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画兰花最好的大师:有这样一位专注于画兰花的草根画家

人气:450 ℃/2024-03-02 03:09:54

□吴越

兰花清雅、脱俗的姿态,成了自古以来志士仁人高洁情趣的自喻,寄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在诸暨,有这样一位草根画家,执著于兰花的清香幽远,几十年孜孜以倦,心无旁鹜,从一笔一画到一气呵成,在众多的画兰高手中脱颖而出。他就是诸暨画家蔡于光。

1965年的蔡于光,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市陈蔡镇一个书香世家。据诸暨书画志记载,其高祖竹香公是当地书画名家,大伯父蔡旺林是绍兴书画界“十老”之一。受家族书画传承影响,蔡于光自幼喜爱书画。因没考上大学,蔡于光高中毕业后,就另谋生路,做起了油漆匠,虽然没有条件学习画画,但从小的耳濡目染,让蔡于光骨子里对书画有种特殊的情节。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蔡于光利用业余时间练习国画,做油漆是件辛苦活,但作画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放松。每天一回家,蔡于光一定会先到楼上书房里,先画上几笔。蔡于光说,一天辛苦下来,只要兰花画几笔,感觉到心情很舒畅。

他的大伯父蔡旺林以画梅著称,而他的父亲在家以养兰为乐,所以从小蔡于光对梅兰情有独钟,由于生活环境所迫,又不可能全身心投入绘画事业,但业余空暇时画画成了他的唯一爱好。

有一次,蔡于光从新华书店发现了芥子园画谱合订本,爱不释手,成了他画画的范本。大伯父蔡旺林每次回诸暨,蔡于光也都拿出作品让他点评。蔡旺林也一直鼓励蔡于光坚持下去,而那时蔡于光画画一直是一种自娱自乐的状态,作品也从不示人。

2000年初,蔡于光寄住在诸暨市区,接触到市里的一些名家作品,对他有很大的启发,拓展了他的艺术视野,特别对先贤斯道卿的兰花非常喜爱,经常去揣摩。

空闲之余,蔡于光也常去绍兴大伯家,老人家每次见他,先问家里的生活情况,后转入画题,教蔡于光对梅兰的布局穿插、用笔、用墨等一些画理和技法,让他主攻写兰。

兰花,被称为花中君子,幽香清逸,不甘寂寞,孤芳自赏,品位高雅,一直是君子人品的象征。写兰并非易事,常言道:“半世竹,一世兰”,充分说明了写兰的难度。

写兰没有捷径可达,只有静下心来,花苦功夫,郑板桥、石涛、徐渭等大家名作都是蔡于光临摹的范本。

同时,为了画好兰花,蔡于光在家里种上了不少兰花,一有时间就仔细观察,用心揣摩。蔡于光说,兰花看似只有区区几片叶子,非常单调,但每一笔都需要反复练,才能掌握住各种变化。

“画兰花最有看点的一笔就是这一笔,这笔是主笔,光这样画过来是不难,难就难在这个位置,这个位置有两个动作,一个提笔一个转笔,一个笔要提起来,还有一个转过来,所以度要适当。拎得太起笔尖没接触到纸,拎不起来,跟上面一样粗,就没有看点了。所以这一笔是要靠常年累月积累下来的,这叫一波三折,这个叫螳螂图。”蔡于光说自己画兰花画了这么多年,就画了这一笔。

而这一笔,使蔡于光的兰花,栩栩如生,宛若真仙,更见风骨。半路出家的蔡于光,一直保持着谦虚低调的作风。作画的前15年,因为觉得自己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他鲜少把作品拿给旁人看,多年来都在默默学习。有时候画出了好的兰花作品,蔡于光说自己欣赏欣赏也是一种享受。

2016年以后,蔡于光开始把自己的画作拿给相熟的老师点评。同乡东白湖画家蔡礼福,在看了蔡于光的兰花画作以后,十分赏识,他说,梅兰竹菊,我们中国画中称为四君子。这四个里面,兰花是相当难画的,而且需要好多技法。蔡于光虽然起步时间比较晚,无论从技法方面,从笔墨方面,已经相当不错了。

于是,蔡于光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

如今蔡于光已成为诸暨市美协会员、诸暨三贤研究会会员、笔峰书画院会员,作品多次在市级以上的各种书画展览中入展和获奖,并获得同道的好评。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现在,蔡于光年近花甲,赋闲在家,他用心创办了一家名为“浣江兰室”的书画工作室,一边潜心临摩创作,一边收带书画爱好者为徒,在探索兰花绘画艺术道路上,依旧在孜孜探索。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