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文员的自我评价

人气:317 ℃/2022-12-05 12:17:35

办公室文员的自我评价怎么写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1、办公室文员的自我评价首先可以描写作为办公室文员工作态度热情,为人诚恳,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2、然后可以描写工作作风严谨,精益求精,工作高效规范;3、最后可以描写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办公室文员的自我评价范文一:

本人性格开朗、大方,工作认真负责,上进心强,有较强的团队沟通意识 和职业操守,做事有始有终,坚韧执着.不管有多困难都要去克服,这是一种人生 厉练,工作给我一个施展的舞台,希望能为贵公司奉献我的一点光和热.

文员这份工作具备胜任这份工作的能力,我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期望,只要 公司与我双方都觉得我在公司运营中发挥作用,在不断成长成熟在公司实现预期 目标中作出贡献,我乐意为公司效力.

将要踏上另一个生旅程,我会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在热爱的事业中奉献 自己的光和热如果我有机会获得公司的认可,成为一名办公室文员,那么我会加 倍努力完成工作!这是一份真诚的文员简历,希望领导能从这份简历里面看出我 对文员工作的热情!

办公室文员的自我评价范文二:

20_,在办公室领导的关心、帮助和同事的支持下,本人回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文字水平有了新提高,业务学习有了新拓展。

1认真做好文字工作。衬每一个材料都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己经开始独立起草一些小材料;在合作完成的材料中,自已完成的部分基本都得到领导的认可,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得到采纳。

2努力做好录音整理。

3扎实做好知识储备。在科室的安排下,平时自己对经贫委、发改委、时政局、招商、开发区等重点单位和部门的>工作总结、>工作汇报和有关资料进行深入研完,做到对下熟悉;时市委领导讲话、省委领导讲话、中央领寻讲话努力学习消化,做到衬上熟悉;注意搜集和学习中央、省、市的政策法规,做到对政策熟悉。

同时,对区域经济发展、抖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高自身研究能力和业务水平。公务员自我鉴定范文过去的一年仍然存在一些明显不足,特别是材料还没有完全上道,有的材料领导评价比较好,自己没有深刻体会;有的材料领导评价比较低,自己看不出来,还认为自己同样是下了不少工夫。针对这些问题,在新的一年里,我将更加扎实地工作,更自觉地加强学习,力争工作上有更大的进步。

办公室文员的自我评价范文三:

本人自20__年12月调入市委办公室工作,至今已将近一年,在这一年里,在部领导的教育和培养下,在科室领导的带领和指导下,在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下,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现将本人这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作简要总结汇报。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个人业务能力。

加强理论学习,首先是从思想上重视。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在过去的一年中,主动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原有的基础上,系统的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细致的学习了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同时注重加强对外界时政的了解,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坚定了立场,坚定了信念,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加强理论学习,其次是在行动上落实。在工作中,针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系统的进行学习。其间,我认真的学习了两个条例和党委工作相关的文献资料。注重加强对经济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促成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和知识体系的健全。让自己尽早、尽快的熟悉工作情况,少走弯路。

加强理论学习,第三是注重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就是要能够掌握并能够熟悉运用理论知识,帮助自己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中,认识事物的本质。注重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运用,针对今年全市的县市换届,比较系统的学习了相关的文件资料,并能够在科长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一些基础性的工作。通过学习对于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加强学习仍将是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项主要的内容。不断加强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积极开展工作,力求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通过两年来的工作实践,有力的促成自己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正确面对挫折,辨证的看待问题。工作中能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开展工作。特别是一年多来在市委办的工作,促使我养成更加严谨、更加细致的工作作风。

自元月以来,在办公室领导的安排下,我参加了市委第九届党代会的筹备工作及会议期间的筹备工作,并参与了党代会报告的起草。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使我对市委工作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帮助我熟悉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已经基本适应了工作环境,基本熟悉了工作程序,并能够独立的处理部分日常工作事务。今后的工作中,还要继续加强学习,争取早日熟悉工作情况,更好的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能够更好的配合好领导的工作。

三、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看的东西不看,不该说的东西不说,不该问的东西不问,严格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管好自己的言行,管好自己的思想。注意将工作、学习、娱乐、休息有机的结合起来,将8小时以外的时间合理的利用起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当然,在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首先,在思想上,与新时期党员的标准之间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深入领会,并坚持作到身体力行。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以更加积极的精神面貌,开展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理论水平。不断加强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其次,在业务知识上,与自己本职工作要求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业务知识的不熟悉,将会直接影响工作的开展。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力争早日成为一名精通业务工作的公务员,最大限度的为党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热血和青春。

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克服畏难心理,早日熟悉本职工作,更加出色的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思想素质上还需要不断的提高,克服懒惰情绪,进一步加强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争取早日加入光荣的党组织。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办公室文员的自我评价简答

