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缙云有哪些景点?浙江缙云最美10处古村落

人气:297 ℃/2024-03-16 23:06:47

浙江丽水,缙云。

以境内古缙云山而得名。缙云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号名,这里的仙都,就流传着黄帝许多古老悠远的传说。

这是一个深藏浙南山区中的秘境,一山一水恍若人间桃源,古村石缝里有着源源地时光印记。这里保存着无数美好的古朴村落。

一起来看看这里最美的10处古村落,你可曾去过几处?

1 河阳村

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河阳,流转了千年时光。始建于五代末期,为元代古民居,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

河阳村的特点就是清一色的灰色建筑群落,如清水出芙蓉一般,美得十分婉约、含蓄。它的建筑,也是颇具特色。如同是时光故意遗落下的一处秘境,这里至今留存着1500余间明清古屋、15座古祠堂、6座古庙宇、一座清代大桥……

村的正大门,便是八士门,以河阳宋元八进士命名,为河阳村最著名的建筑物。河阳居民认为风水极为重要,因此又名“八字门”,为了八字好,村里的嫁娶、出殡都要过八士门,风俗沿袭至今。

游走大街小巷,木门吱呀随处可看到悠闲的老人,玩游戏的孩童、还有到这里来写生的学生、以及在晌午时光打盹的人们……随意串串门,拍拍照,反正都不上锁,最美不过在这小村深深的记忆里头。

2 岩下村

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雁岭乡岩下村,一处美丽的石头铸就的村落。

都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在缙云壶镇海拔600多米的一处幽谷之中,完整地私藏着一座用石头垒筑而成的村庄,名叫“岩下村”,但大多数人更乐意叫它“石头村”。

山石砌筑的房屋依山而建,路面、台阶、桥梁都是就地取材,清一色用石头建成。

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浙江最美的五个古村落之一。古村被郁郁劲竹所环绕,峰峦迭嶂,茂林修竹间虽无繁华闹市之盛,可一山一水,亦足以畅叙幽情。

3 师姑田村

师姑田位于丽水缙云方溪乡北坑村,地处八迭岭云海深处。北坑村共有7个自然村,外师姑、师姑田、锄头桠、道蓬坑、下尞、下坑、上北坑,这些村名的由来已经很多人不清楚了,但这七村以古道相连,以北斗星排列位置分布,加上与生俱来的村名,增添神秘色彩。2017年,北坑村师姑田自然村,下坑自然村被列入省级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

师姑田地处偏僻,村子不大,人也不多,飘着几缕炊烟,纯粹的泥墙黑瓦老房子,青石砌基,黄土作墙,黑瓦木窗,古朴而又静谧。周边山田环绕,雾霭氤氲,是非常经典的山间传统古村落。盘山公路又陡又窄,弯道又多又急,从山脚往上看,似乎像是通往了云端。房子依山而建沿着山脉层层铺开,形成高低错落的风格,在夕阳照射下,外墙泛着金黄色的光。

这个拥有13代以上历史的村落,建筑层层叠叠,视野开阔。在日光下,显得有些荒凉之相。一扇扇大门上挂着早已经生锈的铁锁,历经沉淀的石板路长满野草,倾圮的黄土墙上爬着藤蔓,漫不经心,不予迎和的,却又理所当然。村道伴随着石阶上上下下,顺着到处可见的羊肠小道就能到达村子的各个角落。或许还能碰到纵然生活艰苦,神情也澹泊安然地守望在老房子的老人们。

4 潘村

姓潘村建于公元1278年,村子群山环抱,村民们大多住在一条狭长的溪水边,溪边栽满了杏树,各种保留的古老风貌随处可见。杏花开时整个村子就像山水画一样漂亮。

石墙青瓦,清溪流淌,眼前古朴的民居尽显江南水乡的气质。村里几乎每户人家都有种植杏花,每到花开时节,雪白色的花朵映衬着黄泥黑瓦,尽占春色风流。

杏花树成群,分布穿村而过的贞溪两岸。间或还有混栽的垂柳,粉红色的杏花和吐绿的柳叶,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绝好的江南春景水彩画。

如果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很多人向往的梦里仙境,那杏花村就是现实版的“世外桃源”。

村口有一座末完工的桥,这座桥上有三个孔,每个孔上都有字,分别是:”震乡情、河山壮丽、功千秋”。

过桥有一座博士亭,亭上记录了17个博士的求学故事。古村崇文重教,出过一门四博士。

5 宅基村

缙云县新碧街道宅基村。走进广场便是村中的大阊门,该建筑气势恢宏,始建于明朝年间,楹联书“一门三进士,二代士大夫”“金紫银青第,绣衣进士家”,“五云望族”、“激扬三省”的匾额悬于门内。大阊门前的广场面积约为10余亩,广场上正在翻晒着当地村民收割来的稻谷。

