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如富贾在博收,仰取俯拾无遗等。——苏轼
2、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雷锋
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4、咱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方志敏
5、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6、应当仔细地观察,为的是理解;应当努力地理解,为的是行动。——罗曼·罗兰
7、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成绩优良,不是天资高,而是辛勤学。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9、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0、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11、单学知识仍然是蠢人。——歌德
12、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1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1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15、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16、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李大钊
17、每一点滴的进展都是缓慢而艰巨的,一个人一次只能着手解决一项有限的目标。——贝弗里奇
18、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1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
20、学问难穷,帮亲师取友。——汤斌
先贤的读书名言,品起来有滋有味
孔子韦编三绝图
古往今来,许多著名文人先贤对读书都做过定义和评价,见解独到,乃至成为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至理名言,品起来有滋有味。
这些名言,有说与书为伴,丰富精神生活的。比如,清代学者纪晓岚自拟“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对联,把灯下读书看成是“红豆相思”般的迷恋。而张潮的“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之论,则把不同年龄段的读书妙处看成是赏月之趣。文学家蒲松龄的“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之言,又把读书成“痴”归纳为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现代作家林语堂的“读书是一种诗意的与自然合调的信仰,这使生命随着人类情感的波动而波动”一说,则把读书上升到信仰层面,书卷的清香与精神生活相伴相生,足以丰盈读者的精神世界。
也有讲潜心读书,成就人生辉煌的。唐朝诗人颜真卿劝诫年轻人要及早立志苦读:“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谆谆教导之情,溢于言表。诸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也是劝诫立志苦读的名句。苏轼的一则趣事很是发人深省:苏轼年轻时读了一些书,就在门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而一位老者拿他一本书,他却多字不识,窘得满脸通红,忙把对联改成“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此自勉,终成大业。难怪近代学者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境界讲选准目标,高瞻远瞩;第二境界讲苦心孤诣,废寝忘食;第三境界讲豁然开朗,得心应手。这三种境界之谈,被后人视为读书治学的重要经验。
还有教读书方法,获取显著效果的。苏轼有言:“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这是“每次作一意求之”的读书方法。朱熹也说:“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他还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的这些浅显的话,可谓是经验之谈,如能做到,肯定获益匪浅。鲁迅说:“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读书也是这样,功到自然成。
明代民族英雄、诗人于谦有诗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哲人的名句熠熠生辉,总是给人醍醐灌顶的智慧。让我们以书为伴,忧乐相亲,物我两忘,邀明月,沐清风,快意人生,岂不乐哉快哉?
◎ 来源:文化课代表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