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玉米区关键性增产技术不包括哪项

人气:227 ℃/2022-12-31 06:46:08

低产玉米区关键性增产技术不包括哪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低产玉米区关键性增产技术不包括及时浇水。

造成玉米低产主要原因是现有栽培品种多乱杂、抗性较差、生育期偏长。种植密度偏低,群体结构不合理,品种产量潜力难以发挥。耕作技术落后,土壤耕作层变浅。肥水资源利用率低。自然降水利用效率低。春季低温影响播种,生育后期低温影响玉米产量形成和收获。病虫害严重发生等。针对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关键性增产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适时播种、增加肥料,培养地力、深松改土保护性耕作技术、抗旱精密播种技术、高效施肥与高产土壤培育技术、防治病虫草害等。

以上就是小编收集整理出来的,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玉米需水规律及水肥一体研究

玉米的水肥管理的秘密

多年来生产实践证明:玉米想要高产,生长阶段的灌溉、施肥都是必不可少的。抓好秋玉米的后期肥水管理,是玉米高产的充分必要条件,但是到底怎样科学灌溉水、施肥才能促高产呢?

 玉米生长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生育阶段,植株蒸腾面积及根系量都在发展,环境条也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所以其阶段需水量存在较大差异。从玉米生育期需水规律看,需水量呈单峰曲线,苗期需水较少,孕穗(拔节~抽雄)增多,灌溉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

一般情况下,玉米灌溉主要有细流沟灌、自压软管灌和滴灌等方式,其中细流沟灌操作简便,对土地要求不严,较大田漫灌和畦灌省工,省水;自压软管灌投入不大,节水效果良好,但要求土地平整,坡降均匀,坡度在1‰~3‰;而滴灌对土地要求不严,节水效果好,但成本比较高。

 我们根据玉米需水规律进行灌溉,可以节约用水,提高水分的利用率。当玉米展开10~12叶时,就应开沟灌第一水,亩灌量90~100方,要求渗透均匀,第一水后,玉米迅速生长,田间蒸腾不断加大,抗旱能力下降,应及时赶浇第二水,间隔以不超过15天为宜,亩灌量80方左右。如第二水时间无保证,宁可推迟第一水。第三水间隔12~15天,正是玉米抽雄前后的需水高峰,应及时补给,亩灌量70~80方。第四水在玉米抽丝后,籽粒形成灌浆初期,要适时适量满足用水要求,以保证穗大粒多。亩灌量60~80方。第五水一般群体较大或玉米高产田,耗水量大,于乳熟中后期适量灌水,以延长叶片功能,增加粒重,亩灌量60~70方。

另外相比于玉米灌溉,玉米施肥也同样重要。玉米一生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和比例,随产量水平提高而增加外,还因土壤、肥料、气候以及施肥方法不同而有差异。平均每生产100kg籽粒平均需吸收氮素2.6kg,磷1.21kg,钾2.18kg。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大致为1:0.46:0.84左右。

玉米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吸收氮、磷、钾的速度和数量,都有显著的差异。

 基肥是播种前施用的肥料,也称底肥,通常应该以优质有机肥料为主,化肥为辅。其重要作用是培肥地力,疏松土壤,缓慢释放养分,供给玉米苗期和后期生长发育的需要。一般结合秋耕将所有有机肥、氮肥总量的40%~50%、磷肥总量的70%~80%全层深施,同时也可以选用合适的玉米测土配方肥来针对性地进行元素补充。

当玉米到了孕穗期,玉米拔节至抽雄是施肥最大效应时期,此期正值雌穗小穗分化盛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决定果穗大小和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需要较多的养分和水分。到了花粒期时候,玉米已完全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籽粒中干物质产量90%以上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此时保持叶片青绿,延长叶片功能期,是增加粒重,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叶面喷肥操作比较简便,营养元素运转快,起效快,是根外追肥的一种补充,特别是对玉米缺素症的防治有良好的效果。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