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大年三十的夜不孤寂,万家灯火相继亮起,中华大疆南北无不充盈着年的味道。
年的味道藏在大街小巷里。街角处挂起大红灯笼,它们为街道增添起一份喜庆的色彩。大红,永远是新年的主角,它承载了古今华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想必此时他乡的华人街头必然点亮着中国红,那些色彩必然寄托了华侨的乡愁,使他们与年味相拥。我推开窗,见车水马龙,人声鼎沸,那是无数客居他乡的游子踏上回家之路,待与亲人团聚。烟花不甘示弱,一朵一朵绽开,抖落星河。
年的味道藏在耳边。窗外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忽远忽近……孩子们在小巷子里头嬉闹,扔着摔炮。摔炮的爆炸声很轻地飘入我的耳朵,勾起了我对童年时浓郁年味的念想。
年的味道藏在笔墨纸砚中。铺开宣纸,提按顿挫,空气里荡漾起浓浓的墨香。每个除夕,我和爸爸都会写一幅对联,嘻嘻哈哈地贴起来。红纸黑字,陪了我不知多少个年头……然随岁月的不声不响,悄然离去,运笔的手法生了,字也写得不如往常潇洒了。而每当我拿起笔,铺开纸,年味儿自然而然飘入心里,这是岁月的沉淀,是永不褪色的热爱和最最传统的年味。
发现年的味道需要捧出心来感受,更需要我们以茶代酒,敬团圆,敬昨日,敬未来。每个中国年,小叔一家就从南京赶来,与我们共吃一顿团圆饭。满桌的菜肴、冒着热气的火锅,手中握着的一小杯茶水......千言万语汇为十几只杯子碰在一起时的“叮咚”声,欢笑蔓延。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围坐一桌,说着笑着,闲聊昔月的种种,畅想未来的某某,时而笑成一片,时而眼前泛起泪花。我静静地听,默默地看,畅情地讲。
或许,年最美的味道便是如此,与家人一起,美在人间烟火气之间。当然,年的味道需要传承与发扬,包饺子、写春联、舞狮、放鞭炮这些文化都是经过千年的沉淀所留下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为了更浓更暖的年味,华夏儿女应懂学传扬文化,共建比时间更久,比岁月更长的中华年味。
万家灯火,沿河万里,从古亮到今,长长久久。大年三十的夜不孤寂,万家灯火相继亮起,中华大疆南北无不充盈着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