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湖北武当山的导游词是怎样的?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湖北武当山导游词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开场白,向大家打招呼以及简短的自我介绍即可,主要内容以介绍武当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故事为主,最后结尾表达美好祝愿。
有关湖北武当山的导游词(一)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
我很高兴今天能为大家作导游服务,当大家知道武当山是道教名山时,方感觉到清新的空气滋润地营养着诸位身体,一阵轻松消除了您们的疲劳,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是武当山人热情好客,在欢迎你们时,赠给你们的健康长寿礼物,但愿大家能在武当山之行中得到延年益寿真经。好了,不说了,下面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武当山的慨况。
武当山的慨况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市境内。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内家拳发祥地,她以其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举世罕见的古代建筑、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玄妙绝伦的武当武术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道教理想的、天人合一的人间仙境。分别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武术之乡、国家4A级旅游区、世界文化遗产”殊荣。
大约在公元前八亿年的时候,这座高山从古海洋中隆起;约三万年前,印度支那板块与欧亚大陆相撞,青藏高原强烈上升,武当山与大巴山同时升起,成为我国第二个阶梯的组成部分。由于群山峰林,朝向主峰,构成了一座莲花状形的山系,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壮丽景观;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其余诸峰争雄斗奇,它将峨眉的秀、华山的险、庐山的幽、黄山的雄集于一身,形成了以奇为主、兼有雄、险、幽、秀,绚丽多姿。无数文人墨客对它顶礼膜拜,历代皇帝也对它捧若神明。宋代大书法家,赞它为“第一山”,明朝永乐皇帝封它为“大岳太和山”,其寓意,武当山虽不在五岳其中,但它位于五岳之上。武当山背依秦岭山系的大巴山,面阔江汉平原,左有宛延千里的汉江河流,右有一泻千里的万里长江。
武当山奇特的自然景观,总是让人迷恋。主要胜境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石、九井、九宫、九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天然古画。武当山由于地处华中腹地,气候宜人,南北动植物都可以在这里繁衍生长。春天山峦滴翠,繁花似锦;夏日风雷激荡,云雾缭绕;金秋林疏叶红,满目清新;冬时冰柱撑天,琼瑶满地。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盛赞武当山:“山之胜,既以甲天下”。
有关湖北武当山的导游词(二)
各位团友:
大家早上好!今天起了一大早,辛苦了,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调整好生物钟呢?一日之计在于晨,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三个代表”清醒清醒头脑。
首先,我代表xx旅行社感谢大家的信任!本社是一家重合同、守信用,追求卓越服务的旅行社,相信各位的选择是没有错的!那正所谓“我选择,我喜欢!”希望大家虽然出门行万里路,也能感觉到家的温馨。
其次,我代表坐在我旁边的这位“三好司机”向大家问好!我们的司机姓赵,他可是位长相好、脾气好、而且技术一流好的司机,有他的娴熟驾驶,这一路上大家肯定玩的放心,玩的开心!相信我们赵师傅的,就来点掌声哈~~~
最后,我代表本人向各位鞠躬了!我叫xx。大家可以叫我“x导”或者“小x”。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希望大家多多配合支持小x,虽然我不是最优秀的导游,但一定是最用心的导游。有事您说话,x导会尽全力满足您的要求!
