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红楼梦》个人收获读后感

人气:350 ℃/2023-03-04 18:21:50

名著《红楼梦》个人收获读后感怎么写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名著《红楼梦》个人收获读后感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首先可以描写《红楼梦》这本书讲了哪些内容,第二个就是要描写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哪些知识,第三个要描写这本书蕴含了哪些道理。

名著《红楼梦》个人收获读后感1

七月流火的盛夏季节,我拜读了名气高扬的《红楼梦》后,心情却步入了寒风凛冽的严冬时节……

《红楼梦》通过四大家族由胜而衰的过程和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家族兴衰史,揭示了封建末世的人间百态。其中元春省亲、宝钗扑蝶、黛玉葬花等经典情节,充满了诗情画意,被广为传诵;所塑造的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聪明灵秀的贾宝玉、稳重端庄的薛宝钗等大量人物,形象丰满,风采各异。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令人抚怀感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令人永远难忘。透过他们的人生遭遇,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场悲欢离合、命运浮沉的人生大戏,更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书中的人物之多、场面之盛,在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掩卷沉思,泪水长流。宝玉和黛玉悲剧式的结果,让我感怀不已。可冷静思考,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他们,结果自然是注定的。想到自己,成长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美好新社会里,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和谐大家庭里,我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增强本领,用最优异的成绩去拥抱美好的未来!

点评评语:“七月流火的盛夏季节,我拜读了名气高扬的《红楼梦》后,心情却步入了寒风凛冽的严冬时节……”感受与季节的巨大反差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经过层层剖析,感悟到“我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增强本领,用最优异的成绩去拥抱美好的未来!”对读者很有启发,立意颇高。

名著《红楼梦》个人收获读后感2

我读了《红楼梦》一书,书中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用贾府的兴衰作为背景,写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悲剧。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腐朽封建社会,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生来嘴衔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虽然她的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就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最让我欣赏的还是她诗情画意,聪慧灵秀。黛玉每次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居于首位。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

在一个封建社会里,大观园中的男男女女们总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林黛玉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才情气质人人称赞,可到头来,年纪轻轻就郁郁而死;宝钗凡事稳重,识大体,诗词也样样精通,原是金玉良缘,可是因为木石前盟,使她一人独守空房,误了终生;迎春才貌双全,却嫁给孙绍祖,被丈夫折磨而死……

我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与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制度的人,同情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他们心中,一边是封建社会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自由之身的追求始终不弃。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文学的真谛就在这里。

名著《红楼梦》个人收获读后感3

红楼梦是一部超越时空的巨着,作者曹雪芹更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他的笔下一个豪门大族由盛到衰,其中的故事各个耐人寻味,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宝玉、黛玉的真挚爱情更令人唏嘘不断,不敢妄作评论,只愿说说我读后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其中重要的部分我觉得除了写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纯洁的爱情。最主要的是写女人,一个个形象都已印入我的脑海,不禁浮想联翩。在这部小说里我最喜欢的是晴雯,她才貌出众,敢爱敢恨,性格率真,口角犀利,嫉恶如仇,真乃一女中豪杰,但却因此引起贾府主子的不满、恼恨,最后被逐出大观园,病死家中,不禁让人黯然泪下。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命运都不相同。尤二姐、尤三姐的.悲惨故事,尤三姐为了爱情,情愿献出宝贵的生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尤二姐贪慕虚荣嫁与贾琏做二房,王熙凤的狡猾奸诈,心狠手辣的她逼死了尤二姐,甚至连死都没有个墓碑。迎春大丫环思棋与潘右安从下就相互爱恋,最后却都为了爱情献出宝贵的生命。让人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慨叹唏嘘。黛玉葬花的柔情几人知?黛玉与宝玉真心相爱却因为封建礼教和家族的不容,而最后导致了这场悲壮的爱情悲剧,有情人终不成眷属。曲折的故事情节,性格分明的人物,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所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爱情是不分贫富贵贱的。不能让世俗影响纯洁的爱情,虽然现在社会的拜金主义流行,甚至某些女孩子抛出"没房、没车,就不结婚的言论"在婚姻上更讲究门当湖对,我不禁慨叹古人的爱情,他们为了敢于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爱敢于抛弃自己的一切,为什么我们反而不成了呢?难道真的是没有钱就没有爱情吗?相信读过红楼梦的您一定也会有您自己的答案,愿世俗少一些烦扰,愿爱情少一些悲剧,愿天下有情人都终成眷属。

