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条棉被观后感怎么写

人气:251 ℃/2023-01-12 05:05:17

半条棉被观后感怎么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可以用影片《半条棉被》中的某句话引出文章下文,或者说明观看影片的原因;

2、概述影片《半条棉被》的主要内容以及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

3、观看完影片《半条棉被》后引发的感想、思考等。

示例范文如下: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近日,在x省xx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下,我们观看了《半条棉被》这部电影,“聚焦平凡一幕,实为不凡之人”,这是红军长征路上的一段平凡往事,但电影中的人物角色却闪烁着不平凡的光彩,正是点滴平凡中的不平凡造就了今日的中华民族与中华儿女。

一枚普通铜板,承载着党员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自律。“路上挖到一颗红薯,红军也要在地上放上几枚硬币”,食虽无主,纪律却常在心中,党员干部应时刻做到自廉。常持自警之心,卑以自牧。贯彻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始终在思想上与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四个意识,牢记两个务必,坚定不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抵制四风问题,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与自我提高能力。常思权力之框,慎独于内。深刻认识党面临的四种危险与四大考验,牢记权力为法律所约束、为群众所服务、为人民所监督,筑牢思想防线,不踩红线、不越底线;自觉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诚心接受群众监督、真心对群众负责,做到群众面前不为私心所扰,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所惑。

一双自由脚,承载着党员破旧革新的勇气。电影中,徐解秀老人在三位女红军影响下,脱下了裹脚鞋,重拾了自由脚;党在长征过程中也蹚出了一条理论联系实际、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我们应坚持创新引领,把握发展机遇。建立容错机制,降低试错成本。将从严问责与合理容错相结合,坚持对干部创新进行客观评价,公正合理对待,对该容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既确保让广大干部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又避免拿容错当保护伞,出现纪律松绑情况。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创新成效。结合时代新特点、新形势、新任务,敢于突破传统、敢于跳出常规,打破思维惯性与工作惯性,在干事创业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敢于提出新观点,善于学习新技术,勇于尝试新方法,将创新精神贯穿工作始终。

一床平凡被子,承载着风雨同舟的军民鱼水情。一床被子,一分为二,是共产党人与群众共冷暖的初心;房屋被烧,集资修建,是共产党人为群众解忧愁的决心;“半条棉被”暖了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心。坚定理想信念,做有“志”干部。“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坚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理想信念,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提升干事本领,做有“才”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始终葆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与紧迫感,把学习作为增强干事本领的重要手段。注意学习方式。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注重学习内容。学习政治理论,讲好业务本领,做好群众办法,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让自己成为行家里手。

半条棉被的观后感怎么写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半条棉被观后感500

让红色精神不断传承——观电影《半条棉被》感悟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用“半条被子”的故事刻画了共产党人时刻心系群众的形象。根据习总书记讲的这个故事创作的影片《半条棉被》,由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出品,于2020年12月7日在全国公映,是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献礼影片。影片一经上映全国各地便掀起观影热潮,党员干部和观众们都给予了高度好评,盛赞本片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优秀范本”“一次完美的精神洗礼”。

《半条棉被》的故事发生在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撤离苏区,开始长征。女战士董秀云有孕在身无法随军出征,留守红军野战医院照看伤员。丈夫老韩临行前留下了两人新婚的棉被作纪念。野战医院遭敌机轰炸,伤亡惨重,董秀云决定带着伤员,追寻西行的大部队。

寒风冷雨的秋夜,董秀云一行来到了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遇到了瑶族村民徐解秀。徐解秀冒着被清乡团杀头的危险,把董秀云等红军女战士请入家中休养。她拿出家中的种粮给女战士充饥,用家中仅有的盐巴冲水,给受伤的女战士消毒,董秀云则用稀缺药品帮孩子治病,并帮忙修葺徐解秀家漏雨的屋顶。短暂的相处让她们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直至相惜,也让徐解秀一家和村民们对红军战士有了全新的认识。

分别时,董秀云看见徐解秀家徒四壁,决定把自己的新婚棉被留下来。一番推让后,执著的董秀云拿出剪刀,将棉被剪成了两半,留下一半送给了徐解秀。她对徐解秀说:“等革命成功以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

《半条棉被》是红军和群众共冷暖的一个剪影,是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革命情怀的生动体现。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的本性和初心是什么呢?回忆起15年前宣誓入党那一刻的心情,我清晰记得,当我站在鲜艳的党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宣誓的时候,那种无比的激动和兴奋,铿锵的誓言仿佛穿越了时空,一直激荡着我的心灵,响彻在我的耳边。无论任何时候,在任何环境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都要时刻牢记自己在党旗下许下的铮铮誓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回想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了革命的成功,南征北战,流血牺牲,靠的正是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38岁的李大钊从容就义,36岁的瞿秋白、33岁的彭湃视死如归……因为这一信仰,无数革命先烈慷慨捐躯。

如今,在我们身边,也不乏优秀的共产党员。有许多基层共产党员,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践行着初心与使命。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节奏。在这期间,根据要求,人们选择“宅”在家里,党员干部则挺身而出,与许许多多的逆行者一起坚守在抗“疫”一线,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生命安全的城墙。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呼伦贝尔市的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们,像全国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一样,以昂扬的斗志和热情全力投入抗疫一线,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以不怕苦、不怕累的担当精神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面对疫情防控期间天气严寒、上下班交通不便、因值守时间长而身体疲惫等困难,党员志愿者们毫不退缩,越是急难险重越向前,他们上门摸排登记、在小区门口站岗值守、严格查控出入车辆、做好入口管控,为行动不便的居民购买日常生活用品送上门……“关键时刻冲在一线”是共产党员时刻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鲜红的党旗飘扬在每个居民小区,也飘进了人民群众的心里。

疫情无情人有情,防疫期间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暖心故事。看到党员志愿者们的辛苦付出,社区居民们都深受感动,在志愿者们值守期间,有的小区商户主动将店铺让给志愿者们轮换休息,并为他们提供热茶热水;有的社区居民为志愿者们送来了面包、牛奶,还有热腾腾的饺子和暖宝等慰问品。社区居民送上的爱心,温暖着呼伦贝尔这座寒冬中的城市,也温暖了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党员志愿者们的心。困难时刻,才能见证守望相助的真情;紧要关头,方显凝聚同舟共济的力量。

“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我,从《半条棉被》的故事中感受到了温暖,感悟到了初心的力量,今后,我要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永葆“为民”的赤子之心。(刘海秋)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