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64.沈园二首伤心桥下春波绿:Vol.364.沈园二首伤心桥下春波绿

人气:476 ℃/2023-12-11 00:03:30

古代文学作品选

Vol.364

作品原文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稷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参考译文

驿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复当前的池阁亭台。

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这里曾见她倩影如惊鸿飘来。

距离她溘然长逝已是四十余年,沈园的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

自身也将化为会稽山的一抔土,仍然来此凭吊遗踪,仍然潸然落泪。

解读分析

《沈园二首》是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琬已四十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

第一首诗就园中所见景物,回忆沈园相遇旧事,抒发对唐琬的思念之情。“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一层悲凉的感情色彩。“桥下春波绿”一如往日,感到似见故人。只是此景引起的不是喜悦而是“伤心”的回忆:“曾是惊鸿照影来”。四十四年前,唐琬恰如曹植《洛神赋》中所描写的“翩若惊鸿”的仙子,飘然降临于春波之上。虽然已过了四十余春秋,而诗人“一怀愁绪”,绵绵不绝,但“玉骨久成泉下土”(《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一切早已无可挽回,那照影惊鸿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只要此心不死,此“影”将永在心中。

第二首诗写诗人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首句感叹唐琬溘然长逝已四十年了。古来往往以“香消玉殒”喻女子之亡,“梦断香消”即指唐琬之死。陆游于八十四岁即临终前一年所作悼念唐琬的《春游》亦云:“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唐琬实际已死四十四年,此“四十年”取其整数。这一句充满了刻骨铭心之真情。次句既是写沈园即日之景:柳树已老,不再飞绵;也是一种借以自喻的比兴:诗人六十八岁时来沈园已自称“河阳愁鬓怯新霜”(《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易主刻小阕于石读之怅然》),此时年逾古稀,正如园中老树,已无所作为,对个人生活更无追求。尽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对唐琬眷念之情永不泯灭;尽管个人生活上已无所追求,但对唐琬之爱历久弥新。所以对沈园遗踪还要凭吊一番而泫然涕下。“泫然”二字,饱含无比复杂的感情:其中有爱,有恨,有悔,诗人不点破,足供读者体味。

这两首诗与陆游慷慨激昂的诗篇风格迥异:感情性质既别,艺术表现自然不同。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但仍保持其语言朴素自然的一贯特色。

———— /END/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打开一往网易云音乐官方电台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