那么呢,这一路上呀,我希望呢大家把一颗“安心”交给小x,把“放心”暂时保存在x师傅那,我和师傅呢也会努力送大家一颗“开心”的。
出门在外老婆交待:少喝酒、多吃菜、听老婆话、跟导游走
接下来呢我就给大家说一下我们行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1、武当山早晚温差大,海拔不同温差也大,大家要带一件保暖衣服。2、景区内全境禁烟。在非吸烟区内吸烟会处以最低500元罚款。3、带上垃圾袋,不污染景区环境,同时注意保护野生动植物。
最后呢请大家记一下我的电话,135********,是全球通的哦,随时随地好沟通。
那这两天我们将去哪些好玩的地方呢,在这里小x就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几天的安排。今天全天游览紫霄福地----紫霄宫和“挂在悬崖山的故宫”-----南岩宫,明天我们将游览金顶以及太子坡景区。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游览道教圣地武当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她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道教文化吧。
武当山位于湖北十堰市境内。面临碧波荡漾的南水北调源头丹江口水库,背依苍莽千里的原始森林神农架,景区面积方圆八百里,实测为312平方公里。秦汉以后置郡县皆以武当为。
武当山它头戴三顶桂冠:“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中国道教第一山”和“世界文化遗产”。它融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饮誉中外的武当拳于一体。分为:玄岳门、太子坡、南岩、金顶、琼台和五龙宫六大景区。
武当山四季景色各异,春季繁花似锦、夏季青山耸翠,秋季金桂飘香、冬季白雪皑皑。不管我们什么时候来,都可以欣赏它美的一面。有一句俗话说“天下名山佛占尽”,而在武当山却是道教一统天下。传说武当山金顶原来被无量佛占着,后来真武大帝修仙得道,出外云游到此,看到这里群峰林立,主峰天柱峰高耸入云,周围七十二峰俯首相向,形成了“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奇观。真武大帝相中了这块宝地,便到天柱峰找无量佛商量借地,并提出只借八步即可。无量佛见他所要不多就答应了,没想到真武大帝法力无边,他从天柱峰顶走了八步,一步100里,八步竟占走了整个武当,从而赢得了永久居住权,武当山也因此成为道家的场地。
武当道观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修建,到明永乐年间达到高峰。这里的建筑充分利用自然,采用皇家的建筑方式统一布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成为全世界的瑰宝。明成祖朱棣大力推崇武当道教,调集军民工匠30余万在此大兴土木,按照道教中“玄天上帝”真武修炼的故事,用十余年的时间建起了三十三个大型建筑群落。建筑线自古均州城至天柱峰顶,连绵四十华里,面积一百六十万平方米,宫观庵堂两万余间。他在这里祀奉北方神真武大帝,以佑护他这个北方起兵夺位的皇帝。据说真武大帝高大的身材,圆圆的脸庞,批发赤足的形象就是按永乐皇帝的模样塑造出来的。所以民间流传有
“真武神,永乐相”的说法。皇家的大力推崇是武当山名声大震,成为我国的道教名山,吸引着各地的游人香客到此观光朝拜。
另外,这里不仅是道教的香火胜地,还是武当拳的故乡。中国武林历来有“北宗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许多人都是未识武当山而先知武当拳。武当拳的创始人相传是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这点我想喜欢武侠的朋友可能通过小说大略了解了一些。据说他在这里修炼的时候看到鹤与蛇争斗的情景,受到启发,领悟出了太极十三式,他也因此被尊为武当派的开山祖师。
我们的汽车现在行驶在十武高速上,双向四车道的十武高速公路为全封闭、全立交,全长27.8公里,属银武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属山区重丘路。大家现在看到的是老营镇,也叫武当山镇。明代大建武当山道场时,是工匠的大本营,故称为老营。自明代以来这里流传着两句顺口溜“南岩景致紫霄杉,到了老营不想家”,可想当时的繁荣景象。可对老营来说,却是个不光彩的传诵。正如民谚:“老营有个翠花街(街,当地人读“该”音),十家就有九家歪,只有一家到还好,床下拉出道士来。”这里的“翠花街”,是指由妓院组成的一条专业街。