名著《红楼梦》个人收获读后感4

开辟鸿莺,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题记

苍生浮华,寻得凄清漠落之文感其哀伤;俗世妖艳,觅一温婉女子忧其残年。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她倾国倾城,便有得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贾府的他“为伊消得人憔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她多愁多病: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才叫世人为她忧虑,心疼她的弱不禁风。

见残花落泪,观落叶伤感。这怕是对她最合适的描述了。然而她自己,也似残花落叶般无依无靠,飘零不定。她不喜欢封建不喜欢循规蹈矩,却也只能依靠自己,这铸造了她不同世俗的眼光,最终换得的难免也只有不被世俗理解的无奈,只有孤冷,只有寂寞。最终,泪水静落,那样地悄无声息。凄美的语调中,传来一句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在那般的大观园中,她的生活是这样的。像是被踩碎的残花吗?她是被现实蹂躏着灵魂的女子。

她是有着如此不堪一击的人生。

然而她是诗意的。

她是尘世中梦一样的女子。

她诗意地活着,死去时,也是在写一首诗,一首凄婉的诗,一首凄美哀婉的长歌。她是一个把生死都作为行为艺术来处理的诗性女子。——她的生,如诗,如画,如凄,如惨,长歌当哭,动人心魄;她的死,如诗,如歌,如梦,如幻,异常美丽,异常动人…

世间,有美。每种美都精华灵秀,独具其魅人。却只有她的美,她的气质,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诗魂总是时刻伴随着她,她的诗,唯美,凄婉。

也许她的生命短暂而哀伤,也许她连爱恋都是不被祝愿的幻想,也许她活生生的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祭祀品,但毋庸置疑,她依旧是美的。——残缺的人生,惹泪的伤痕,是她最诗意的美。

她伴随着泪的咸苦,在飘飞的花瓣中消失,一身傲骨的她,孤零零的来,又孤零零的去。留下的令人扼腕的惜,是令人窒息的美。

名著《红楼梦》个人收获读后感5

“红楼梦,半夜做。只从此迷上石头记,恋上红楼梦。”——题记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你一个女子,深受曹雪芹的怜爱,“两弯罥眼眉,一双含情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拂风。”任谁见你都会夸你标志,只可惜身世异常凄凉,但好在你来到外祖母身边。我想在别人眼里你是幸福的,你深受贾母喜爱,宝玉和宝钗对你又十分关心。可什么都不缺的背后,你的痛苦,又有谁理解你呢?

宝玉失玉变痴呆而你在重病中。当你听到珍珠妹妹说宝玉娶宝钗时,你内心绞痛,变得神情呆滞,直接去找宝玉,你们俩的对话多么让人心疼啊!“黛玉说道:宝玉,你为什么病了。宝玉笑着说到:我为林姑娘病的。”你回到屋后,贾母来看你,你气喘吁吁的说道“老太太,你白疼我了。“这一句字字戳中我泪点,你可知,如果我在当时,一定会把你拉住,不让你去,不让你走,只恨这时空之差。在宝玉误娶宝钗拜堂成亲时,你两眼一翻,一缕香魂就此归天了。这是你不知道的,紫鹃想说话却未成,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直流,李纨探春为你痛哭时有一阵奇妙的音乐之声,这是上天痛苦的表现啊!“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溅泪,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你在金陵之地,绚丽的绽放,可又无声的凋谢,为何上帝偏就要你离开,你不过只是一株绛珠仙草罢了。但我不知你是否愿意离开,其实走了也好,腐朽的贾府已不再是属于你的地方,倒不如回到太虚幻境。继续做你的绛珠仙子。

总是会想若没有那仙石的传说,你离去时,是否还会那么痛苦,爱是一种缘分,若你可以再来一声,请不要再陷入那无法挽回的缘分之中。

一本厚厚的红楼梦,浸在醉人的花香最早在红楼梦里,不愿起来,只想永远沉睡下去。

名著《红楼梦》个人收获读后感6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屹立在我国古代小说巅峰。”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拂柳。“这首歌似乎还萦绕耳畔!

