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会选雍正?为什么康熙最终选定的接班人是雍正

人气:419 ℃/2024-04-08 12:03:53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立储是历朝历代皇帝都极为关心的事情,虽然从周朝开始,确立了宗法制的立嫡不立长规则,但是由于时代的演变以及少数民族政权所带来的兄终弟及影响,导致宗法制的立嫡成为了不唯一的选项,许多有远见的皇帝,更是将储君之位的选定标准确立为才能。

而将才能作为储君选拔的评判标准,虽然能保证王朝的兴盛,但是却会带来皇子们之间的明争暗斗,甚至会引发出庞大的政治风暴,席卷整个朝廷,其中最突出的事件,就是满清康熙朝的九子夺嫡事件。

虽然康熙早在壮年之时就将二皇子胤礽立为了皇太子,但他却依然给了三皇子、四皇子、八皇子、十四皇子一定的权力,这让康熙的儿子们围绕着皇位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

九子夺嫡愈演愈烈,到了最后,只剩下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以及皇十四子三人人选,而胤禛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成了后来的雍正帝。

那康熙为什么会选择胤禛继位?而不是文治上有能力的胤祉或是武功上有建树的胤禵?

衷爱文学的皇三子:胤祉

三皇子胤祉是雍正皇帝比较看重的皇子,其从小就表现出了不凡的文学天分,长大后更是比较热爱经史子集,热衷于文事,所以对于已经将朝内鳌拜,朝外三藩吴三桂、台湾省郑经、西北地区噶尔丹都解决的康熙来说,他更重视文治才能。

而胤祉也不负众望,经常和一些科举佼佼者或者儒学名师坐而论道,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声望,其本人也是一名儒学大家,而康熙对于胤祉尊崇儒学的行为,也比较赞同,并且给了其许多机会,让他加速成长。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两件事情,其一就是康熙派胤祉和胤禛祭祀新建成的孔庙,作为万世师表,孔子自古就备受尊崇。

虽然儒林对胤祉有一定的好感,可如果没有康熙的看重,胤祉也无法参与孔庙祭祀这件事,另外这也侧面反映出了胤祉的儒学能力。

而另一件事情是参赞军务,按理说胤祉作为一个读书人,军务上的事情应该与其无缘,但康熙在远征噶尔丹之时,却把老三胤祉带在了身边,还命其掌管八旗之一的镶红旗大营,虽然不属于上三旗,但也是正经的八旗主力。

此时的康熙并不昏庸,若是胤祉没点能耐,想必康熙也不可能将如此重任交到他手中。

而且老三胤祉跟老二胤礽的关系很不错,而且从没有参与过胤礽做的那些蝇营狗苟之事。

当然,胤祉并非对皇位没有渴望,只不过他更善于伪装,而从他借康熙之手除掉胤禔便能看出。

当得知胤禔试图蛊惑康熙除掉三个胤礽之后,胤祉立即对胤禔进行调查,最终发现胤禔一直在用西藏秘术诅咒胤礽。

掌握这一情报之后,胤祉立即上报康熙,康熙震怒,将胤祉圈禁,胤祉的势力就此彻底退出九子夺嫡的舞台,从这就可以看出三皇子胤祉的权术并非一般。

享有特权的皇十四子:胤禵

作为雍正一母同胞的弟弟,胤禵可谓是备受康熙宠爱,其虽然性格冲动,但却极其重视兄弟朋友。

不过胤禵最亲近的兄弟并非亲哥哥胤禛,而是皇八子胤祀,虽然胤禵和胤禛乃是亲兄弟,可两人的关系却并不融洽。

而康熙特别喜欢胤禵,整个康熙朝,胤禵是可以享受官物支取权力最长的皇子。获得官物支取权力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大多都是以一年为限制,一年之后则需要确定康熙还愿不愿意赐予,而胤禵因为备受康熙的喜爱,这项殊荣可以一直持续了下去。

另外,胤禵对于兄弟情谊的看重,也让康熙非常的喜欢,曾经的术士事件,让康熙极为厌恶八皇子胤祀,胤禵为了老八竟敢直接忤逆康熙的旨意,甚至当庭与康熙辩论,虽然康熙当时很生气,但事后却为胤禵的仗义执言而倍感欣慰。