英雄披甲征太空——记神舟十五号航天员

新华社酒泉11月28日电题:英雄披甲征太空——记神舟十五号航天员

新华社记者

2022年11月28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

执行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首次公开亮相——时隔17年再度飞天的费俊龙、执着坚守24年终圆飞天梦想的邓清明、12年如一日艰辛训练换来首次太空之旅的张陆。

大漠胡杨寒冬日,英雄披甲征太空。

作为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他们将带着祖国和人民的期望重托奔向“天宫”,踏上为期6个月的飞天之旅。

作为即将入驻中国空间站的新家人,他们将和已经在太空出差半年的战友——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胜利会师”,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一张载入中国航天史册的“全家福”。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十次载人飞行,他们还将在太空见证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正式建成的圆梦时刻。

费俊龙:“飞天就是我的职责使命”

2005年10月,费俊龙与战友飞赴苍穹,开始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活动。

第一次吃热饭热菜、第一次用太空睡袋睡觉、第一次脱掉舱内航天服进入轨道舱……他们在太空创造了许多个第一。

“龙腾九天”似在昨,一十七年如电抹。

17年后,费俊龙再一次作为指令长为国出征。他说:“我的职业是航天员,飞天就是我的职责使命。”

1998年1月,费俊龙从1500多名优秀空军飞行员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一员。

进入航天员大队那一天起,他和战友们就开始了难度极大、标准极高的训练。同时,训练本身又是选拔的过程。费俊龙说,每个人都时刻准备着——上天,一定圆满完成任务;不能上,就从头再来。

神舟五号任务中,杨利伟一飞冲天,落选的费俊龙训练更加刻苦。

为熟悉飞行和操作程序,他经常钻进飞船模拟器中,一待就是大半天,还把近40万字的飞行操作手册全背了下来,复杂的飞行程序、操作要领以及各种应急处置方案,全部做到了不查手册就能处置。

一次教员问:“导致某异常情况返回的故障模式有几种?”费俊龙不但说出了标准答案,还有理有据地进行了补充说明。

最终,费俊龙顺利入选神舟六号任务乘组,于2005年10月12日实现飞天梦想。

天外归来后,他走上了管理岗位,担任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等职,但“飞天的使命职责”从未随时间的流逝而有半点动摇——17年来,他的各种训练从不停歇。

就这样,费俊龙顺利入选神舟十五号任务乘组。

任务训练时,他要求乘组一定要考虑到天地差异,一丝不苟将动作做到位。比如安装零件时,他从包里拿出一个小配件,就合上包,将包固定,再拿一个,再合上。他说,在太空,如果不合上包,配件就会飘出来,如果钻到舱内设备里,有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

水下训练是非常耗体力的一项训练,而水下验证试验比水下训练时间更长更累。

有一次做水下验证试验时,要进行舱间电缆堵帽安装工效验证,数十个堵帽依次分组安装。安装完第一组时,已经检验出工效不合格的地方,但他不想这么简单地下结论,坚持要将各个作业点的全部堵帽安装完。那天,他穿着厚重的水下训练服,戴着厚厚的手套足足花了一个小时,才把8组堵帽安装完毕。出水后,他顾不上休息,第一时间向科研人员分享自己的体验。

“能够再赴太空,内心仍然很激动。”费俊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无比期待“游”入宽敞舒适的太空家园,无比期待和神舟十四号乘组在太空相会,也无比期待走出舱外,漫步太空。

邓清明:“宁可备而不用,决不用而无备”

2022年11月28日,身着蓝色航天服的邓清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面带微笑,信心满满地回答记者提问。

这是他第三次出现在问天阁。不同的是,这次是他成为航天员后首次以主份的身份在这里亮相。

为了这一刻,他整整等了24年10个月。而当年并肩进入航天员大队的我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8人圆梦太空,5人早已停航离队。

56岁的邓清明说:“逐梦苍穹的路上,我从没想过放弃。”

1998年1月5日,邓清明成为航天员大队其中一员。几年刻苦训练后,他取得了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资格。

可当时,中国载人航天刚刚起步,飞天的机会寥寥无几。在隔几年才会到来一次的任务面前,所有航天员都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和选拔,按照综合评价排名确定主备份人选。很多科目考核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成绩相差不大,甚至只有零点几分。

而就是这细微的差距,一次次让邓清明与飞天失之交臂。但每次任务结束后,他都要在最短时间内给自己“归零”,重新迎接新的挑战。

“在飞天逐梦的道路上,不管如何艰难,我从未想过放弃。”邓清明说,“无论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

2013年,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邓清明作为“备份”马上收拾行李,准备回京给天上的战友做支持工作。这时,任务总指挥长走了过来,用拳头在他们3名备份航天员肩上轻轻捶了两下,又竖起大拇指。

邓清明说,这是一种信任,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激励。

第二年,5名战友停航停训,离开了航天员大队。从那时开始,邓清明便成了我国首批航天员中唯一一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却仍然在参加学习训练和任务备战的现役航天员。

