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恭王府的导游词,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
1、首先可以做一个自我介绍,再向游客简单介绍一下北京这座城市。2、接着根据规划好的旅游路线向游客介绍恭王府的地理位置、独特风光、历史文化等。3、最后对游客表达美好祝愿即可。
北京恭王府导游词1
恭王府地处北京内城西北部,东近前海,北倚后海。早期自德胜门内积水潭(西海)水域东北角所引出的一条水渠,绕过恭王府的西墙转南墙外(俗称月牙河),经三座桥流入什刹海(前海)。西、南临水,东、北近水,可谓四周皆水,环境幽美的风水宝地。到20世纪50年代初,该水渠被填平,形成柳荫街及前海西街。
恭王府最早建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已有230多年的历史,是为大学士和珅所建的宅院。嘉庆四年和珅获罪,宅第没收。之后将宅第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嘉庆皇帝赐给了弟弟庆亲王永璘,东部留给了十公主。咸丰元年(1851)咸丰帝将整座王府赐给恭亲王奕入住,至此得名恭王府,沿用至今。请大家记住园子的二位主要主人:大贪官和珅及恭亲王奕 。
恭王府南北长330米,东西宽180米。北京有几十座王府,不是被毁就是被挪做他用,以原来风貌保存下来对外开放的仅恭王府一座。作为满清皇族的古建园林,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约六万多平米,其中府邸约3.2万平米,花园占地2.8万平方米。府邸内的建筑分东、中、西三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三进四合院落组成,布局分明;东路去朴尚华、中路庄严肃穆、西路古朴典雅,三路自成一体又和谐统一。在这些房屋中既有体现皇家气派和威严的建筑,又有来自民间精巧的建筑和装饰风格,构成了王府文化的最大特点。花园融江南园林与北方建筑格局为一体,汇西
洋建筑及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一园。恭王府既是清代王府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建筑及造园技艺最成熟时期的重要表现。著名学者侯仁之先生称之为“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北京恭王府导游词2
恭亲王府内,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这“蝙蝠”并不是真实的蝙蝠,而形似蝙蝠的建筑。和王申想让自己很幸福,便取“福”的谐音字“蝠”,建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蝙蝠”。
进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只硕大的“蝙蝠”。这是一只形似蝙蝠的池塘,名曰“福池”。池岸边随意错落着假山碎石。福池周围栽满了榆树,榆树的果、叶形似铜钱,每当铜钱般的果、叶掉入福池时,和王申就会笑哈哈:“天上掉下的钱,进入我的?聚宝盆,地上的钱也是流入我和王申的囊袋中。”这话可真不假!
我们顺着福池潺潺流水走,便来一扇门前。这是一扇精美绝伦的西洋门,色彩鲜艳,做工精细。据说这也是他二十四条罪状之一。因为这一扇西洋门是仿造皇家园林——万寿园里的西洋门造的。
进了西洋门,绕过“送子观音”石雕,便是和王申家的戏园了。戏园前是一片花园,修剪整齐的灌木丛中开着些许花儿。《环珠格格》中“香妃戏蝶”这出戏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全北京城只有两处是满地青砖,一是故宫的太和殿,二便是和王申家的戏台了。因为青砖的扩音效果十分好,所以在戏台上唱戏不需要任何扩音工具,偌大的戏场人人都能听到音乐,能站在遍地青砖的戏台上为和王申等权贵大臣唱戏也是一种殊荣了。
北京恭王府导游词3
穿过雕刻精细的朱栏长廊,便来到了和王申的书斋。书斋四面假山竹林环合,清幽宁静。整个恭亲王府,就它不是用石砖砌的。这座书斋是用一种特殊的竹料建成的,冬暖夏凉,和王申最爱待在这里了。
出书斋,前面那座十分大气的建筑就是正殿——和王申会客的地方。要上正殿,有一条很特别的路,只有一节阶梯,然后就是一条笔直平缓的坡路,因为和王申说过他这一世,只有年少时吃过苦,然后就一路平步青云,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颠峰。我们可以跨过最底下的一节阶梯,免吃一点苦,直接“平步青云”。
