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那些部位是真正的牛排部位!
首选是菲力、眼肉、西冷,三大最经典的部位,也是均价最高的三个部位,其中眼肉会衍生出眼肉盖、眼肉芯以及战斧三种,西冷和菲力衍生出T骨。
然后是,上脑、板腱、牛小排,这几个部位,肉质也不错,都很细嫩,像牛小排的花纹就很漂亮,但它们为什么不及三大部位呢?因为这几个部位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含有比较难处理的筋或者筋膜,会略微影响口感(牛小排跟牛仔骨是同一部位,区别在于去骨)
再往下是,臀腰、腹心、前胸、颈肉、米龙、保乐肩、牛霖、后胸、内裙、薄裙、厚裙、三角肩……这些部位都是平常运动量比较多的部位,厚切会明显感觉到肉质比较糙,所以这些部位比较适合薄切涮,薄切烤,厚切煎就比较不考虑了。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店里或者超市里卖的花纹特别漂亮,但价格却不是很贵的切成一块块“牛排”形状,很大概率都是以上部位。
接下去我们把各个部位,都展开介绍下
1、眼肉(眼肉盖、眼肉芯、战斧),是牛的第六到十二根肋骨位置的背
部长肌上段。
眼肉
带骨眼肉
这是一个各方面都很均衡的位置,所以是牛排的经典部位,肉质的嫩度很不错,油花分布均匀细密,同时又带有点筋花,所以比菲力更具脂香。也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部位。
眼肉盖,眼肉芯则是眼肉切割的时候,把眼肉上下两个部分分别取出而来的。
而战斧,其实就是带骨眼肉牛排,同一部位,带个把就是了。
战斧
战斧牛排
其中眼肉盖还会经常两条并在一起,包起来再切片,这样横截面就会比较大,比较像一块完整的牛排,但煎完之后还是会自然分开(毕竟是没用胶水的)
,这是正常现象,并不算拼接牛排。一般养殖期短,育肥期短的牛眼肉部位并
不大,所以不会单独取眼肉盖。会把眼肉盖单独取出来卖的,级别也不会太
低,因此眼肉盖普遍花纹还不错,眼肉盖还被称为老饕,可见它还是非常好吃的。当然,主流来说还是眼肉芯要值钱得多,肉质也更细嫩。
2、西冷(牛外脊)明显的标志就是带一条白色肉筋。
这个部位是三大部位中韧度最大的一个,所以吃起来比较有嚼劲,但肉筋经过煎烤之后有非常浓郁的牛脂香味,这是这个部位的特色。
西冷
土耳其风味
也正是因为比较有嚼劲,所以在价格上,低等级的西冷要比眼肉便宜,中等级的西冷与眼肉价格差不多,而高等级的西冷有时候要比眼肉还贵一点点,因为太高等级的眼肉就有点肥腻了,反倒是西冷会嫩中带有嚼劲与香气,口感恰到好处。
低等级的西冷,烹饪难度略大一些,如果一不小心把草饲西冷煎到全熟,很可能肉就咬不动了。如果有条件,稍微有点厚度的建议用低温慢煮的烹饪方式来做。常规厚度或者薄切的,也尽量要控制在7成熟以下,。
另外西冷由于比较有嚼劲,牙口不太好又不太会把握熟度的话,就尽量不要选择草饲的西冷了。牙口好又喜欢牛脂香味的,或者健身爱好者倒是可以考虑,有牛脂香气但不会太肥。
3、菲力(牛里脊),是整头牛中最不常用到的一块肌肉,不常运动,所以非常细嫩,牛排中算是最顶级的部位吧。
菲力
菲力牛排
菲力其实非常瘦,所以即使是谷饲百天以上,也看不到什么油花,但这不影响菲力细嫩的口感,因为菲力的嫩是在于肌肉纤维的细腻,而不是依靠油脂,所以花纹不用太过于在意。当然,品质好的菲力,油花也非常细密漂亮。
菲力还有个特点,因为比较瘦,所以菲力解冻后血水相对多一些,而且因为肉质细腻,肌肉束间也不会很紧致,解冻后菲力看起来会有点散散的样子,这是正常的,不松散才奇怪。
4、T骨 它是三大部位之外的延伸,因为T骨牛排其实就是牛脊骨两边的内外脊肉各取一块,一边是西冷(大的那边,外脊),一边是菲力(小的那边,里脊)。如果你又想吃西冷的劲道,又想要里脊的幼嫩,可以考虑这个部位。
T骨
T骨牛排
5、上脑,是位于牛颈部至上脑前端的部位,花纹其实非常漂亮,所以很多餐厅会把它叫做“雪花牛排”。
上脑
上脑花纹漂亮,肉质也不错,可惜的是这个部位活动量较大,筋膜也比较多,所以直接煎的话,筋膜会难嚼,影响口感。不过对于有低温慢煮机的人来说,这个部位相对好处理一些,毕竟一个多小时的低温慢煮后,筋会转化成明胶,从而使得原本难嚼的筋变得容易入口,不过膜组织就没太多改善。
另外上脑的前段与后段口感也略有不同,靠近脖子的部位,也就是前半段,活动量偏大,所以肉也偏比较有嚼劲,类似外脊西冷。而如果是靠近眼肉部位,也就是后半段,则肉质相对也比较细嫩,接近眼肉。
上脑的花纹也是很随机,因为上脑横截面很大,所以一片切下来还会再切成3-4块,才是大家拿到手的样子,所以前段还是后段,切出来拿的具体是哪块,花纹都有区别,比较不好辨认。
6、板腱,也叫蛎牡肉或者嫩肩,位于牛的肩胛位置。
板腱
肉质非常细腻,而且相比上脑而言,板腱没有难嚼的膜组织,可惜中间长了条筋,所以直接煎的话,肉虽然还不错,但筋一般嚼不烂。
所以如果买这个部位,需要在烤或煎完之后,先进行静置,然后把牛排中间的筋与周围的肉分别切出来,筋重新回锅高温煎至全熟,否则这条横筋一般人是咬不动的。
不过,跟上脑一样,有了低温慢煮后,这条筋就一点都不麻烦了,直接在慢煮过程嫩化成了明胶,虽然谈不上入口即化(毕竟温度低),但轻松入口,做到嚼起来不费劲还是没问题的。
7、牛小排
这个部位其实就是肩胛至牛肋部位的肉,带骨的称为牛仔骨,牛小排就是去骨的牛仔骨,然后再两块加压接在一起,所以经常一煎就裂成两块了,但不用担心,不是合成肉,属于原切范畴。
牛小排
这个部位,近几年非常火,因为它的油脂花纹实在太漂亮,但我一直不太爱,因为油脂多,吃起来太腻。煎过头的话,筋膜也是不少,所以吃起来有点嚼不动。牛小排最合适的就是韩式烤或者明火烧烤,迅速逼走油脂,又不至于太老。在家用锅煎,确实不太容易做得出彩。
不好的还请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