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越来越好,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都用上了手机。下面给大家说说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有哪些
中奖诈骗,太多的短信打电话告诉你中奖的陷阱,而且学生没有很好的判断能力,所以容易相信,很容易上当受骗,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事情。
考试作弊,许多学生在考试中用手机发短信答案,甚至有的学生直接在网上搜索答案和作文,这严重违反了考试规则,导致考试中出现欺诈行为。
攀比之心,因为这样的学生非常年轻,自我控制能力很差,所以在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比较,从而影响心智的发展。
影响交际,对电子产品充满热情的孩子会因为沉迷于他们而逐渐减少他们的社交机会。 结果,他们的交际能力将逐渐削弱,他们缺乏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
【假期分享】手机之害,中学生难以抵挡的诱惑
手机之害
中学生难以抵挡的诱惑
◈
一、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十大危害
1、分散注意力,学习成绩下降。
2、考试作弊,败坏考纪考风,影响正常学习。
3、不良信息泛滥,不利成人成才。
4、破坏校纪,影响老师教学。
5、乱交朋友,引发情感纠纷。
6、频繁用机,损身又害心。
7、配带手机,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
8、手机消费,铺张浪费。
9、炫耀攀比,助长享乐思想。
10、移动上网,防不胜防。
现在智能手机越来越多,很多家长都纷纷给孩子配备了手机。孰不知这是给孩子了一个带毒的苹果,而手机上的各种诱惑力往往会使孩子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
二、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后果
1、成绩直线下滑
只要有手机的学生,绝大部分孩子的成绩会下降。因为只要有手机,就一定会想时时玩弄,根本不会去听老师讲的知识。
迷恋网络玄幻小说、打网络游戏……极易上瘾,根本无法控制,甚至肆无忌惮,完全陶醉在这个虚幻的美妙世界里。上课昏昏沉沉,对枯燥的学习更是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凡是出现成绩突然下滑、厌学、逃学、辍学的,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不是上网成瘾就是有了情感问题。
2、考试作弊,带坏学风
用手机软件可迅速搜出试题答案,方便。用微信群发把答案公布,众多人受“益”,提分快。
所以在成绩检测时,有的学生就通过手机作弊,弄虚作假,欺骗家长,欺骗老师。这种不劳而获,太轻松,学生认为找到了捷径,课上精力分散,学习不认真努力,完全靠作弊取得成绩。小学初中学生甚至用手机互传作业答案,真是百害无益。
3、色情泛滥,腐蚀心灵
2016年5月13日,有报纸刊登了一则名为《吓坏家长,10岁女孩入QQ群看黄片》的新闻,引起大家震惊。
其实通过网络看到色情暴力其实很容易,随便一搜索就可以接触到大量黄、赌、毒……而青少年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学习的黄金期和生理、心理的躁动期,加上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弱,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手机色情的诱惑,进而沉迷其中。
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上大量传播的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社会环境,危害孩子的健康成长……
4、身体虚弱,精神失常
中小学阶段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需要运动增强体魄,一旦沉迷于网络世界,有时一整夜躲在被窝低头看手机,使新陈代谢、正常生物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还会影响头脑发育,导致神经紊乱、紧张性头疼,甚至导致死亡。
长时间地玩手机上网,忘掉周边的生活、亲人,很容易诱发他们青春期自闭症、青春期孤独症等心理疾病;还会出现过度依赖网络症,导致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导致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网络成瘾者还会出现偷窃、伤人等过激行为。
5、近视成灾,影响择业
我国近视眼人数已近4亿,居世界第一,近视发生率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更是高达50%至60%。近视人数连年攀升,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甚至美国军方得出了中国学生近视眼太多,空战拼飞行员消耗拼不过美国这样的结论,决不是危言耸听。
经常玩手机,对眼睛的危害是很大的,往往会造成孩子的假性近视,同时也可能引发很多其他的眼部疾病。
近视眼对考大学选专业也极为不利:
(1) 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不宜报考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生态学、生物科学、法学专业等专业。
(2) 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的、不宜报考医学类专业、生物工程、动物医学、地矿类、能源动力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环境与安全类、环境科学类及油气储运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3) 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5.0,不能报考本科的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工程、刑事科学技术、侦察专业,军校相关专业。
6、带坏他人,影响一片
学生使用手机收发短信,看小说,玩游戏,在宿舍深夜不睡,甚至三五成群一齐玩游戏,干扰他人休息,影响别人学习。同时也带给同班或同宿舍同学巨大诱惑,父母不给买、他们也想方设法弄手机,就最终也被带上这条不归路,使家长十多年的辛勤培养付之东流,可谓害己更害人!
