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2等于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56×2等于512。乘法是指将相同的数加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x”是乘号。从哲学角度解析,乘法是加法的量变导致的质变结果。
以上就是小编收集整理出来的,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想象的画面很模糊,梦中却很清晰,大脑存储机制和电脑根本不一样
我曾经多次试过,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在某种条件下,脑海里突然出现某幅画面,特别清晰。比如说有一次,一朵不知道什么花突然出现脑海中,完全就是面对面近距离看着的样子。更奇怪的是,当时我是完全清醒的,除了不睁开眼睛,脑子可以想到其他地方,也可以听到外面的声音!
我们清醒的时候,可以想象很多画面,但是想象出来的画面是很模糊。但如果你刚做完梦就清醒过来的话,你会很清楚地记得梦中的情形,并且确定梦中画面是很清楚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大脑是如何存储图像,调用图像的呢?
先说一下大脑的容量。说到存储容量,学过计算机都人都知道,我们计算数据大小都是算字节的,一个字母一个字节,一个汉字占两个字节。1024字节就是1KB,1MB就是1024KB,1GB等于1024MB,1TB等于1024GB。一个1TB的硬盘,理论上容量就是可以存储1024GB的数据。
我们日常所说的清晰度,对于图片来说就是像素。像素其实就是一个点,这个点有多大,就取决于分辨率了。分辨率是指在长和宽的两个方向上各拥有的像素个数,相同面积不同分辨率的显示屏,其像素点大小就不相同。相同面积的显示屏上的像素越多,我们就说这个显示屏的分辨率越高,看得越清晰。
像素跟存储大小是什么关系呢?
常用的图片为256个灰度级的图像,表示每个像素从最白到最黑可以有256种状态。256是2的8次方,使用8个bit(1或者0),就可以表示256种状态。所以一个像素占用了8个个bit,也就是一个字节1B。那么一张1024×1024的图片像素大概是100W,占的存储空间就是1MB。
了解了存储容量和像素的概念,我们再来看看大脑能存储多少照片。
我们人一生看到的画面近乎无限多,只要开着眼睛就是图像。是不是所有的图像我们大脑都存储着呢,我们努力回忆看一个小时候内你能回忆起来的画面能有多少呢?
如果没有刻意的看一个小时,平时一个小时内的画面能回忆起来的画面真的不多。其实我们大脑在日常过程,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记录。为了节约空间,一些无意的事情,或者一些近乎重复的画面,大脑基本都是不记忆的。好比我们摄像头,如果画面完全,它也是不重复保存录像的。
当然,大脑存储会对图像进行压缩,好比我们的压缩软件一样,不过大脑的压缩法更加高级和复杂。它可能只需要记忆一个画面一点东西,就可以还原整个画面。还有就是大脑不仅除了存储功能,还具有联想、创造等功能。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圆形,我们就可以想象出各种圆的画面,我们脑海中只需要记一个圆的图像即可。
目前我们已知可以调出大脑中高分辨率的画面途径有两种,第一就是在梦中,属于无意识状态;第二就是修炼到一定程度出现的景象,这时候脑子是清醒的。
道教认为,我们脑子是由两种魂魄主宰的,一种就是识神,另一种就是元神。识神为我们外在所学的思想观念,知识,是人认识世界和操控身体行动的意识体,它属于后天的意识。而元神是我们的魂魄,内在的能量,元神是人一出生就拥有的。
元神相当于我们的潜意识,可以穿越一切,但是不可以独立存在这个物质世界上,只能寄托于人体。当识神占据身体的时候,元神是沉睡的,只有晚上睡觉时候识神沉睡,元神才醒来,并且穿越到我们无法想象的世界去,就是做梦。
元神苏醒的时候,可以感受一切,也可以调动人体内各种记忆的图像,并穿越时空看到它的影响,极为清晰。也有人说,元神看到的东西并不是我们大脑里面存储的,而是它在异界经历的。
当然,元神之说过于玄幻,未能证实。关于梦,也有人认为是脑里深度隐藏的记忆、情绪,在入眠后由大脑释放出来,在大脑的联想、创造功能下,模拟产生各种连续画面,创造场景,有点类似智能写文章系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智能生成电影系统,有的话,和这个更类似。
睡眠之中,大脑是处于放松状态。如果在不入睡状况下身体也达到这种放松条件,大脑也可能能自动模拟生成画面,浮现脑海中,这或许就是清醒梦的原因。
无论是佛家的打禅,还是道家的打坐修炼,都是要强调身体放松、排除杂念,达到恬静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大脑便会调用记忆深处的图像、经历、甚至是情绪,自动创造各种画面场景,人越是放松,越是身临其境。身体越是放松,情绪越是愉悦,脑子产生的场景越是美好,仿若天堂,妙不可言!反之,如果心情糟糕、压抑,脑子里面就会产生黑暗的场景,各种恐怖事情,让人噩梦连连,就像掉入地狱。
说了一些好像有点玄幻的东西, 我们还是回归一下科学研究吧。目前关于脑子是如何识别、记忆、调出清晰画面,尚没有明确的答案。即使是在人脑识别图像机理方面,迄今为止尚未形成一个较具有说服力的、普遍认可的模式识别理论。传统上人脑的对图片的识别模式理论方法,主要有模板匹配模式、原型匹配模式、特征分析模式、结构描述模式、傅里叶模式五类。现在图像理解中主要的数学处理方法,几乎都是基于上述模式识别理论。需要特别说的是,无论上述那一种模式识别理论,都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美国研究人员首次实验证实,人类大脑识别和理解一张图片,只需要大约13毫秒,该处理速度比之前认为的大脑识别图像速度快8倍。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视觉处理下一张照片前大脑处理这张照片的时间仅13毫秒,但大脑其它部分仍继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处理这些图像信息。由此可见,人一生中,几乎是无时无刻不在识别图像。有时候,我们人可能未曾注意,大脑就已经记忆着,在某种状态下再调出来。
人的大脑有超过860亿神经元,每个神经元都有好几个方向上的其它神经元进行着链接,这就形成了一个超级巨大的蜂窝结构。因此,要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是极为复杂的,目前对但大脑的研究,甚至还是皮毛上的。
最后回归到题目,人脑的存储容量有多少?网上有各种答案,有几个TB的,有几万TB的,也有比世界上所有电脑存储能力还要大的。其实都不对,我们目前仍没有任何一个实验可以确切证实大脑的容量。更重要的是,大脑的存储方式可能与我们目前所理解的计算机存储模型并不一样,用计算机的存储模式去计算大脑的存储,或许根本就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