《红楼梦》讲述的是因皇亲而荣华富贵的贾府逐渐走向没落,最后因家庭成员获罪被抄家,终于繁华成空的悲剧故事。《红楼梦》里,有精明泼辣、圆滑狠毒的王熙凤,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叛逆多情、贪玩厌学的贾宝玉……我觉得最有趣的当数心地善良、老于世故的刘姥姥。刘姥姥二进贾府时,为了取悦贾母,在宴席上故意出丑,鼓着腮帮子幽默地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头老母猪,不抬头!“哄得众人哈哈大笑,我也跟着笑。

《红楼梦》中最令人悲伤的情景莫过于黛玉葬花和焚稿。

当读到《葬花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时,我似乎看见花一朵一朵地凋谢了,花瓣随风满天飞舞,花儿那曾经的清香,也没有了。可是谁会来怜惜它们呢?只有孤单瘦弱的林黛玉!但是当林黛玉也香消玉殒时,还有谁会来怜惜花儿,有谁会来想念可怜的她呢?难怪她要发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当林黛玉听说宝玉和宝钗成亲,她的病情恶化,奄奄一息,上气不接下气时,她把自己最心爱的诗稿、手绢和着自己的泪、自己的血都烧光时,真让人潸然泪下!她烧的岂只是诗稿,而是她所有的寄托!她的灵魂!

名著《红楼梦》个人收获读后感7

自从读过《红楼梦》后我发现这本书大悲痛了我发现红楼梦里边的人太苦了,比如林黛玉自小就失去自己的母亲,来到自己的外婆家,而且他还有一种病就像是永远也不好了一样,在我映像最生的有几段,林黛玉花写的诗句,黛玉通过傻大姐知道宝玉今天结婚和宝玉发现洞房花烛后的人不是林黛玉,而且林黛玉自己洞房花烛那段时间烧掉自己和林黛玉一起写过的诗和林黛玉死前是那么伤心痛苦内心是什么感觉。

不知道什么自从看见红楼梦自己总是觉得最后林黛玉应该和贾宝玉走在一起的,我真的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曹雪芹到底胡写的还是这世上真的有这么一回事,为什么林黛玉和贾宝玉就不能作梁山伯与祖英台一样就算是死了,但是最后他们两也能化作蝴蝶一起飞走。

说实话前面一点我对这本书还感兴趣,快要读完这本书的半小时,我就不感兴趣了,要不是我想看以看的结果是什么样子的,我才不看这本书,但是看完了这本书我不知道我应该这这么说这本书,我看完后给我的感觉,这一本书就好我们的人生一样有酸有甜,酸就是黛玉吃哪些姑娘酷一样很不舒服,甜就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两个人一起作诗贾宝玉和那些姑娘们在一起吧林黛玉一个人仍在那里看着他们一个个欢快的高兴的笑脸。

我希望我的人生不要和贾宝玉和林黛玉一样痛苦两个人没有在一起我想既然两个人有缘又不能能在一起所以要是我,我不会吧太伤感情放在上面。

所以最后读后感是这本书,不能说,不好看,也不能说好看,所以随个家看不看都不关系到我的事。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原著读书心得体会

《红楼梦》到底有多牛?看完这10条读后感,我陷入了沉思

《红楼梦》煌煌百万言,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著。人性,人情的幽微,寒凉世间的看透。精神境界的高卓,超然是它最美的华章。

一.宝黛初见时的似曾相识,自然有着三石上旧精魂的隔世伏笔,串联前世今生。精神世界里的灵犀相通,只在电光石火的一瞬。佛的“宿慧”,量子力学的玄妙,包括各种炫彩的关于轮回的传奇,也只是按部就班的试图解读世界,无论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宝黛的情意相通,却有着神仙落凡尘的人性超拔,精神层面的维度提升。轮回莫测,只在今生跋涉探寻。一个小小的大观园也难半生走出,更遑论宇宙无边!多少的高者,总有这样的困惑和担忧。心中容得下历史,但人生茫茫,依然无路可走,只能等待那个“自然死”。人的生物性历程又伴随悲剧性的今世必然泯灭。无耐,徬徨,莫名的“作死”…都是试图跳出深井的权宜之计,也总以哀叹告终。