7、性格冷漠,亲情疏远
一个班的学生往往建多个群,每个群里都有好多同学在线,乱七八遭聊得不亦乐乎。互传作业答案,互相介绍玩游戏的经验,却和家人交谈得少了。上网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外界交往,性格也越来越怪异,整日沉迷在网络虚玄世界,迷迷忽忽。
对学校任何活动不感兴趣,就是体育课也不想活动,什么也不想干。好不容易过大周或放假回来了,父母都想着跟孩子多说几句话,可是孩子都自顾玩着手机,手机成为亲情杀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会让多少父母感到一些悲凉。
8、乱交朋友,校园欺凌
学生用手机在校内建群立派,一旦与同学产生纠纷,一呼百应,极易打群架。而且有手机也方便了结交男女朋友,不仅没好结果,反而容易产生感情纠纷,中学生打架十有八九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导致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常有发生,而且性质恶劣,手段残忍,丧心病狂,令人发指,而这些手段几乎都是从网络上学的。更有甚者和混社会的同学去违法违纪。
9、盲目攀比,不择手段
羡慕别人有手机,不择手段购买,可以谎称学校收费,可以从一日三餐中省。为买到更好的手机,更是不顾一切。
去年报道一个10岁男孩偷偷从家里拿走1.4万元,花7000多元买了iPhone5s手机、配件、路由器等,孩子事后给出的缘由是很多同学都有智能手机,可自己的手机不是智能的。甚至因没钱买新手机,产生了偷同学、亲人……的钱。
10、性格扭曲,甚至发生命案
2017年初抚州临川二中发生命案,高三学生雷某课间玩手机被收走,班主任孙某要求通知家长,雷某不满,持刀杀害班主任。这是一个典型手机惹祸的案例。
2009年2月11日,新学期开学前一天,天津一名15岁少年因为几乎一整天都在电脑边玩游戏被母亲抱怨后,用铁棍猛击母亲头部,致母亲死亡;2009年6月,苏州一名16岁少年因沉迷网络被父母批评后跳楼身亡……
一个个案例,触目惊心,手机之害,贻祸无穷,罄竹难书。
总之成年人都把控不了的手机,把它交给自控能力弱、好奇心强、贪玩心大、正处在学习知识关键时期的中学生,往往就是给了他们一剂精神******,让他们颓废一生。
劝学生一句:远离手机,成就辉煌人生。
劝家长一句:为了自己孩子,也为他人家孩子,坚决不给孩子买智能手机(怕不安全就买老人机)。
禁限学生使用手机渐成国际趋势
发短信、上网、游戏、看电影……中小学生愈来愈沉迷手机,各种负面问题层出不穷。为防止中小学生沉迷手机,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对学生使用手机采取了明确的禁限措施,有些国家甚至立法禁止。
美国:多数学校禁止学生使用手机
手机一直是美国教育者头疼的问题。调查显示,手机分散了学生注意力,甚至影响到成绩。美国非营利组织“常识媒体”对学生使用手机等科技产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5%的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即使是在那些出台了手机禁令的学校,用手机的学生也高达63%。调查显示,高中生每周发送大约440条短信,其中的1/4,也就是大约110条是在课堂上发送的。调查还显示,有2/3的学生说同学曾用手机在课堂上作弊,有超过1/3的学生承认自己就这样做过。这些数据,在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之间,在男生和女生之间,在“三好学生”和“坏学生”之间,基本上没有差异。
此外,“手机色情”的泛滥与危害情况也十分严重,有专家认为,全美至少有20%的中学生卷入了“手机色情”问题。
大约在10年前,美国各州的学区纷纷制定规则(有些是州议会或地方政府立法),完全取缔在校学生使用传呼机和手机。2007年1月29日,200多所公立学校联合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在美国,反对在校园使用手机的力量很强。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佐治亚州在下午3时放学之前严禁学生使用手机。一旦学生违反规定,老师可以将手机没收,并对当事者进行违纪处理。
意大利:在全国范围禁止学生用手机
根据意大利一家调查机构2006年所作的一项调查,意大利14至16岁的学生95%都有手机。而在17至18岁的学生中,这一比率几乎高达100%。手机在丰富了年轻人生活的同时,一些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许多学校都抱怨说,现在很多学生上课时都在用手机发短信、打电话、玩游戏,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老师们对此却几乎束手无策。
2007年,意大利颁布命令,禁止学生在教室里使用手机。禁令规定要求学校惩罚那些坚持在课堂使用手机的学生,具体措施包括没收手机和期末考试不予通过等。意大利是欧洲第一个在全国范围禁令在学校使用手机的国家。
法国:中小学生禁用手机
法国民意测验调查所2009年9月一项调查显示,近半数法国中小学学生在校时使用手机,其中大多数曾在听课时接电话,70%的学生用手机偷拍老师。
2009年10月9日,法国参院通过法案,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禁止学生使用手机。
日本: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
调查表明,三成以上的中学生每天用手机发送电子邮件21次以上。中学生每天利用手机访问信息网站的次数平均为11次。有55.7%的高中女生和49.4%的初中女生每天用手机上网是在“看朋友的留言”,另有48.3%的高中女生是在“更新自己的主页、访博客、写日记等”。有关人士指出,一些有害网站已经成为诱发青少年重大犯罪和欺侮他人的温床。
2009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致函全国各中小学,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高中制定“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等规定。
印度:禁止中学生使用手机
2009年8月,印度中等教育中央委员会下发通知,要求下属中学将手机禁用范围从教室扩展至整个校园,教职员工甚至来访的父母也不允许使用手机,以减少手机对校园学习环境的干扰。
芬兰:禁止向青少年推销手机
2007年,芬兰市场法院决定,禁止芬兰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如果违反这一禁令,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