不过胤禵虽然没有老三胤祉那么多的学问,但是胤禵较为年轻,而且武功比较高,适合带兵打仗,满清在本质上特别尚武,在康熙了解到八旗正在不断的堕落后,胤禵这种有在武功方面颇有建树的皇子就成了八旗的榜样。

其实胤禵和皇十三子胤祥颇为相似,两人都比较冲动,并且重视兄弟情谊,而且两人都带过兵,不过胤禵的在九子夺嫡中表现太过耀眼,这才使得其他皇子黯然失色。

善于伪装的皇四子:胤禛

相比于前面的两位皇子,皇四子胤禛的心机更加的深沉,心性也更加的稳定。

虽然胤禛年轻的时候脾气特别暴躁,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也逐渐变得沉稳,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胤禛做事的时候,还是喜欢雷霆手段。

胤禛和胤禵算是真正的血亲兄弟,但是由于生母出身低微,而大清朝为了防止后宫干政,所以胤禵和胤禛生下来就由佟佳氏来抚养。

而佟佳氏的背后是佟国维,胤禛在小的时候,就知道迎合佟佳氏喜好。

对于胤禛,康熙一直都非常器重,九子夺嫡之初,四皇子胤禛选择了太子胤礽,成为太子一党,但是其在太子和八皇子之间的权力争斗中参与不多,而是一心一意的为朝廷办差。

而且胤禛在表面上,一直努力维持着兄友弟恭的形象,做出兄弟亲善的表象展现给康熙看,并且胤禛还将自己一直伪装成一位不贪慕权力的隐士,让康熙一直对他安心做事的态度颇为满意。

相对于其他皇子的锋芒毕露,胤禛这种不显山不露水的处事风格反而更容易收获康熙的好感,而且胤禛处理事情时非常的稳重,基本上滴水不漏,相较于太子的做多错多,八皇子的结党营私,胤禛的低调更显优秀。

表面来看,胤禛始终独来独往,从不结党,可实际上,胤禛在私底下却结交了年羹尧,隆科多等人,这些无不是各个要害部门的重臣,像年羹尧任四川总督,西北战事的后勤总管;而隆科多在康熙中后期任步军统领,相当于首都的警卫首领。

康熙的考量

康熙其实是一个特别矛盾的人,虽然在历史上康熙雄才大略,开疆拓土,但是一代雄主也有自己的软肋,其最害怕别人威胁自己的皇权,对待儿子康熙也是一样,既害怕他们没有才能,又害怕他们威胁自己的地位。

很简单一个例子,前太子胤礽其实是一个做事时之人,但其又害怕威胁康熙的地位,这就导致胤礽在做事时畏首畏尾,最终因罪被废。

其实康熙跟朱棣有诸多相似之处,毕竟朱高炽还是太子时,就经常受到这样的折磨。不过通过深层次分析,康熙选太子的标准,表面杂乱无章,其实也有着一套逻辑。

1、能掌控全局

康熙体验过被鳌拜支配的恐惧,所以对君主掌控全局的能力非常看重,康熙所要选的就是有能够将群臣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皇子。

八皇子胤祀有这个能耐,其更是被称为“八贤王”,可也正是因为这个名号,导致胤祀最终被群臣反噬;而二皇子胤礽,却因为国库欠款的问题,被手下裹挟着卖官。

因此,这两人自然不在康熙的备选之列。

2、有政务能力

论处理政务,比较有经验的就是老二、老四和老八,老十四武功比较厉害,老三儒学比较厉害,而老二胤礽被吓得战战兢兢,老八为了权力能置大局于不顾,而大清朝需要的确实一个踏踏实实来治理国家的国君。

3、兄友弟恭

作为父亲,康熙也想让手下的儿子和和睦睦,但是九子夺嫡已经无法挽回,只能看着手足相残,这在康熙心中是一个巨大打击,所以康熙的想法就是,找一位不那么酷烈的储君,登上帝位之后能保证其他子嗣的生存。