在民国以前,老营基本无民房,而在玉虚宫北天门外,古道东边的台地上有一条街道遗址,建筑小巧玲珑,小青砖墙,带墀头,封火山,木屋架,小青瓦屋面,一般都是面阔三小间,中间为客厅,两边为卧室,各住一人,很像北京长春的宫的嫔妃居室,比良房小。这里能容纳四五百人。这就是闻名遐迩的老营翠花街。明代,这里异常热闹,到清代已经衰败了,现在全部塌圮了,仅存遗址。
当时朝廷为了使货币迅速回收,便在武当山工地周围开办了具有十分规模的妓院,让工匠们的钱花在妓院里,再到工地去挣。这些妓院分官办与民办两种。著名的“翠花街”便是官办。翠花原是一个善良姑娘的名字,她因为父伸冤,一连告倒 5任朝廷命官。她的官司虽然赢了,但按当时法律,告倒朝廷命官也应当治罪,于是便被官府打入官妓。老百姓为了永远记住她,便把这妓院一条街称做“翠花街”。而五龙宫、南岩宫等处的妓院所在地,被人们称“混帐坡”,这当然是人们鄙视几女行当的正常现象。
武当山是道教圣地,永乐为什么要建设有辱道教圣地的翠花街呢?谁曾想,永乐皇帝也有他的“苦衷”其实;对大修武当山需要多少年,永乐皇帝也不知道。那就得设法留住三十万民夫和工匠。从永乐十年(1412年)七月十一日大修武当山开始,朱棣就明确告诉人们,修武当是长期的劳动。
住在山上的三十万民夫工匠都是男人,是自由人,挣足了银两就想回家,时常有人逃跑。四川河南的匠人多,初开始,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听、工部侍郎郭琎,对逃跑者总是杀一儆百,但却越跑越多。三人无奈,只好奏明永乐皇帝。帝王总比百姓聪明,就想了个一举两得的办法官办几女院,既能留住民夫工匠,又可回收大量银钱,就山使用。如此,民夫工匠们没有钱了,就只得乖乖地去干活。于是就把全国各地年青貌美的犯妇全部押解到武当山来充做几女,这便有了武当山各处的“翠花街”。 这些年青女犯大都出身官宦之家,无非是犯了明代的王法,遭受灭九族之灾,真乃逼良为娼《今古传奇》刊登的《天地人血雨腥风武当山》中描述的武当山翠花街几女悲惨的生活情景,就来源于此。翠花街虽早已被历史湮灭,但今人仍须努力从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上,彻底清除其遗毒,建设真正符合天道人伦的现代文明。
大家可知武当山镇也是陈世美的故乡,大家知道的是陈世美被包公斩了。但是大家谁了解陈世美幕后真正的故事呢?下面我给大家讲讲《铡美案》的由来。
在中国的历史上,确实存在陈世美这样一个人。传统戏剧中的陈世美,自报家门是“湖广均州人氏”。他出身在清朝时期的一个仕官家庭,成年后,便做了一名清正廉洁 、大公无私、待人谦和的官员。
一日,朋友上门拜访,并希望寻得一官半职,陈世美爽快答应并帮助了这位朋友。很快这件事就在当地传开,于是同窗、好友、亲威纷纷上门寻求帮助,由于人数太多实在无法应付,陈世美便吩咐管家将这等人士统统拒之门外。
不久后,一位曾在科考时帮助了陈世美的同窗也来到了陈府,管家在不知名的情况下也将他扫地出门。事后,他非常记恨陈世美,于是执笔将当时社会上发生的一些小人所为之事统统记于陈世美头上。
后来此传记被一戏班子所得,于是把他改编成戏剧,在各地上演,于是便有了《秦香莲》陈世美休妻之说。
有一次,戏班照常在台上演着秦香莲的故事:陈世美叫一名韩琪的人到小庙里杀秦香莲,由于韩琪不忍心下手,于是放走了秦香莲,并自刎。后来秦香莲在逃跑中倒在了血泊里。
戏本已到此结束,可是台下却呼声大起:杀了陈世美、杀了陈世美!
戏班主见此情形焦急万分,正当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另出一戏《黑炭包公》,主演包青天角色的戏子款款走来,于是他灵机一动,叫包公披上官服上台铡了陈世美。
众所周知,包公出生于宋朝,而陈世美出生于清朝,叫包公与陈世美同台演出,岂不闹了一个大大的笑话?
此时,主演包青天角色的戏子急了,说道,这包公与陈世美不属于同一个朝代,如何去铡了他?
戏班主这时也顾不得那么多,直喝道:这陈世美可是附马爷,一人之上,万人之下,除了你包黑炭,谁又有这胆子去斩他?
道亦如此,戏子只好披挂上阵将陈世美处死,以至后来就有了《铡美案》包公铡陈世美的典故。
世代相传后,陈世美的后代一直不服于这种说法,在传到第8代后,陈的子孙曾将这出戏的道具、人马掀了个底朝天,但都无济于事,陈世美还是背上了千古骂名!
可见,我们对陈世美的误解,实在难以让他含笑九泉呐!