有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孝庄太后年老病重之时,极其爱戴她的皇孙——康熙帝,心情极其郁闷。他让侍女苏麻喇姑准备好纸笔,大笔一挥,写了一个“福”字。写完之后,玄烨和苏麻喇姑看着那个“福”字惊呆了——那个字苍劲有力,十分潇洒。细一看,竟看见了多个词组:多田,多子,多才,多寿……这不就是皇祖母的心愿吗?康熙帝越看越满意,便命人把这个“福”字拓在一块巨石上。结果,久病多时的太皇太后很快康复了!康熙帝大喜,决定将这块饱含吉祥福瑞气息的巨石代代相传,让爱新觉罗家族世代昌盛。
只可惜传到乾隆手中,就被别人偷出了皇宫。这个人就是和王申。现在这块福石就在我们正殿脚下,只露出写有“福”字的一面。这个“福”便是恭亲王府的第一万个福,寓意“万福”。和王申还神气地说:“皇上是?万岁,我是?万福?!”后来,嘉庆帝抄他家时,本想把福石搬回皇宫,可还是没有搬成。和王申太狡猾了,他用石块砌了一座形似蝙蝠的福山,在“福”字左右各砌了一条龙,寓意“龙坐江山”,嘉庆帝不想自毁“江山”,便把福石留了下来。
北京恭王府导游词4
王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宫廷文化和平民文化的桥梁,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的恭王府,是中国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代表着中国的王府文化。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有说法称、明弘治年间、大太监李广也曾经置第于此。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皇帝就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全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八亿两,相当于国库十几年的总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而宅子本身,则归了“爱豪宅不爱江山”的嘉庆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与此同时,嫁给和珅儿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咸丰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语音版」趣话金銮殿与银安殿,文/古傲狂生
在古典小说和戏曲里,常常会出现金銮殿和银安殿。那么,这两个殿究竟是什么建筑?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金銮殿自然是皇帝老儿的宫殿,可是,翻遍史书却难见它的踪迹。我们先来看金銮是何物。金是一种贵金属,乃五金之首。封建时代,因受皇权思想的影响,皇家便十分霸道地把金“据为己有”。如皇帝说的话叫“金口玉言”,皇家的榜文称“金榜”,皇宫的护城河为“金水河”;而銮呢?其本义是皇帝车驾所用的铃铛,后来便成了皇帝的代称,像“銮驾”是指皇帝的车队,皇帝外出回来则称“回銮”。金与銮,这两个皇家专用字结合,再加上殿,自然便成了皇帝所住皇宫的美称了。可是,皇宫里有那么多的宫殿,哪个才算是金銮殿呢?就故宫而言,三大殿之首太和殿当之无愧。明朝时此殿称奉天殿、皇极殿,清朝时更名为太和殿。明清两代,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等重大仪式都在此举行,实乃皇权的象征。
至于金銮殿的由来,据说跟唐代的大明宫有关。沈括《梦溪笔谈》中讲∶“唐翰林院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所,玉堂、承明、金銮殿皆在其间。”《文献通考》则说金銮殿因金銮坡而得名。
银安殿是古代亲王或诸侯王的宫殿,多见于小说和戏曲。有关银安殿的形制,《大清会典》中有规定:亲王是面阔七间,郡王是五间,亲王的有前墀(月台),郡王的则没有。贝勒以下正殿称堂,不设前墀。前墀环以石栏,台基高七尺二寸,郡王府基高五寸,但在现存的王府建筑中,还未见到有栏杆的实例。北京的恭王府就是现存的一座银安殿。银安殿跟金銮殿有关,实际上,银安殿称作银銮殿才更为妥当(大概是因为银銮殿的发音不如银安殿干脆利落吧)。有趣的是,在古典小说和戏曲里,少数民族政权的宫殿也被称为银安殿,有的还被称作是铁瓦银安殿。在京剧《四郎探母》里,萧太后就在银安殿处理政务(辽,是和北宋并立的契丹族政权,论疆域、国力,都曾强于宋朝,不过,戏曲家还是把辽的宫殿贬斥为低一级的银安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