宝黛有诗意飞升的超越式,情悟后的境界超然。它不是一个人的独行,苦修,顿悟。宝玉雪地里的孤影,有着黛玉深情的眷恋加持,那是灵魂合二为一后的“升级”式探寻。饱读诗书,看透历史的曹雪芹,俗世寒凉里却有着“情”的慧悟。宝黛的两世加身,不是为完一段爱情的传奇,更不是简单的两位神仙帮忙渡劫,他们在“物理性”的常规里氤氲出精神层面的高卓——“情悟”。

情悟的展现,在《葬花词》,在《桃花行》,《五美吟》,《芙蓉女儿诔》,更有宝黛日常的“行为艺术”。人类的惯常生活,提升到了精神寻觅,哲学探看的层面。红楼梦的美学世界里,不是桃花源式的品质和格局,而是大观园和太虚幻境“幻游”后的人类终极探寻。

二.黛玉过着一种诗意的生活,这一点儿比较明显。宝玉的“无事忙”却更是一首哲理性长诗的具相。红楼梦中写人间世态,琐碎繁杂,事无巨细,所谓人情小说。其意所指却是文化反思,文明之疾的找寻出路。在宝玉,则是精神思想层面的更高级。摸索,寻觅,哲学的碰撞,困惑…是以一种“无能”的姿态进行呈现。生活的低能,哲学的巨人!颇像庄子笔下的巨树,无用方为大用!

三.妙玉是否对宝玉有男女之情,是要看对人物境界层面的认知是否到位。宝黛之间的爱情,已然没有了二三流小说的才子佳人的表层爱情。美人如玉,才子风流只是红楼的掰谎记,荷尔蒙的一见钟情里,并没有情的深挚。

红楼的爱情宣言是知己之爱,灵犀相通的高卓和离世之姿。同时红楼的超拔之处,男女之间的灵魂契合,三观一致,更有精神层面的无形连线,比如妙玉的青睐宝玉。从妙玉的诗才和宝玉的锦绣,气质的瞬间秒懂,是识人的无声惊雷。电光石火,一见了然。这样的超然,没有情感的交流,却有精神意识的知己式的惺惺相惜,这是世间男女之间绝少的存在,所以另类又绝妙绝尘。

四.真有点儿佩服那些执着于探究红楼梦背面深藏宫廷斗争,皇位倾轧的“专家”。执念的顽固,一根筋,并不在乎文本内容的细化,深入的阅读。是的,红楼确有对政治的考量和展现,也有贵族生活的工笔细描,但透彻文本后,最深处却是作者的精神文化层面的挖掘和深究。其意所指,文化之殇,文明之疾的病症、病理的纵深解析,具相展示。这也是红楼梦真正最有价值,精髓所在。

当绝大多数文人士大夫,汲汲于文化痼疾,囿于陷落和沉迷。曹雪芹和兰陵笑笑生却已深入文化土壤,文明的脏腑,去探索引领历史走向的渊薮。那些所谓的接地气,还是一种对文化表相元素的刻意夸大。明朝中后期的思想家们,已经具备了近代意识。

他们的先行,并不落后同时代的欧洲,只是政体和文明的停滞梗阻了时代的合理。深入世间,感受文化水深火热的作者,一骑绝尘的文化先行,却没有阻止万马齐喑的来临。

五.金钏的被打不是单纯的所谓教坏了宝玉,这只是王夫人表面斥骂的“假相”,而是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一次碰撞后的殃及池鱼。清虚观打醮的张道士提亲,是元春安排的一出好戏,王夫人的心愿所指。贾母的巧妙阻挡,使王夫人们的正面推行金玉良缘严重受阻,胎死腹中。

贾母和王夫人关于宝玉的婚姻主张,矛盾已然递进升级,只是还披着温情的面纱,存有表面的和气。但后面的很多细节已昭示了矛盾的存在和蔓延。宝钗生日看戏时的无名火气就是心理情绪的一次折射。火气更大的王夫人也就“水到渠成”的有了怒斥撵走金钏的火力全开的表演。

六.总有文章颂扬贾母和贾政的智慧高卓,眼光长远。他们有着怎样的战略眼光,布画着怎样的蓝图。如此,宁荣二公又何必闲人淡操心的苦求警幻仙姑开悟宝玉。单就联姻来说,只一个王家就连带出多少负累,更不用说派系的党同伐异,诸种宗法祖制的背逆,混乱。所以单一个贾母的支持宝黛姻缘,贾政的促成贾珠李纨婚姻,就所谓文化上的打造和走出新路,多有点儿意淫的想当然。因为贾府自身的文化建设都是一个漏洞百出的烂摊子。

一个闹学堂折射出了大家长的附庸风雅,并没有深邃的筹谋,严谨持久的战略规划。联姻只能是杯水车薪,触及不了根本。何况,经济基础更有千疮百孔,难以为继。不思挽救,却只做文化大梦的道理。所以,贾府的问题本质是政治上的无能和没有深谋远虑,连带腐朽之风动摇了经济基础。所以贾府都岌岌可危,贾母贾政何能之有?

