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公人员如何转公务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参公人员转公务员的方法:
1、参加省级公务员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
各省每年都有省级公务员招考,主要工作岗位设置在乡镇,部分岗位为公安干警、法院、检察院岗位等。如果是在乡镇工作的话还可以参加乡镇公务员考试,难度就更低了。如果事业编制工作人员要去参考,工作年限是有一定要求的。
2、参加各级副科岗位选拔(公选)
根据工作需要地级市或者县政府会面向本地区或者全国,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岗位或副科工作岗位(储备干部),这类考试要求报考人员最少具备3年工作经验,年龄也有具体要求,总体来说,要求很严格。
3、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任职的参公人员可以直接通过调动进入行政机关,获得公务员身份。
4、破格提拔
原则上事业编制不会转为公务员编制,但领导总是需要有能力的人来协助。如果某个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工作特别突出、年度考核连续都是优秀,而且是高科技人才,有可能破格提用。常见的有,某单位引进高科技紧缺人才等,如引入某高校博士为副科级干部等,不过这类情况很少见,而且对人的要求特别高。
参公人员的基本特征
1、参公人员录用、考核、晋级、工资待遇、福利与本地区公务员基本相同,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的权利和利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约束;
2、参公事业人员仍然保留事业单位编制,没有列入行政编制,本身不是“公务员”身份(广东,浙江,山东等除外),因为受编制限制,个别省份及地区参公事业人员不允许与行政机关相互流通。参公机关人员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可以与行政机关人员相互流通。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公人员如何转为公务员,可以直接调入行政单位吗
参公身份人员和公务员基本没有区别,可以直接调入行政单位。参公人员可以直接调入行政单位,不用先转为公务员。
很多人对参公人员不了解,感觉参公人员还是事业人员,不能调入公务员单位,成不了公务员。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参公人员本质上和公务员是基本没有区别的,完全按照公务员来管理,不论工资、晋升、调动等涉及到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参公人员与公务员是完全一样的。
比如,事业人员执行的事业工资,而参公人员执行的是公务员工资,事业人员晋升通过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而参公人员按照公务员职务提拔晋升,事业人员不享受职级并行政策,而参公人员享受职级并行政策。也就是说,参公人员和公务员是没有区别的,是可以直接调入行政单位的,根本不用先转为公务员。
参公人员转为公务员主要通过个别交流调动、职务任免、公务员遴选等方式。参公人员虽然和公务员在待遇基本上没有区别,但两者身份还是有所区别的,主要体现在档案中的公务员登记表或参公人员登记表上,参公人员转为公务员后,主要的工作就是把参公人员登记表改为公务员登记表。就目前情况来看,参公人员想要成为公务员,主要通过个别交流调动、职务任免、公务员遴选这三种 方式。
01.个别调动。就是题主提到的问题,参公人员是可以直接调入公务员单位的,就市级以下机关、特别是县级以下机关来说,一般情况下,参公人员调入公务员单位后,是不用重新进行公务员登记的,档案中仍然是参公人员登记表,但并不影响参公人员在公务员单位的提拔使用。在省级机关来说,参公人员个别交流到公务员单位后,还是需要进行公务员登记的,这就需要有关领导和部门审批了。
02.职务任免职务任免更好理解,就是把参公人员任命到公务员领导岗位即可,参公人员是可以直接任命到公务员领导岗位的,任命以后再进行公务员登记。比如,团委副书记转任为教育局副局长,团委副书记是参公岗位,教育局副局长是公务员岗位,转任之后需要重新到组织部门进行公务员登记。但这种情况和个别调动一样,市县以下机关,一般是不重新进行登记的,因为两者在职务任用上并不受影响。
03.公务员遴选对于年轻公务员来说, 还有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公务员遴选。公务员遴选是近几年开始逐步规范起来的,上级机关从基层选拔优秀公务员。在公务员遴选招考的公告中,大家常常会注意到,报名范围条件中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已经登记公务员或已经进行参公人员登记”,也就是说,参公人员是可以包括公务员遴选的,并且公务员遴选成功后,如果到了行政单位,还需要重新进行公务员登记,从而成为公务员。
总之,参公人员可以直接调任行政单位,如果想要转为公务员的话,还需要通过个别调动、职务任免、公务员遴选等方式。欢迎关注“中省直遴选”,有问题欢迎随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