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读书是对写作最有力的支援 第二场名家讲坛在兰州二中举办,唐翰存副教授畅谈“阅读与写作”
唐翰存副教授
名家讲坛现场 本版图片均由西部商报记者 强江波 摄
由中国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甘肃省作家协会、西部商报社联合主办的工商银行杯“中国梦·我的梦”甘肃省第三届大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报名投稿工作已进行两个月了。作为本次作文大赛亮点之一的名家讲坛,也已如约和大家见面两次。13日,兰州交通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唐翰存,以“阅读与写作”为主题,在兰州市第二中学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这也是本次作文大赛的第二场名家讲坛公益讲座。
现场 教授现场分享读书写作“干货”
“同学们每年会读几本书?你们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读书最多吗?”13日,唐翰存副教授以提问的形式展开了“阅读与写作”主题讲座。
“人生要阅读两本书,一本是社会,一本是书本。”对于读书的方法,唐翰存说:“读书要全,什么书都可以看,读书要偏,厚古薄今。此外,还要在读书时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是对写作最有力的支援。写作的知识、经验、修养,叙事的技巧和语言表现方法,大半来自于读书。”
唐翰存告诉同学们写作中观察是基础,“观察很重要,平时我们都见过蚂蚁,但蚂蚁有几条腿你们知道吗?动物的血都是红色的吗?鲁迅说,留心各样的事物,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莫泊桑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事物。”
除了观察,唐教授还说,在写作时,代入感以及想像力也是写作时不可忽视的基本素养,“巴尔扎克写作时,经常和他笔下的人物在房间里大吵大闹。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写作是一个技术活,唐翰存表示,“‘从形之于胸’到‘行之于手’,技巧是关键的。”最后,唐翰存说到至关重要的一点,即任何文章,写完以后都要再进行修改,“我们不是李白,可以不修改。连托尔斯泰、曹雪芹都修改,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修改。现在修改是为了将来不修改。”
互动 向教授请教个不停
近两个小时的现场讲座,学生们一边认真听讲一边做着笔记,也有一些同学在会后继续向唐教授请教。兰州二中高一十班的赵彦旭说,“唐教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我们的阅读几乎淹没在各类电子物品中,这会导致我们不愿思考,变得懒惰。读了书,做读书笔记才能积累,才会提高。在学会阅读之后,就要会写作,有了好的阅读,才有足够的底蕴去写。”
学生们现场大有收获,老师们也赞不绝口。二中的语文老师杨兴丽说,“这样的名家讲座进校园与同学们直面交流,触动学生,让他们产生广泛阅读的想法。高中生涉猎经典著作除了可以缓解学习压力、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外,更重要的是经典著作里的一些人生感悟会影响到他们的思想。”
兰州二中政教处主任高攀峰,是本校一名资深的语文老师,他表示,现在的孩子正是因为缺少阅读、缺少生活感悟,写的作文普遍都比较空洞、乏味、套式化,套话、空话比较多,来自于自己的感知和体悟比较少。名家讲坛走进学校和学生面对面交流,也是学生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学者、教授、专家的修养、品德、学识对学生有一定的感染力和感召力,能引领学生,感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