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曾有人提问:“如果你只能向女儿推荐一本书,那你会推荐哪本?”
美国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小妇人》被推上榜首。
1868年,美国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为了补贴家中经济接受编剧部邀请,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小妇人》。
《小妇人》讲述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马奇家四姐妹的成长故事——梅格贤淑端庄、乔率真倔强、贝思善良羞怯、艾美优雅高傲。
她们性格迥异、却在成长生活中彼此包容、相互鼓励扶持,学会了爱与坚强,并勇敢坚定地选择了自己想走的路,活成了自己想要的、幸福的模样。
150多年中,《小妇人》被多次改编成戏剧、电影,搬上舞台和银幕,它被读者称为女孩儿成长的《圣经》,是一部让亿万女性更美好的枕边读物。
然而,这不仅是一部女性成长之书,更是一部关于家庭教育的秘籍,马奇姐妹之所以能够成长为最好的模样,离不开母亲马奇太太的教导、引领。
由于马奇先生去参军,马奇太太就成了一家之主,她独自抚养四个女儿,虽然生活拮据,身体劳累,但是马奇太太一直保持着温和、平静,以稳定的情绪呵护着女儿们的成长。
马奇太太是马奇一家的主心骨,也是本书的灵魂,她睿智、明礼、慈祥、善良、坚韧,是女儿们人生之路的导航塔,引领着她们在各自的航线上平稳前行,最终抵达幸福的彼岸。
梅格,需要支持
梅格,是马奇家的大姐,她优雅漂亮,爱慕虚荣,向往上流社会有钱人的生活。
梅格的愿望就是嫁给一个有钱人,一生过着奢华的富太太生活,她问母亲是否也希望她能嫁个有钱人,马奇太太说:
“金钱是必要而且宝贵的东西——如果用之有道,还是一种高贵的东西——但我决不希望你们把它看作是首要的东西或唯一的奋斗目标。我宁愿你们成为拥有爱情、幸福美满的穷人家的妻子,也不愿你们做没有自尊、没有安宁的皇后。”
梅格接受了母亲的忠告,放弃了富家公子的追求,接受了贫穷但智慧的家庭教师约翰的求婚,生活虽然清贫,却过得无比幸福快乐。
梅格和约翰结婚后,一度过着甜蜜的新婚生活,然而随着孩子们的到来,幸福的二人世界被打乱。
梅格像所有刚刚做母亲的年轻女人一样,一心扑在孩子身上,忽略了丈夫的存在,约翰因为受到妻子的冷落,经常流连在朋友家中。
梅格又因此责怪约翰,并为此烦恼,为了寻求帮助,梅格向母亲倾诉了她们的问题,马奇太太向梅格提了三点建议;
第一,梅格不应该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孩子身上,因为她不仅是孩子的母亲,首先是约翰的妻子,应该分出一些时间和约翰待在一起,一起吃饭,听他读书,或者出去看场歌剧;
第二,梅格应该明白孩子不是她自己的孩子,也是约翰的孩子,家也是约翰的家,要让约翰参与进来,照顾孩子和做家务他也有份儿,而且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不要因为做了母亲,就放弃了自己的形象管理,要把家里打理的整洁温馨,要让自己看起来像以前一样漂亮诱人,而不是成为一个眼里只有孩子的黄脸婆。
梅格接受了母亲的建议,生活不仅回到了以前的幸福,而且夫妻二人也比以前更了解彼此,更恩爱了。
乔,需要共情
乔,是家里的二姐,她爽朗率真,具有男孩子气,一心想成为作家,但是脾气暴躁,经常因为控制不住情绪而做错事。
马奇太太告诉女儿:
“亲爱的,你得时时提防你‘藏在心中的敌人’,正如你爸爸所说,不然,即使它没有毁掉你一生,也会使你终生痛苦。你已经得到了教训;要把它牢记在心头,竭尽全力控制自己的暴躁脾气,以免酿成更大的悲剧,令自己抱憾终生。”
马奇太太还告诉乔,自己年轻时和她一样脾气暴躁、总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马奇先生提议她可以在每次忍不住情绪的前一秒看自己一眼,如果他把手指压住嘴唇,就证明马奇太太需要忍耐,这时她可以走开,让自己慢慢冷静。
马奇太太告诉乔,自己能够克服这些,乔也一定能做到,她相信乔会做的更好。
意外得知了如此优雅温和的母亲原来也和自己一样,曾是一个暴躁、冲动、急脾气的女人,乔的自责减少了,她不再为自己的弱点苦恼。
乔按着妈妈的建议,试着控制自己的暴脾气,试着不让头顶的乌云遮住太阳,她渐渐尝到了自我否认和自我控制的甜头——自己心情愉快了,也让身边的人感到舒服了。
乔拒绝了劳里的爱情,但是却渐渐感到自己爱上了教授巴尔,只是因为以前宣称过独身主义,现在忽然要谈恋爱,担心劳里会笑话她。
而且,作为女孩子的矜持,乔不想自己太过主动,然而巴尔教授竟为了试探乔,终止了每天的来访,一连三天不见面。
忧心忡忡的乔终于忍不住借外出买东西为名,要去打听巴尔的消息。
马奇太太看出了母亲的小心思,告诉乔如果碰到巴尔教授,务必请他来家,因为自己和丈夫都想见他。
乔领会了母亲的意思,感激的喜悦想到:“她对我多好啊!那些没有妈妈帮助渡过难关的姑娘们可怎么办啊?”