好了,陈世美的故事就说到这,我们今天的主要目的是到武当山一看究竟。
好了,讲了这么多,我看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武当山脚下。请各位带好随身物品下车。
大家现在所看到的是武当山大门,这是进入武当山景区的第一道门。建于1988年,为六柱五孔仿古石雕牌坊,由136个构件卯榫建成。高11.9米,宽21.6米,栏柱为八角形,底座前后嵌有抱鼓。额坊刻有“武当山”三个遒劲大字,录自玉虚宫明永乐年间《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宫》碑上。相传,为明成祖朱棣亲书。栏板、檐、椽刻卷云图案,气势雄伟壮观,是游人留影纪念的理想之地。现在给大家十分钟时间照相,一会大家到游客中心门口集合。
好了,大家请随我转乘景区环保车,开始我们的武当朝圣之旅。
有关湖北武当山的导游词(三)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是大家这次武当之行的地陪,我叫**,大家叫我**就能够了。在那里首先我要代表期望旅行社欢迎各位的到来。在我右手边的是司机赵师傅,这天将由我们为大家服务,也预祝各位能在这次旅游活动中玩的开心,玩的顺心。
此刻,我们的武当之旅就要开始了。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重镇十堰市下辖的丹江口市境内,东依历史名称襄樊,南连苍茫千里的神农架,西接车城十堰,北临丹江口水库。它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武当山的自然景观以雄为主,兼有险、奇、幽、秀等多重特征。环绕主峰的众峰争雄斗奇,但却又都俯身颔首朝向主峰,构成“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奇观。武当山四季景致各异,但是它“冬寒而不寒,夏热而不热”,是我国避暑胜地之一。
武当山秀丽的自然景观让人叹为观止,但武当山的文化景观更是引人入胜。武当山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道教活动中心,使它名扬天下的一是它浓郁的道教文化及各处宫观中丰富而精致的铜铸文物。
另一个就是素有“北宗少林,南尊武当”之说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中的瑰宝,饮誉海内外。武当功夫又称内家功夫,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素有盛名。元末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他创立了武当内家拳,被誉为武当武术的开山之祖,为武当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说完了道教文物和武当武术,我们再来看看武当山的古建筑。武当山的古建筑以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著称于世。它始建于唐,宋元两代均有重修,在明代到达了鼎盛时期。整个建筑按“真武修仙”的道教故事而设,因山就势,错落有致。有的建于高山险峰之巅,有的建于悬崖峭壁之内,有的迂回于深山丛林之中。整个建筑群荟萃我国古代优秀建筑法式,到达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结合,犹如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
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此刻我们已经来到了武当山脚下,请各位带好随身物品下车,开始我们的朝圣之旅吧!
此刻我们眼前的这座绿琉璃瓦大殿就是紫霄宫。因为这块地方周围的风峦天然构成了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永乐皇帝就封它为“紫霄福地”。殿内石雕须弥座上的神龛中供奉的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的塑像和文武仙人的坐像,他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我国明代的艺术珍品,我右手边放着的这根12丈长的长杉木,传说是从远方突然飞来的,因此叫做飞来杉,据说在杉木的一端轻轻敲击,另一端能够听到清脆的响声,因此又叫“响灵杉”,至于它为什么飞来那里,我想,可能也是为那里的美景盛名所吸引吧!
