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二楼的院子,我家的三处院落

人气:115 ℃/2024-05-28 17:39:06

前几年,搬进现在的院子后,母亲住上了楼房,坐上了沙发,对日子很满意。常跟我说,没想到能过到现在这样儿。

我跟母亲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是过去大家想象的小康生活,如今国家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咱们的生活也得达标啊。

母亲说,以前那只是说说,现在的日子,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你们小时候,老院那三间堂屋,就觉得是最好的房子了。盖过之后,人家都说这一辈就不用盖房了。

母亲说的那座堂屋,是家里最老的那处院子的主房。那栋堂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的孩童时期,是三间青砖小瓦的纯砖房子。建这栋房子之前,家里的两栋房子都是低矮的“里生外熟”(外面是砖、里面是土胚)的小房子,面积狭小,室内阴暗,一家人挤在里面勉强够住。那时,不止我家,左邻右舍住得多是那样的房子。那时才是改革开放初期,虽然能够吃饱肚子了,但村里大多数人家都不宽裕,都是凑合着过日子。

我们姐弟三人逐渐长大,院子里的房屋已经容不下我们一家三代七口人住了。国家的改革开放也进行了十多年,村子里人们的生活也有了些起色。我家里除了种田的收入,还养殖猪羊,通过亲戚朋友关系,父亲偶尔还外出贩一些药品给附近的医院。积攒了一些钱之后,年轻的父母就翻建了家里的堂屋。

建设的标准,在当时的村子里还是很高的。母亲说,当时用纯砖垒墙建房子的还比较少,我家那栋堂屋,垒墙不仅是纯砖,房子四壁还都是采用厚实的“三七”墙;房子是三间大通间,两根松木大梁连同大梁上的三角形木架撑起整个屋顶,室内是砖墁地;建成之后,在左邻右舍低矮的房子中高高矗立,鹤立鸡群一般,很是气派。多年之后,母亲还记得房子初成时邻居高爷的评价。高爷说,“这么得劲的房子,住一百年也住不坏。”

我整个的童年时光,几乎都是在那栋房子里度过的。天真灿漫的我当时以为,这里会是永远的家。父母邻居也以为,这是农村人建房子的标杆和终点了。谁也不知道,已进入发展快车道的中国社会,后来发展进步的速度如此之快。仅仅十余年后,我家那栋大瓦房,居然已经跟不上形势了。

大约是在本世纪初,我初中毕业的时候,家里又开始谋划建房子了。这一次,倒不是因为老房子不够住,而是因为当时家里已经有了拖拉机,农业生产告别了牛马和架子车,进入了机械化时代。老院儿通往村里主街道的胡同太窄,过拖拉机非常麻烦。再者,那时村里很多人家也都开始建新房了,新兴的房子都是红砖大瓦前“出厦”的房子,房子里面也不再是大通间,而是小隔间,蓝砖大通间的瓦房已经不时兴了。

我家的第二处院落,建在村南边临大路的一处新宅基地上,堂屋是三间红砖大瓦前“出厦”的房子,房子里有两个小隔间。室内的地面不再是砖墁地,而是水泥地;房子的外墙,还贴上了时尚的瓷砖,比老院里“永不过时”的蓝瓦房,看上去高级多了。

乔迁之初,因为只有一栋主房,做饭什么的不方便,父母随后又建起了五间配房,三间东屋、两间头门,配房外墙也贴上了瓷砖,室内也是水泥地,连院子里,大部门地方也都是用水泥打的地面,整个院子整洁而干净。大门是宽敞的绿色大铁门,院子也大了不少,拖拉机不仅可以直接开进去,还可以在院子里转弯。这一处院落,不仅满足了我们一家人的居住生活,连生产也丝毫不影响。

乔迁新居的喜悦,在我们一家人中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住在这处院落里,母亲再一次觉得,以后不用再建房子里。特别是在奶奶去世,我外出求学,姐姐和弟弟外出打工之后,家里的人少了,院里的房子显得更空阔了,母亲再不用建房子的想法,也就更坚定了。

然而,形势的发展再次出乎父母的预料。本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个大的政治事件,在无形之中影响着我们这个离政治中心千里之外的小村落。国家的经济在腾飞,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在时代的洪流中飞速向前。

大城市建设高楼大厦的热情在向我们这个小村子蔓延,外出打工的人回到村子,建起越来越多的二层或者两层半的楼房。新建的楼房不仅体积大,房屋外在的样式和内部的设计也更加合理宜居。新的建筑样式、新的门窗样式、新的家具样式,都让我家的院落黯然失色。特别是房屋装修的引入,让我家的房子从里到外都跟不上形势了。弟弟又到了结婚的年纪,他们那一发儿的同龄人,结婚都住上了新楼房,父母怎么会在婚姻这件大事上亏待自己的孩子呢?

于是,在邻居拆掉自家的“前出厦”瓦房,建设小楼那一年,父母又买了一块地方,花了近30万元,建起了我家第三处院落。不论是两层小楼的主房,还是院子里配套的厨房、车库、大门,也都是新的样式。房子里面也参考别人家时尚的样式进行了装修,从里到外,比前面两处院子要好太多了。

母亲没有想到自己能住在这样的院子里。其实,村子里现在住进小楼里的她的同龄人,大约也都没有想到能住在如今这样的房子里,过上如今的生活。农村毕竟是整个国家的底层,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很多人不会知道,决定自己生活质量和人生命运的,并不仅是自己,还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为亿万农村人指航定向,在推动万千中国家庭的发展与改变......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