母亲就是这样,总是把对女儿的教导悄悄融进日常的生活和对话里,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贝思,需要尊重
贝思,是三妹,她从小体弱多病,腼腆娴静,沉默羞怯,却善良、包容、乐于助人,总是默默奉献。
面对这个羞涩的、缺乏自信的、总是默默躲在一角的女孩儿,马奇太太知道她最需要不是鼓励,而是被看见、被认同、被尊重。
贝思总是悄悄地做家务、悄悄地把属于姐妹们的活儿干完,从不抱怨,姐妹们对此却安之若素、视而不见。
是马奇太太时不时提醒其他女儿贝思的付出,让她们看见贝思无私的奉献和爱。
马奇太太做到了,并让姐妹和邻居们都深深爱护和尊重贝思。
贝思为了帮助赫梅尔一家,被生病的孩子传染了猩红热,虽然最后活了过来,但是她虚弱的身体更加不堪了。
贝思就这样一直被病弱折磨着,她却毫无怨言,反而更加主动的承担了家里的家务,对邻居也更加友爱了。
即使在病的不能出房门的时候,她也总是在窗口为去学校过往的孩子,放上橡皮、铅笔、小本子之类。
邻居们都来看望贝思,称她是“天使”,他们觉得被召唤的第一个朝圣者是品行最合格的人选。
贝思这样一个看似背景板的人,却有大音希声的慈悲力。
她是周围人缘最好的孩子,大家都发自心底的爱她和呵护她,主动把最爱的东西先给她,她的早逝让家人和邻居都陷入深深的悲伤。
艾美,需要引导
艾美,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是最漂亮的孩子。因为有姐姐们的宠爱,小艾美是自私的、骄傲的。
因为乔不带她去看歌剧,她竟烧毁了乔的书稿,气愤至极的乔打了她。
母亲也觉得她太过分了,但是母亲没有直接教训她,而是让爱美自己反省,主动向姐姐道歉。
乔不接受,她就让艾美拿出妹妹的优势,主动去亲吻姐姐,融化姐姐被气坏了的心。
事实证明,马奇太太的做法是对的,姐妹俩很快和好如初。
一次,艾美带了许多腌酸橙去学校分给同学们吃,被老师发现后,老师不但把酸橙全部扔掉,还让她在教室里罚站。
马奇太太知道后,深知老师太过分,但她没去吵闹理论,只是默默为艾美办理了转学,然后告诉艾美她自己错在了哪里?
马奇太太说:“你失去酸橙我并不难过,因为你破坏了纪律,应该受到惩罚。”
“我不会选择用这种方法(老师的侮辱性惩罚)来纠正错误,但我不敢说换一种温和一点的方法你就会从中得到教训。你现在有点过于自大了,亲爱的,很应该着手改正过来。你有很多天赋和优点,但不必摆出来展览,因为自大会把最优秀的天才毁掉。真正的才华或品行不怕被人长期忽视;即使真的无人看到,只要你知道自己拥有它,并妥善使用它,你就会感到心满意足。谦虚才能使人充满魅力。”
虽然当时的艾美并不能完全理解妈妈的话,但是她试着按照妈妈说的去做,这使她最终成长为一个优雅、大方、宽容的标准淑女。
因材施教,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先驱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教育思想,没想到一百多年前的美国也有一个妇人——马奇太太的教育理念竟和孔子不谋而合。
马奇太太根据女儿不同的性格,给予她们不同的引导、教育,让她们在保持独立个性的同时,又能健康快乐的成长,都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拥有一个智慧、宽容、温柔的母亲,暖暖地度过幸福的童年,受益一生、治愈一生。
虽然不是每个女孩儿都能遇到马奇太太那样的母亲,但是每个女孩儿都有成为“马奇太太”的机会。
《小妇人》是一部值得每个女孩儿和母亲去读的宝藏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