4、不威胁皇帝的权力

康熙当然也担心齐桓公被饿死的事情发生到自己的身上,所以他也效仿朱棣的样子,对权力极为敏感。

二皇子胤礽用无能来自污,但是却把势力渗透到国家选拔人才之上,而那位皇八子更是不断的串联群臣与康熙角力。

5、有坚定的品质

对于储君的选择,康熙也看重个人品质,也就是会不会因为压力而放弃正确的道路,前太子胤礽肯定缺少这样的品质,只要康熙发怒,哪怕再对的事情,胤礽也会退让,并且以后不会再提及此事。

6、国家武力

康熙是一个马上皇帝,远征过噶尔丹,所以他很看重皇子的军事能力和面对战局的抗压能力,就算没有军事能力,也需要有任用军事人才的眼光。

康熙的选择

从九子夺嫡未开始前,康熙就在观察各位皇子的品性和才能,像老大劝父杀弟,禽兽不如,老大第一个就退出九子夺嫡的牌桌。

老八串联群臣,威胁皇权,虽然具有一定的实力,但图谋不轨且出身低微,康熙也不会选他。

十一皇子属于老四的势力,老九、老十跟老八互为党羽,所以储君的有力争夺者只剩三皇子胤祉,四皇子胤禛和十四皇子胤禵。

三皇子胤祉让康熙最亮眼的地方就是带人修编了《律历渊源》,这本著作将律吕、历法、算法合为一体,而康熙也对这本典籍颇为赞赏。

不过胤祉成也是书,败也是书。康熙认为胤祉热衷儒教,很容易被群臣裹挟,不能理性的做出判断,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大权旁落的隐患,而且胤祉身边只有李祓等人,治学尚可,治国则明显不足。

胤祉还曾因为敏妃丧期剃发的事情,让康熙比较厌恶,而且在九子夺嫡的中后期,胤祉退出了争斗,让自己远离政坛,所以康熙在选择储君之时,并没有考虑胤祉。

而皇十四子争夺储君之位的资本就是担任抚远大将军期间,出征西北,并赢得开局的胜利。

所以胤禵是符合康熙帝的武功标准,而且胤禵也是康熙比较喜爱的皇子,甚至在九子夺嫡晚期,许多人都认为胤禵会登上帝位。

但康熙最后还是放弃了胤禵,而其中极大的原因是胤禵过于看重兄弟感情,将来难免会被“胤祀党”所蒙蔽,而且胤禵虽然武力值高,但是战争策略和用人才能不足,甚至很多时候还需要康熙面授机宜。

而康熙之所以选择胤禛,也是综合考量的结果,而胤禛也是一个比较全面的皇子,第一他主持过赈灾与追缴国库欠款,这种事件很需要政务的处理能力和统筹全局的能力,而追缴国库欠款时,面对大量的官员,胤禛依然能够完成任务,说明他有掌控全局的能力。

而胤禛虽然身处九子夺嫡之中,但他依然表面上保持着兄友弟恭的态度,并且其一开始跟着胤礽,这让康熙十分的欣慰。

可殊不知,之所以跟胤礽亲近,不过是胤禛为了转移众人视线以及众臣攻击的手段罢了。

而且胤禛一直表现出一种不在乎权力,只想一心办差的形象,这样的假象蒙蔽了康熙,令其认为这个皇子不会做威胁自己权力的事情,后世也有人评价,胤禛可能不是康熙最出众的儿子,但却是最信任的儿子。

坚定的品质自不必提,胤禛一开始没被重用,传言是因为脾气暴躁,胤禛为了改掉这个毛病,特地准备了一块匾额提醒自己,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胤禛坚定的品质,当然他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做给康熙看的。

不过胤禛的武功虽然差,但是他选定军事人才的眼光却非常准,比如年羹尧,虽然长期坐镇四川,但是给前线提供了巨大的支持,连康熙都略有不及。

综上所述,跟其他皇子相比,胤禛无疑最符合康熙选定储君的标准,而且胤禛的表现也一直深受康熙的喜爱,所以,康熙最终选择胤禛,其实也是情理之中。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