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有人说:看看老师,每天上上两节课,工资照发,又受人尊敬,多轻松呀!听起来,这当老师,就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教书好像自来水,只要打开水龙头,水总会自动流出来了。
赵老师说:“教了小30年书了,我可是不敢轻易说啥题都会做了。有的学生拿过来的题,真是有难度了,尤其是高三的。我得抽支烟才能打开一点点思路。”大家跟随着赵老师的话音哈哈大笑起来,赵老师是谦虚和敬业的。
任老师接着说:“今年开学时,给学生们把牛吹大了。你们想听啥,老师给你们讲啥!结果,我得备好几头课了,哎!苦重了。”大家接着开任老师的玩笑,说他这是“点课了”,真正厉害和有实力的老师才敢这样的方式做啊。
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之余,吃午饭的时间成了老师们互相尽情打趣的放松段儿,从来都是一片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对到哪个笑点上,呼啦啦一起笑。
教学相长,当老师,是最当终身学习的人。当老师,只吃老本,吃不饱,也吃不起。
吾生有涯,知无涯.
上午上课中,一凡随口问我:“老师,spirit当精神讲不加s,那它什么情况下加s变复数呢?”
“有加s的情况吗?”我把目光转向她。
“有呢,老师,我就是想不起来spirits的意思来了。”她接应我道。
“老师下去查一查,下节课告诉你,好吧?”我长话短说,这张卷子的讲解这节课必须结束完成。
每逢课堂上有我一下子不能解决的问题出现了,我从来不遮掩,不耽误课上的时间,我决定课下去核实实际情况或请教同事,拿到适合学生的正确答案。
学无止境。
improve,是Julia最喜欢的一个单词了,它也是中考英语首字母填空题中的高频词汇,improve,提高,改善之意。
怎样来提高自己呢?当然得主动学习了。老师也得主动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和教学能力。
有一种学习方法叫“费曼学习法”,这是一种简单又高效的学习法,简而言之,就是把你掌握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还能保证别人都听懂了。仔细回想一下,大凡能用自己的话讲明白的问题,绝对是你擅长的领域了。
我经常在课堂内外鼓励我的学生们,学习的事情上小气不得,如果有身边的小伙伴请教你他不会的题,一定要大大方方地讲给对方听,因为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给别人教”了。
所以,做一个好老师,不仅仅是会讲课和做题,最关键的点是能把自己会了的东西给学生们讲明白了,是各种各样的学生都能听懂你讲的课,A方法99%的学生都能接受了,只要那个1%的学生不懂,老师就得去探索不同的新方法,直到其中有一种方法,那个1%的学生可以完全理解了为止。
学无止境。尤其对于老师这个职业来说,确实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充电,只有这样才能跟上一届又一届的新学生的成长节奏,老师和学生都是互相成长的。
打铁尚需自身硬。
如何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呢?有人说:得让学生先喜欢上你这个老师,进而喜欢上你教的这门课程。但是受学生欢迎,绝不等同于老师要迎合学生的喜好,把急需要学习的文化知识弃之脑后,仅仅是最大限度地释放玩耍的天性——
有人把教育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应付考试”、“灌输意识”和“启迪思想”,Julia认为,课堂教学当然离不开“应付考试”的硬指标,作为老师估计谁也难逃想给学生们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灌入”那一个个刚刚开窍的脑壳子里吧,但是“启迪思想”,却是非常有难度的一件事,老师通过有形的课堂传授,于无形中开启学生的思想、智慧和见识,相当不易——
难能可贵。“启迪思想”,才是一个老师对他所有的学生的最大负责任,只有这样的老师,才是值得受学生们的爱戴和追随的,因为这样的老师本身是有思想、智慧和见识的,只有老师已经拥有东西了,他才能解惑于他的学生们。活到老,学到老。
心之所向,吾之所居。每个人,如果他有向往的地方,只要不停下脚步,总有一天,他一定会到达目的地的。Julia年轻时初登讲台,心底的呼声就是“要让那些村里的孩子们站在我的肩膀上成为巨人”,这个美好的愿望被偷偷地放在心底,从来没有告诉任何人,因为怕被笑话,于是把几乎所有的日常教学工作中都融入了这份纯洁又浓厚的情感之中,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作业全批全改、每周一次的周记,成了和学生的思想交流的主阵地,村里的孩子都生性腼腆,不敢在人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是他们的悄悄话会在周记里写,只要找到思想的切入点,我的批语写得比学生的周记都多,哈哈也不知道当年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他们小小的心灵里,是否心疼过老师的批语占了他们那么多纸张呢?
Julia的第一届学生,只比她小三四岁,不知道从哪年起,有学生开始喊她为“姐”了。
心想事成。
那几年在村里做代课教师,大部分同事的业余都是织毛衣和聊大天,我的课余是追着电波学英语,也不找对象,抱着教学用的录音机,定时定点跟着广播学英语,雷打不动。
有一句话,说得非常精准到位:假如一个人的决心够大,行动起来又足够坚决的话,全世界都会给她让路的。我的大学,我的地盘,我做主,满满的两年时间里,Julia正是在三点一线间来来去去的,食堂——宿舍——教室,在内大校园里画出过无数个封闭图形,它们的轨迹相同。
自从无意间从APP上搜索到北京外语广播的调频,便再也不肯和它分离了:Julia打小爱听广播,对英语情有独钟,现在这两个生命的至爱竟然完美地合二为一了!如何能不欣喜雀跃呢!通过广播,不仅仅学习了鲜活的英语口语和真实的英语国家文化习俗,还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英语学习爱好者,谁说,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呢?它分明是带着巨大的福利、浩浩荡荡而来的啊,只不过路途遥远了点,相见的时刻稍微晚些罢了。只要是能坚持学习的人,一定等得到的。
学习,是人生路上的坐标。
终身学习,其实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闺蜜的妈妈,70多岁的老人上起了老年大学,专业学的是电子琴,Julia听过一次老人的独奏,非常流畅,一个种了大半辈子地的农村老太太,进城帮着儿女带孩子,闲时上老年大学,圆自己年轻时的音乐梦想,真的好酷啊!
活到老,学到老。因为通过学习,可以给老年生活注入新鲜的元素,君不见夕阳无限红嘛!
皱纹托起来的博士帽,神采奕奕!
等Julia老了,我也肯定是老年大学里的一个忠实的成员!我想学画画.....教学相长,当老师,是最当终身学习的人。
@头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