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百匠茶学院 学茶是一种使命!
昨夜空山落新雨,一涧清溪煮茶香。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阳春四月,桃花飞红,春水盈岸,一切美好似幻梦。与朋友相聚,在茶园、花下,饮茶,闲谈。看云卷云舒,听鸟语虫鸣,品醇香老白茶。
老白茶,一直是心头好。云云茶品之中,白茶的特性突出,越陈越香,有着“一年茶,三年陈,七年宝”的美誉,越老的白茶药性越佳。
正是如此,让很多茶友否钟情于老白茶,使得老白茶的交易价格节节攀升,升幅高达十数倍,真可谓“藏茶如藏金”。
利字当头,鱼目混珠的造假者也纷至沓来。市面上的做旧茶层出不穷:
或在制作中进行堆积闷茶、洒水做旧;或将受潮后的茶品进行再烘干、暴晒伪造汤色口感;或故意将茶品放置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存放;又或者把老茶和新茶进行拼配压饼;还有甚者用春尾茶、夏茶,从外观上冒充后虚标年份……
这么多的作假手段制作出来的所谓“老白茶”,让很多不明所以的茶友深受其害,防不胜防。但是,假的就是假的,不论它如何费尽心机,也还是会在细节处翻车。
那么趁着这个机会,就和大家分享5招关于老白茶的鉴别技巧,帮助茶友更好的鉴别真假老白茶。
第一招:看干茶
中医看病讲:“望、闻、问、切”,鉴别老白茶时也是如此,当我们拿到一款老白茶时,最先要观察它的外观,它的干茶颜色。老白茶颜色是否色泽均匀?整体的情况是否富有生机?
自然“老”去的白茶,经过岁月的洗礼,得到真实时光的转化,它的干茶颜色是统一的,富有生机的。
茶叶原本嫩绿银白的芽头逐渐转变成银灰色,而茶叶中的叶片也会从原本的鲜绿色、草绿色则会转化出黄褐色、墨绿色等,再往后,深度转化后会呈现出深褐色,不同年份呈现出的颜色不同。
如果是经过人为处理的做旧茶,茶叶内质会被破坏,干茶的色泽也会不自然,大多数的颜色会呈现出没有活力的褐色、黑色,并且不分年份,皆是如此。
第二招:闻香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做旧茶的功力也是越来越强,老白茶的颜色更趋于自然,再加上美颜、滤镜的加持,有时候从肉眼确实不好分别真、假老白茶。
如果只看干茶实在难以辨别,那热水冲泡足够让它现出原形。闻茶香是鉴定老白茶品质的直观手段,茶叶品质的好与坏能够直接反映出来。
沸水烫杯后,投放干茶,轻嗅,如果是经过干仓存放,自然转化的老白茶,会闻到舒适怡人的茶香,毫香、陈香、蜜香、果香,香气多样,层次丰富,且都让会让人觉得舒服。
而如果呈现出来的茶味是沉闷的香气,或者在茶汤中闻到发酵味、酸味、杂异味等,那么基本上就能确认这款老白茶是有问题的,不正宗的。
第三招:看汤色
自然转化中的白茶,随着陈存时间的增长,茶叶内质会愈来愈丰厚,茶汤颜色也会逐渐加深:浅杏黄-浅黄-赤金-橙黄-琥珀。
年份越长,颜色越深,但茶汤会一直保持清澈透亮,不会显混浊。并且在冲泡的过程中,汤色会有从浅至深,又从深至浅的变化。
做旧老白茶则不是如此,做旧茶的茶汤颜色一般呈暗黄或琥珀色,茶汤多是暗沉混浊的,并且在冲泡时,茶汤只有由深转淡的变化,数泡后汤色即淡而无光。
第四招:尝滋味
这是辨别老白茶真伪的最后一招,也是牺牲最大,又最直接的一招。茶汤入口,真假便知。
真实的老白茶,入口的口感是醇厚的,茶汤厚实有内容,满口醇甜,并且回甘生津,整个口腔乃至全身的体验都是很舒服的。
而做旧的老白茶,经过不一般的对待,茶叶内质受损,内质剩余少,冲泡后的滋味也没有正常茶那么浓郁,滋味较为寡淡,比不得真正老白茶,并且做旧老白茶没有耐泡度,只能冲泡两三道茶汤。
我们喝老白茶是喝它的醇、甜,而不是单一的浓味,或者是苦涩味。并且做旧茶的滋味无法回味,没有回甘,十分僵硬。
看茶、闻茶、品茶后,我们也可以用手去触摸茶,让五感全面的探索一遍茶叶。
做旧茶与正经老白茶的叶底也有着很大的不同,自然转化的老白茶叶脉清晰,有活性,颜色也更生动。
而做旧老白茶的叶底无弹性,叶脉不清晰,用手一捏就烂碎,有些因为氧化过度,冲泡后的叶底往往呈黑色。
除了上述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茶品的年份和价格来区分。因此,茶友们在购买老白茶时遇到高年份的白茶,并且价格还挺便宜,更要多个心眼,提防是否为做旧茶。
任何事、任何物,都有它的发展规律,如同自然法则,顺应天时转换,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好的老白茶,也是如此,值得等待。
建议刚开始喝老白茶的朋友,可以从3-5年陈的开始喝,同时自己存新茶,这样才更划算!
原创说明:
本文由林方致(baijiang2018)原创出品,转发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