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为同学们介绍一下压强浮力复习思维导图,希望可以解决同学们关于压强浮力的困惑。
“压强”概念图。
“浮力”概念图。
压强重点知识详解
1、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3、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4、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
5、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6、压强的计算公式:P=F/S。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7、压强的单位: 帕 (Pa) (1帕=1牛/米2,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
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
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
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浮力重点知识详解
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物体的浮沉条件
(1) 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 G
不同:悬浮 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 ρ液 >ρ物; V排<V物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阿基米德原理
(1) 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 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 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 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 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全新出炉的初中物理20个章节的思维导图
1、声现象
2、光现象
3、透镜及其应用
4、物态变化
5、电流与电流
6、电压与电阻
7、欧姆定律
8、电功率(一)——电能与电功率
9、电功率(二)——电热与安全用电
10、电与磁
11、信息的传递
12、多彩的物质世界
13、运动和力
14、力和机械(一)——常见的力
15、力和机械(一)——简单机械
16、压强和浮力(一)——压强
17、压强和浮力(二)——浮力
18、功和机械能
19、热和能
20、能源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