武当山有36岩,此刻我们就来到了被认为36岩中最美的南岩,武当山的自然景观与精美的建筑是融为一体的,在那里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座雄居于悬崖上的石殿建于元朝,悬崖旁边有一个雕龙石梁,石梁悬空深出2.9米,宽只有30厘米,上雕盘龙,龙头顶端雕有一个香炉,这便是著名的“龙头香”。过去有些香客冒着生命危险去烧龙头香,以示虔诚,可见他们对道教的信仰之深。为安全起见,我们大家想许愿祈祷的话能够到别的地方,心诚则灵嘛。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最后登上了主峰天柱峰了,天柱峰海拔1612米,素有“一柱擎天”之誉。此刻我们所在的就是金殿了。金殿是我国最大的铜铸金鎏大殿,修建于永乐四十年,整个金殿没用一根钉子,全是铸好各个部件后运上山搭建而成的,卯和的十分严密,看起来好像是浑然一体的。大家看,这边的长明灯相传是从来不灭的,那么山顶空旷多风,为什么它不会被风吹灭呢据说是因为藻井上悬挂的这颗“避风仙珠”的缘故。相传此珠能镇住山风,确保殿内神灯长明不灭,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殿门的各个铸件都十分严密精确,能够改变风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艺的高超。
金殿从修建到如今已经历了3500多年的风吹雨打,仍辉煌如初,不能不说是我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的一件稀世珍宝。好了,接下来,大家能够自由活动,来细细品味这绝妙的建筑和美丽的风光。
各位旅客,我们的武当之旅到这儿就要结束了,相信武当宏伟的古建筑群,奇丽的自然风光,神秘的道教文化,绝妙的内家功夫,会给各位留下难忘的印象。在那里也期望着大家的下次到来,武当山仍会以它的雄姿倩影,名胜古迹。道教神仙等待着各位。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武当山金殿基座之谜大破解1:是竹叶状灰岩,不是三叶虫化石
(本文是@行者老魏Go个人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位于武当山天柱峰峰顶(海拔1612米,俗称金顶)的金殿,铸造于明永乐时期(公元1416年),铜铸鎏金,金碧辉煌,是国内仅存古铜殿中最为精美的一座。金殿下的须弥座台基与月台通体采用一种特殊的岩石构成,色彩斑斓,温润华贵,被民间誉为“玉石院子”(见下图)。
金殿雪景
如果你作为一位游客来到武当山金顶,在游览金殿的过程中,导游会热情向你介绍金殿的"三宝":600多年不灭的神灯、金殿铜墙壁上镶嵌的金砖以及数亿年前的化石做成的玉石台基。
如果你在网络上查询武当山金殿旅游信息,“武当山最值钱的不是金殿,而是下面的底座”、“武当山国宝级文物,却每天被游客踩在脚下,专家估价让人不可思议”这些骇人信息充斥着网络。旅游自媒体大V们会煞有其事地告诉你,金殿的须弥座岩石由5亿年前的“三叶虫化石”构成、“武当山最昂贵的不是金顶,而是最不起眼的底座,价值连城!”;有一位“大V”甚至宣称这化石基座是“无价之宝”、“可以买下美国的华尔街”,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某旅游自媒体旅游大V的说法(根据头条视频抓图)
另一位旅游自媒体大V的“胡扯”(根据头条视频抓图)
对这些说法,笔者嗤之以鼻——金殿基座岩石根本不含什么“三叶虫化石”,“可以买下美国的华尔街”的说法更是胡编乱造、信口胡说!
作为一位专业的地质人员,同时作为一位身居武当山本地、长期研究武当文化的古建筑爱好者,笔者曾多次上金顶考察过金殿须弥座的台基、栏杆材质。下面我来进行一番专业分析,以正视听,权作“辨伪”。
笔者翻阅了明代武当山山志,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由驻守武当山的太监王佐主修的《大岳太和山志》“卷之三”的“敕重修宫观”中有这样的记载(见下图):“整换过太和宫金殿台基姜碴花斑石一十七块,周护硃红栏杆一层”[1]。
“敕重修宫观”专门记载了嘉靖皇帝重修武当山宫观的敕旨以及落实情况,该记载透露出这样的信息:1、嘉靖皇帝重修武当山时,整换过太和宫金殿台基;2、整换的是疆碴17块,材质是“花斑石”。