宅基村大都始施,是唐末括州(丽水)刺史施坚实后裔,已历40代,是缙云县的名门望族。

6 葛竹村

葛竹村村名来历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村里曾有一个医术高明的“葛竹仙翁”在此炼丹,救济贫苦百姓,他就是东晋时期的名医葛洪。

古村以银杏闻名。另相传在明朝年间,村民宗吉(又名朱祥)在京为官,皇帝朱元璋赐婚朱祥并同赐古苗银杏,朱祥返乡后将银杏种于村内。600多年后的现今,银杏已高至30多米,直径达2.2米,年产银杏果200余公斤。在35株古树中,红豆杉8株、国家一级保护金边松1株、白蜡树2株,树龄超过500年的有3株。

7 岩背村

位于壶镇镇的岩背村,在浩瀚的括苍山脉中。这个古老的村落,东临仙居,岭巅有石子堆,南有海拔1120米的南岗尖,西有百丈岩雄踞山涧,北有海拔1231米的鹳鸟尖,其形似鹳,为县东第一高峰,因传说远古时期仙居一带被海水浸泡,只露出几个山头,站在鹳鸟尖山顶可以看到仙居的这些小岛,所以又称“观岛尖”。村子距缙云县城50多公里,地处缙云、仙居、磐安三县高山交界处的巍巍群山之中,终年白云飘渺,流泉飞瀑,乱花欲迷,是个养生福地,长寿之乡!

岩背村清代属美化乡招善里廿七都。民国时属普慈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于普通乡、岭背乡、雁岭公社、唐市乡、雁岭乡,今属壶镇镇。山林面积占3700多亩,旱地有200多亩,水田有400多亩。

岩背村始建于何时无考。从清代朱焕《普通记》一文可知,陈隋间己有居民。金姓祖先由仙居吕前迁入。而据《刘金氏宗谱》所载,金氏在“金”之前,还加上了一个“刘”字,原来现在岩背村之金氏,从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刘金氏。也就是说,那是刘、金两氏相合而成的。清岁贡生朱焕在《刘金二氏重修宗谱序》中这样说:

夫金出于刘,其合修而以刘为宗,是诚孝子贤孙不忘本源之意,固甚善也;而仍从金不从刘,则以其祖奎光公赘金氏居普通,世其子孙,故不复原姓,以其不忘仕坚翁之德也。

文中“奎光公”、“仕坚翁”就是刘、金合氏的两位始祖。从宋建炎年间(1127-1130)下洋村刘奎光入赘金门而绍其姓,历宋元明清至今,刘金氏在普通山定居、建村已经有800多年历史。一木而成林,一枝而万叶,到现在居岩背村已有740多人。还有诸多星徙至底坑村、桂村、螺丝岩、金华市内、岭下朱村、仙居、兰溪、武义、丽水、杭州、南京、福建等地者,均为同本共源。

据上辈人说,村人曾经四迁其址:最先在磊地冬瓜,再迁至铁店基,三迁至木桦山后,四迁于今址。前两个地方都在鸛鸟尖脚,第三个地方在天帽尖脚,今址在南岗尖脚。迁徙的具体时间以及原因均不明。但最后一次迁徙的大体时间,从宗谱中可以看出,最迟在清朝初年;迁徙走向由北而南,并逐渐向水源丰富处靠拢。村庄四周崇山峻岭,居处却也平坦,小桥流水,鸡鸣犬吠,颇有几分武陵景象。

8 胡村村

胡源乡胡村村座落在县城东南方20公里处,离乡政府3.5公里,由胡村、大坑、高鸟畔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

胡氏公祠于光绪五年建造,前后共三厅,分多年建成。 胡氏公祠内有台湾蒋纬国、宋楚瑜、许水德、周世斌送的牌匾。缘何以上四位要赠送牌匾,还得从胡飞雄说起,胡氏飞雄系胡村胡氏子孙,是蒋介石侍从室副官,因此与蒋、宋、许、周关系密切,遇胡氏重修族谱,特赠此匾。

据《胡村胡氏宗谱》所载,胡安国(1074 - 1138),字康侯,福建建宁崇安人,理学家,《宋史》有传。据胡谱《致堂公传》所载,胡安国长子胡寅( 1098 - 1156),字明仲,实其弟之子,历任校书郎、门外员外郎等职,从建宁迁居丹阳。生五子,“逢时不靖,适金辽之乱,兵燹数扰,皆挈眷避难于婺、处、温三州”。其次子胡栋,字大桢,高宗时任义乌教谕。奉调温州,途经缙云南乡,见其地山环水绕,风景甚好,即辞官居此,且以姓名其地为“胡村”。

9 黄碧村

黄碧村,又名碧川,在新碧街道2.3公里处。东接吴源、大陆、塘后,通仙都风景区;南邻早宅、白岩;西界雅施、泉塘、泗山、麻岙;北与碧虞、黄碧街、后井山畈接壤。相传轩辕黄帝平定中原自北南来,前往仙都铸鼎炼丹,曾驻跸于此故名“黄跸”,又因其地势形似川字,雅称碧川。

