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长是什么职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股长是最基层的管理骨干,通常是指乡科级单位内设的部门负责人。在地市级以上机关没有“股”这种提法,但是县乡两级为了区分干部层次,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最终是为了便于干部管理,增加了“股”这个干部级别,股长因此而来。
省局下属是处,市局下属是科,县局下属是股。比如某区税务局税政股股长,某区财政局综合股股长。但是,在公务员法里面,是没有股长这个职务级别。因此,股长虽然也带了个“长”字,但是级别不明确,其级别一般是科员级,但也可以是副科级。一般股长有一定年限了,会优先晋升四级主任科员待遇,享受副科级待遇。
股长有实权吗?
股长作为最基层的部门领导岗位,也是有实实在在的管理权力的。比如一个基层税务局办税厅主任,级别上是个股长,但是管理办税厅几十号人和区域上万户企业申报纳税等各项事务。如果到一些核心重要股室,比如重点税源管理股,管理服务的都是上亿规模的大企业,作为专业的政策部门,企业交多少税就是多少利润,因此还是很有地位的。
县区出现股级的原因:
1、为了区分干部层次需要;
2、为了提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机关事业单位的股长你听说过吗?
我过去曾经在机关工作了十多年,而且也与很多股长打过交道,也认识很多股长。那么股长是一个什么职位呢?其实股长就是县级部委办局下设的内部科室,比如财政局下面的资金计划股,国库管理股等,凡是在县属部门下属的内设单位都是股级单位,这其中也包括了乡镇的一级政府部门所属的内部站所。
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的职务层次最高为国家级正职,最低为乡科级副职。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我国最大的官就是国家级正职,最小的官就是乡科级副职,只有副科级以上才能属于官员。但是除了职务层次以外,为了解决公务员的晋升问题,公务员是按照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在职级待遇上,最高的职级就是一级巡视员,最低的职级待遇就是二级科员。
股长这个官,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来判断,不属于公务员的领导职务,我国最低的职务是乡科级副职,但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职务,在很多局,特别是实权部门的局,股长都是实权派,是实实在在掌握实权的人,比如财政部门资金计划股,就掌握全县财政收支具体划拨的实权,虽然上面有分管副局长、局长,但是这个资金该不该用,怎么用,怎么划拨,都是股长最先说了算,副局长、局长只是负责审核签字。
由于县级部门内设的科室都是股级单位,股长也是这个科室的骨干,股长也要管理几个人,大的股室甚至要管理十几个人。我在县委办公室工作时,虽然县委办公室内设的科室称为科,但是科长都是由副主任或是秘书来兼任,这是属于高配,但是在政府所属的各个局,内设机构还是称为股,为了和上级的主管部门对接,比如市一级的财政局设立资金计划科,那么县级财政部门就设置资金计划股;市级人民银行比如有监管科,那么县级人民银行就有监管股。基本上县级局的股室都是和上级局对应来设立的。
过去的县级各个局的股室和乡镇所属的站所,其实都是股级单位,但也是各个部委办局后备干部的摇篮,很多局的副局长都你是从股室干部中提拔起来的。以前我们在县委办公室,为了写文件,为领导写讲话稿,需要收集各个部委办局的资料,都是直接邀请相关股室的同志来召开座谈会收集第一手资料,需要各个委办局提供资料的,也是直接找相关股室的同志要材料,要数据。
随着公务员法的实施,部分地方的县市,将原来的股室改为科室,虽然名字变了,但还是股室,但现在由于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很多地方为了考虑股室干部的稳定,调动股室干部的积极性,所以在股室干部的职级待遇上,都是直接套改三级或是四级主任科员,对于很多资深的股室干部,甚至可以套改为二级或是一级主任科员,虽然职务解决不了,但是职级问题还是相对能够解决的,只要职级待遇解决了,工资待遇也就解决,这样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能发挥出来了。
综上所述,股长这个职位,在地方主要是县级各部门中的中层管理骨干,虽然按照公务员职务层次来划分不属于领导干部;但股长在基层职能部门中,的确承担了比较重要的管理职能,也是我国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称为我国乡科级后备干部的摇篮储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