既然是“整换”,说明原建的须弥座台基材质也是“花斑石”。
《大岳太和山志》(王佐主修)中关于维修金殿台基的记载
武当山道教宫观作为明代朝廷敕建的皇室家庙,官修山志是权威资料。因此,明代建设、维修武当山金殿台基使用的是“花斑石”,这一点是确切无疑的。
关于武当山金殿须弥座台基材质,清代文人们也有记载,比如嘉庆年间的书画家、旅游家、文学家、诗人张开东(湖北蒲圻即今赤壁市人)在其游记《太岳行记》中记载:殿内外拜坛,皆紫花纹石安之[2]。花斑石也称文石,因其颜色为紫色,民间多称之为紫花纹石、紫纹石。
1、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真正的“三叶虫化石”
三叶虫化石词条(摘自百度百科)
三叶虫是2.5亿年前已灭绝的一种海洋生节肢动物,寒武纪初出现,到二叠纪末灭绝,至少在地球上繁盛了3.2亿年之久。它最大的体长将近1米,最小的只有2毫米,背部长着一层厚厚的、坚硬的“盔甲”(分为头、胸、尾三部分),是寒武纪生物中的“霸主”之一。由于其头甲被两条背沟纵向分为大致相等的三片,因此称为三叶虫。
这是头、胸、尾齐全的三叶虫化石(图片摘自网络)
解放军博物馆收藏的三叶虫化石标本(图片摘自网络),蝙蝠状化石为三叶虫的尾刺化石,俗称“蝙蝠石”
产于山东沂蒙山的三叶虫化石(图片摘自网络),左侧两个为尾甲,右侧蝙蝠状化石为另一种三叶虫尾甲的尾刺
2.金殿基座岩石中不含“三叶虫化石”
笔者地质科班出身,多次在实验室中观察、素描过三叶虫化石、竹叶状灰岩,在野外也多次接触过这两种岩石,对这两种岩石都十分熟悉。
经笔者观察,金殿基座石材中既找不到三叶虫三分性头甲(即“头鞍”),也找不到扇形尾甲或“弓刺”(即“燕子”或“蝙蝠”),其中的斑块、团块不具备生物特征,不是化石,是沉积岩的砾屑。因此,金殿基座岩石中不含“三叶虫化石”。
3.金殿台基岩石学名称叫竹叶状灰岩
竹叶状灰岩是我国寒武系、奥陶系和部分三叠系地层中广泛分布的一种碎屑灰岩(具体叫砾屑灰岩),它的特点是截面上砾屑呈竹叶状、饼状、团块状,具有紫红色氧化晕圈,因其砾屑形似竹叶而得名,民间称为竹叶石。
从成因上看,这种岩石形成于远古的滨海、浅海环境,是由未固结的钙质软泥经强大的风暴或潮汐作用,撕碎、搬运、堆积和胶结而成。那些竹叶状、饼状、团块状斑纹实质是被风暴、潮汐撕碎的半固结钙质软泥碎片被不同程度磨圆后的砾屑。从出产情况看,部分竹叶状灰岩中的砾屑没有被搬运(或搬运距离极近),几乎在原地再沉积,砾屑没有磨圆或磨圆度很低(如故宫坤宁宫地板所用花斑石,见下图)。而部分搬运较远的砾屑被磨圆成饼状、纺锤状或圆形团块状(如故宫乾清宫前廊地板所用花斑石,见后图)。
故宫坤宁宫的花斑石地板(图片摘自网络)
竹叶状灰岩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形成于滨海潮间带或极浅的浅海,由于处于较强的氧化环境,其胶结物呈红色、紫(红)色、黄色,饼状砾屑也被氧化或被氧化矿物侵染,呈现紫红色、紫褐色、暗红色、黄色等晕圈,雕刻和打磨后温润细腻,色彩斑斓,十分好看,这就是“花斑石”名称的来历。大部分竹叶状灰岩位于浅海,虽然仍能受风暴、潮汐作用形成“竹叶状”砾屑,但由于所处深度氧化性很弱,紫红色、黄色晕圈并不发育,这种石材斑纹形似竹叶,但色彩就不能算“斑斓”了。但无论色彩是否斑斓,竹叶状灰岩由于花纹独特,常作为高档建筑饰面石材(如地砖)、雕刻石料(现常雕刻成钻石饰品和把玩件)。
竹叶状灰岩在我国华北地区分布十分广泛,如山东、河北、内蒙古、东北地区南部、北京、山西等地的寒武系和奥陶系中都有产出。除此之外,在我国川西南、陕北、豫北、苏北(如徐州)、皖北和东南的浙江也有少量分布。
山东地质博物馆收藏的竹叶状灰岩标本(图片摘自头条号@人在旅途)
回头来看金殿基座岩石,其中的团块或斑纹大部分形似竹叶,碎屑和胶结物的特征十分明显,是典型的竹叶状灰岩(见下图)。
笔者将其和故宫内乾清宫前廊地板所用“花斑石”对比,二者同属同一类岩石,只是颜色不同而已。金殿基座材质整体呈紫褐色,显得十分高贵,可以算是花斑石中的珍品。根据武当山地质博物馆介绍,其岩性为“紫褐色竹叶状灰岩”(见十堰广电网2017年9月5日《走进武当山地质博物馆》报道https://www.syiptv.com/video/show/4157)。但乾清宫前廊地板花斑石颜色金黄,色彩艳丽,更显雍容华贵,可以算是花斑石中的极品,十分罕见。
金殿基座花斑石(笔者拍摄于2019年12月)
故宫乾清宫前廊花斑石地板(图片摘自网络)
1.讹传的由来
既然明代中期的山志中已明确记载金殿基座岩石为“花斑石”,民间也称之为“紫花纹石”、“文石”,那为什么现在又普遍流传“三叶虫化石”的说法呢?