于山地建房不同,碧川古村地势平缓所以房屋相对井然有序。其中有一条近500米的老街极具特色。北起进士门旧址,南到百岁坊旧址,单边水渠贯穿始末。在这条充满江南韵味的老街穿过已经是第二次了,蜿蜒的老路延伸出的店面,在淡淡地阳光中显得有些慵懒。再商贸区域重新确定的今天,这条老街也随着历史的脚步渐渐失去了往事风采,留给碧川更多的是在街头巷尾的故事。

偶有开启的几个店铺,早已经不是为了经营,出售的或许只是那段晨起的炊烟和时光中留下的缓慢笑容。穿过这条寂静的街道,古老的屋檐下,影子变的有些孤单,那纷至沓来的情愫,让思绪跌进了曾经过往的繁华里,斑驳的门板似乎能带着我们穿透时空,伴随着阳光追寻曾经的对白。

碧川聚居氏族,以陈、徐、朱、刘姓为主。其次为李、吴等20多个姓氏。最早为陈姓,南宋末迁徙,先居上应。而后徐、朱等氏族入迁,渐渐往南发展,形成现在村庄。当明朝时候徐姓家族从仙居迁到缙云碧川居住,他们也带来了一种手工艺制陶业,从此也开启了碧川一轮新的商业模式。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制陶业依然还影响着碧川。

无论在是春雨缠绵的季节,还是阳光明媚,你在碧川的老街上都能找到一段属于自己的温馨时光。深深地巷子,潺潺的沟渠,还是那有些颤巍的门板,都能沾染到一点碧川的风雅和柔情。

现在已经无法再看见碧川古街的人来人往的样子,这个画面在时光隧道中属于那些我们还来不及感受的过去。然而,了解留给我们的现在,能够让我们看到人们在这里贸易,交流,那川流不息的样子。或许,对于此事的我们,是有些遗憾的因为没有陪着这条老街走过最繁华的时候,但老街终究将这些繁华浓缩成了最美的故事,等待着人去们写、去听、去问······

漫步在长长地老街,一个拐角看见了碧川小学的老校址。碧川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40年以前。在1940年到1951年之间,碧川办过多个私塾,甚至在1951年的时候还有一个初中班。1945年创办“正鹄小学”(完全小学)毕业过五届学生。直到1952年搬到后山塘(原徐用官厅)。也就是我们现在将要去的碧川小学旧址。这里曾经是民国时期黄岩县县长徐用的私宅,当走进校园的时候随处可以看见柱顶石,桅杆基座。

离开老街,再去寻找碧川别的故事。在老街的一头,潺潺的河水缓慢流过,小桥流水的旖旎,泥墙黑瓦,保持着原始的特色。碧川这篇带着传说光环存在的村子曾经有9座神殿、3座佛刹、14个宗祠、17个大道坛,桥梁、古迹诸多,只是时间并没有把他们全部保留下来。

10 金竹村

金竹村位于缙云县壶镇镇东上游7.2公里的河谷平畈上,海拔230米。

从前村旁有弧形竹节斑斓交错的稀有毛竹,俗称“观音竹”。当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庙会时,群众鼓乐喧天,肩背观音竹游行,以示山川钟灵,故“观音竹”褒名为金竹,遂村袭其名,又传“金竹”始祖原居村南现在的经堂山,相隔一里多路的“朱弄岙”,家中所养的鸡,经常寻食至经堂山竹园栖息,先祖为免寻找鸡群的麻烦,就在竹园脚置窝,给母鸡生蛋孵小鸡用。时隔日久,鸡群居住竹园脚,结果繁殖众多,先祖寻思:莫非竹园脚为风水地,神人指点鸡群暗示吾等,宜定居所在,遂迁于此。人口逐年递增,就取名为“金竹村”。

金竹朱氏从北宋仁宗年间,由朱奚仲从河阳迁至金竹,由于义阳朱氏注重后代耕读兼学,逐步人口众多。古时的工农商三科内,在本县最流行是农为主,商为副,95%的农业为主体,商业为极少数,但是在农与商当中,金竹朱氏的古文化独树一帜,看它现有的明清古建筑与宗谱记载的历史,都凸显出义阳金竹的历史文化的价值。

金竹朱氏宗祠是本族最庄严、神圣的活动场所。宗祠是清明祭祖自族活动的圣地,聚集自族鼓励人们的公共场所,清明本族小男孩可享受到一斤方肉和一块银元的份子,民俗称“祠堂分份子”。有文化的村落是为人所不齿的,金竹村的人口增长,是先祖注重文化泽及子孙。每年农历年初三,族长与本族理事会,大开祠堂门,召集在家的学子参加会文日。每月初八、十八两大会,一年二十四会。请本族文化资深浓厚的文人专题讲课,外甥、女婿愿来听课的同本族子弟同等待遇。

古村记独立整理自网络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