七.胡适的所谓考证,周汝昌的发扬光大,曹寅之孙的说法似乎真成了铁的事实,曹家旧事也就想当然的成了红楼梦的渊薮。单拿妙玉来说,主子的身份即便货真价实,也只是一个看似华丽的招牌。

红楼的研究谬误处,只关注那些虚无缥缈的“形”,而忘了它的本意,书的主旨是什么。多有人在乎那些宫廷秘事,富家风流,如果能有现实的原形,那是很能激起窥探欲望的。红楼梦深处的文化反思,反遭了文化糟粕的另类修证,真是十足的黑色幽默。

前八十回,妙玉确实出场不多。但有限之内,却有无限的文学张力和美学的瑰丽遐想,更有哲学方面的新天地。看看喝体己茶的文化芬芳,续黛湘联诗的才华超卓,以及那些红梅氤氲出的绝美风韵。妙玉的精神层面,领衔诸芳,昭示深邃幽远。所以她的位列正钗,更应从为女子立传的角度去看她的仙踪影迹,而不必去刻意穷究那些俗世的官宦之家。

八.鲁达偶遇金翠莲而改变了人生的轨迹,变成了梁山好汉鲁智深。史进路遇被押解的王义,引出去救玉娇枝,身陷囹圄。水浒中的偶然事件后遗症通常很大,出人命司空见惯,甚至导致梁山大军攻城略地。江湖世界,风云激荡,一个石子,可以平地起狂澜。红楼梦家长里短的世界里,偶然同样可以引爆惊天骇浪,比如绣春囊事件。

至于宝玉碰见茗烟跟万儿,鸳鸯巧遇司棋跟潘又安,红楼梦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高妙手法,臻于至境。这些不起眼的“偷情”,却彰显了贾府的风气底色,那些“乱由上作”,“层林尽染”的“堕落”。更由风月揭示出百年大家的管理漏洞百出,进而透露出家族败落的命运走向。一两瓣桃花的灿烂堪比水浒中的轰轰烈烈,风风火火。却更高级,更有深层次的人间真实。

九.七十四回、七十五回所写得尤氏一天的生活轨迹,可以说是抄检大观园后的贾府继续。意味深远的抄检大观园,引起的波澜似乎微乎其微,只停留于惜春撵入画,宝钗搬离大观园这样的小事。但“微言大义”,历史性逻辑的生活折射。甄家的被抄,做了明显的注解。更有探春的一番高论,历史眼光的看透。

只是,舞照跳,马照跑,贾珍们的快乐继续,贾母一丝凄凉感里的奢华依旧。只有惜春的自了却是平地的无声惊雷。惜春确实如探春所说,孤介太过。但深层的寓意却是“春”之将去,繁华欲落,异兆悲音的另类解读。

入画事件的无伤大雅,无常气息的心感神应,惜春的言行反向解读了“大事件”的潜隐暗行。红楼梦是有正反两面的,正面的家长里短,反面的历史深邃。一小孩子的瞎胡闹,却暗隐历史的风云激荡。

十.贾雨村最赞的冷子兴真是“大才”,不单有结构作品的工具之效,更有贾雨村人生导师的高卓。八股文的僵化和愚腐人性,是让人容易一根筋的。雨村的仕途不顺,可见奸雄的成长也是需要开悟的,需要有高人的无形点拨,以及自身穷且益坚的所谓韧性。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的是别人家“闲话”,洞察之间,却是官场宦海的深层玄妙,意会之后的拨云见日。仕途经济的真髓,是需要这种交流的渐入佳境。难怪日后的史湘云,闺阁之中亦染此风。后面的门子,是格局奠定后的锦上添花,荡开风云。一个八股之士的脱胎换骨,官场运行的壶奥潜隐处,仕途经济的蔚为大观。

作者:海月帆,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