备战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邓清明和航天员陈冬分在了一组,参加为期33天的地面组合模拟验证1:1试验。

33天,两个人几乎与世隔绝。不到10平方米的密闭舱内,他们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完全模拟神舟十一号在轨飞行任务的全部内容,其中包括近乎残酷的72小时睡眠剥夺训练。

最终,邓清明和陈冬高质量完成了任务,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正式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遗憾的是,神舟十一号任务的最终人选确定,邓清明再一次与飞天无缘。

得知结果的那一刻,邓清明心里五味杂陈。在他看来,这可能是他离飞天梦想最近的一次,也极有可能是他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次机会。

发射任务结束后,他回到家,打开房门,映入眼帘的是满满一桌丰盛的饭菜。妻子和女儿说:“欢迎英雄回家。”

看到这一幕,邓清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低头走进卫生间,打开水龙头,在“哗哗”的水流声中,对着镜子哭得酣畅淋漓。之后,他又洗把脸,装作若无其事地回到饭桌前坐下。

这时,一直等在桌边的妻子对他说:“这些年的付出是值得的,你值得我尊敬,也为孩子做出了榜样!你永远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守得云开见月明。

近两年来,随着空间站任务的实施,我国的载人飞行任务越来越频繁,仍在坚持训练的邓清明成功入选神舟十五号乘组,期盼了24年的飞天圆梦机会到来了。

可世界上哪有平白无故的幸运呢?邓清明说,只有经过磨砺,才能收获良机。

神舟十五号任务繁重,太空出舱的次数超过以往,需要加大水下训练强度次数。每一次,他都要穿着厚重的训练服,在水下一操作就是好几个小时。每次出水后,他的贴身衣服全都湿透了,手也抖得握不住筷子。

训练时,邓清明说的最多的就是“再来一次”。

第一次在水下练习上脚限位器时,邓清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脚塞进去一半,一不小心没稳住,脚又滑脱了。折腾了20分钟,他才成功。

“再来一次!”“再来一次!”“再来一次!”

当天的训练结束后,他要求再单独进行上机械臂练习,直到熟练为止。

“我一直坚信,宁可备而不用,决不用而无备。”邓清明说,“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感谢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攻坚克难,让我们在太空有了自己的空间站,让我等到了圆梦的机会!”

张陆:“虽然我是首次飞天,但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

生于湖南常德的张陆,天生一副好嗓子,从小喜欢唱歌。

记者问:“为什么要放弃唱歌,选择当一名飞行员?”

他说:“如果我选择当歌手,我永远不可能有机会驾驶飞机在祖国的蓝天上飞翔,但是如果我选择当一名飞行员,我会在蓝天上骄傲地歌唱。”

就这样,张陆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

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

一次夜间飞行训练,张陆驾机刚起飞不久,突然听到“哐当”一声,机身剧烈摇晃。他来不及多想,下意识稳住驾驶杆,减小飞机仰角,并按故障预案操作,最终平稳着陆。

事后检查发现,飞机进气道被鸟撞了一个20厘米左右的大坑。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那天,发射的盛况让他热血沸腾,他开始向往航天员这个职业。

2009年,我国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已是空军某团空战射击主任的张陆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一年后,他和战友们面对五星红旗庄严宣誓,从此开始了逐梦九天的征程。

通往太空的道路,从来没有捷径。

刚开始,张陆最忌惮的是超重耐力训练。他说:“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要承受8个G的重力加速度,相当于8倍自己体重的重量无死角地挤压着全身,感觉五脏六腑和喉管都被压扁,还有一种强烈的窒息感,眼泪也会控制不住地甩出来。”

起初,他的这项成绩是二级,相当于良好。于是,张陆到处请教,反复揣摩,经过多次训练后,成绩达到了一级标准。

张陆说,训练难度最大的是模拟出舱的水下训练,也是他们训练时间最长、体力消耗最大的一项训练。

神舟十五号任务中,他们不但要多次出舱,而且舱外爬行的距离也会大大增加。他说:“出舱爬行就像攀岩,前几米爬得很快,但是越往后体力消耗越大,就越难操作。”

要想在浩瀚的太空顺利完成任务,就需要在地面反复地进行强化训练。

水下训练服相当于一个“人”形飞船,是个刚性结构,张陆的肩比较宽,每次把自己的两只胳膊塞进服装或者出服装,都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另外,在水里一待就是五六个小时,整个人的四肢被固定在水下服里,身上痒了痛了都只能咬牙坚持。

事实上,进入航天员大队的12年间,张陆很少度过一个完整的周末,连妻子一直想让他陪着去天安门看升旗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2022年11月28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大厅里,媒体将镜头齐齐对准首次亮相的张陆。这是他成为航天员后,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

谈起将要执行的神舟十五号任务,张陆信心满怀:“虽然我是首次飞天,但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太空,我来了!”(记者黄明、李国利、张汨汨、黄一宸,参与采写:占康)

来源: 新华社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