谢原作者!)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