根据笔者的研究,讹传极大可能始于某位专家的“鉴定”。
2001年8月13日楚天都市报以《武当山金殿基座巨石之谜被解》为题报道了时任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被称为“建筑地质学家”的陈安泽教授受建设部委托,对武当山进行考察的消息。该报道称,陈教授对金顶须弥座石质考证后断定:“此‘玉石’为竹叶状化石和三叶虫化石”(见楚天都市报2001年8月13日陆家亮、韦东的《武当山金殿基座巨石之谜被解》报道,见下图)。该报道还多次提到了“化石”。
楚天都市报的报道
但在笔者看来,这则报道存在多处明显错误:
陈教授简介(摘自《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丛书:武当山科学导游指南》)
让我困惑的是,陈教授作为中国地科院研究员,毕业于国内顶尖的地质院校(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并且在华北地区从事过多年的岩石学研究,怎么会分辨不出华北地区沉积岩中常见的“竹叶状灰岩”和“三叶虫化石”?——匪夷所思!
这种“常识性错误”是出现在现场鉴定环节?还是新闻报道环节?——其中必有“内情”。
但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则新闻报道的错误,总之,这篇报道掩盖了金殿基座为“花斑石”的真相,为“三叶虫化石说”讹传提供了“权威”证明。
2.讹传的传播
此后,这次“鉴定”的结果被广泛引用:武当山风景区导游词采用了“三叶虫化石”的说法;本地报纸、武当山旅游管理部门、国内有关媒体不断在新闻报道以及宣传推介文章、视频中引用陈教授的说法(见下图),“三叶虫化石说”似乎成了武当山旅游的“标准说法”。景区已经把“三叶虫化石”、金砖、神灯包装成金殿“三宝”,作为武当山旅游、文化推介的重要概念。近年来,有关金殿“三宝”(尤其是“三叶虫化石基座”)的各种报道、文章铺天盖地。
近期十堰晚报的报道
近期@武当山文化和旅游局头条号的宣传(抓屏于该头条号)
武当山文化和旅游局头条号的金殿“三宝”推广软文(抓屏于该头条号)
同时,近几年大行其道的自媒体,尤其是旅游自媒体,更是在这种讹传疯狂传播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媒体的“爆炸式”传播效果,加速了错误信息的传播。毕竟,“几亿年前的三叶虫化石”更能吸引眼球、带来流量和收益。
根据网络公开资料,笔者通过梳理“三叶虫化石说”流传的“时间线”后发现,近二十年来流传的“三叶虫化石”说法几乎全部来自该则报道。
3.专业界人士并不认可“三叶虫化石说”
本地文物界、道协、科学界等专业人士以及部分文化学者仍尊重历史记载和事实,坚持称之为“花斑石”或竹叶状灰岩。
《武当山科学导游指南》中定义为“竹叶状灰岩”
十堰广电网视频报道《走进武当山地质博物馆》视频抓图
无论是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建设和验收,还是武当山地质博物馆(武当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配套工程)建设,作为业务对口管理单位,武当山文旅部门应该了解这些情况变化的。但很可惜,直至近年该头条号仍在不断重复“三叶虫化石说”。
当然,从旅游宣传、推介角度,“几亿年前的三叶虫化石”远比“花斑石”、“竹叶状灰岩”更惹眼、更能吊起游客的好奇心。为吸引游客,炒作一下“几亿年前的三叶虫化石”,可以理解。毕竟这年头连招商都能“无中生有”。
只是,武当山作为通过国家验收的“国家地质公园”,其旅游管理部门却一直在宣传错误信息,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吧!
话又说回来,花斑石身份尊贵,与明故宫花斑石系出“同门”,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宣传概念,为什么不可以推介呢?
至于花斑石的身份如何尊贵,咱们下篇再说。
参考文献:
[1]王佐修撰,《大岳太和山志》.
[2]宋晶,《大岳清游:武当山游记辑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6.142-143.
[3]王永成,芦华青,武当山金殿的须弥座及台基,《古建园林技术》,2007年第003期,26-28.
[4]朱文晶,谭秋明,李正琪等编,《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丛书:武当山科学导游指南》,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21.7.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