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实验舱和天和核心舱全过程,首次问天舱出舱活动舱门直径达一米

人气:162 ℃/2024-02-18 20:05:31

2022年9月1日18时26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行首次出舱活动。航天员陈冬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舱门。至19时09分,航天员陈冬、航天员刘洋成功出舱。

目前,两名出舱航天员已完成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后续将在小机械臂的支持下,进行问天实验舱扩展泵组安装、问天实验舱全景相机抬升等作业,并开展舱外自主转移应急返回能力验证。期间,航天员蔡旭哲在核心舱内配合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

这是我国航天员首次从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实施舱外活动,也是陈冬、刘洋首次执行出舱活动任务。在此, 航天员挥手表示:“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问天实验舱

简称问天舱,是中国空间站“天宫”的组成部分,舱段规模20吨级,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

2022年7月18日,问天实验舱与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

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22秒,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为中国的航天计划开启了全新的篇章,问天舱的长度达到了17.9米,直径4.2米, 总重量大约为20吨,这个水平甚至超过了当年苏联第一代载人太空站“礼炮”号的总重量。

礼炮号空间站是苏联迄今为止历时最长的一项载人航天计划。1971年4月19日发射,礼炮1号由3个直径不同的柱形舱段组成,空间站重量为18.6吨,长度13.5米,最大直径4米。

不得不说,现在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实在是令人震惊!那也是太空飞行历史上第一次载人空间站,并创下了太空飞行时间的新纪录。

2022年7月25日3时13分,问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13小时。

2022年7月25日10时0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舱门,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

你有没有注意到,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乘组出舱时,舱门直径为85厘米,而这一次直径达到了1米。为什么呢?

舱门更大,出入更轻松

本次任务,航天员首次从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出门”,该舱门由五院空间站结构与机构团队抓总研制,直径达到1米,让航天员在身着舱外航天服的情况下,能够更加从容地携带设备通过。

虽说实施舱外作业正在成为中国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的工作常态,但每一次都有不同之处。这次还提到了五个“新”,分别是:新人、新舱、新臂、新路径、新状态。

每一个“新”里,都包含着中国航天人不断展开新尝试、迎接新挑战的坚定,以及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斗的传承力量。

新人,由三名航天员完成分别是:陈冬、刘洋开展舱外作业,蔡旭哲在核心舱内配合支持。

新舱,从问天舱气闸舱出舱,不同于核心舱节点舱。问天舱气闸舱的出舱口被设计在面向空间站的“下方”,出舱之后的景象不一样。

航天员在这里进行出舱准备和舱外返回时,可以更舒展、更从容。

新臂,首次使用小机械臂。

小机械臂的主要功能和大机械臂类似,它的身材更娇小、更灵活,运动精度更高。

它能真实模拟人手臂的灵活转动,通过旋转结构,在前后左右的任何角度和部位抓取物体,并且可以在问天实验舱表面爬行。

新路径,也是应急路径,航天员在出舱作业时遇到应急情况,应以最快速度返回气闸舱。

新状态,设备工具优化升级。我们正朝着更可靠、更好用、更多功能的方向升级。

这次出舱活动的主要任务是有5个:首先安装舱外线缆防护装置,这是一个新的操作是以前从未执行过的。

其次是问天舱扩展泵组的安装、问天舱全景相机抬升、舱外工具箱的组装、以及舱外主路径转移验证。

总之,此次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出舱活动。与前四次出舱任务相比,此次出舱又有许多不同。这次的任务量也更大、更复杂度更高,经过不断地积累经验,我国的出舱效率不断地提高。

这无不在表明着我国正在创新,正在达到一个新境界。在未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将会越来越好!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