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个人读后感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余华《活着》个人读后感首先可以写《活着》的创作背景以及内容简介;2、接着可以写《活着》的主人公徐福贵悲惨的一生;3、其次可以写书中令我触动的情节;4、最后结尾部分可以写我对于活着这个书名的理解以及从这本书中得到的感悟。
余华《活着》个人读后感1
一口气读完,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泪水多次掉落。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此时此刻我想说的是,命运怎会如此残酷?有种向苍天怒吼不甘的冲动,太多的不甘……
死亡不可怕,也并不以你的可怕而不来找你。真正可怕的是有些时候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都一一离你而去,而你却一点办法也没有,独留自己一个人,就像本文主人公。
活着,短短一篇。朴实无华的第一人称平淡的道尽了他们的一生。故事从解放前一直到19世纪末。这不正是我们祖辈,父辈,都亲身经历过的那段岁月吗?也包括我们80后的那点有限的童年记忆。那样的年代,字里行间已经令人十分动容,而实际更是不敢想象……小时候常听起祖辈,父辈提起过他们的岁月……而我也仿佛跟随故事跟随儿时的记忆碎片在里面找寻他们的影子。如今,让人不经感叹,我已长大,你也白发,时间都去哪了?让人不胜唏嘘……
活着,活在当下社会是我们莫大的福气。和祖辈父辈以及书中的各种动乱,战乱,饥荒,疾病等等来比现今的我们可算得上是天上神仙的日子。这让我们怎能不好好珍惜呢?没有比活在当下更幸福的事了。好好活着,活出自己的精彩,把美好的生活一直传承下去!!!
余华《活着》个人读后感2
有幸读了一本余华先生的活着,正如评论所说,这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他带我走进了那个无奈的年代里苦闷的生活,让我犹如身处其境,真真切切。
福贵身经曲折,从一个不羁放纵的阔少爷到落魄成为贫农阶级,从家庭美满到家破人亡,送走一个又一个的至亲,最后只留下自己与一头与他同名的老牛,孤独的消失在转瞬即逝的黄昏夜幕中,我能想象得出那是一幅怎样凄凉的画面,人啊,因为活着而活着!
春生身经百场战役都活了下来却受不了因为“走资派”被红卫兵的耻辱而自我了结。只要自己还热爱生命无论遇着怎样不堪的命运都昂扬的活着,而当你对这世界再无期待时便是轻轻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生活没有让我们大多数的平凡人遇见大风大浪,已该感恩戴德,而我们却因为不甘平凡而常常抱怨,忽视人生中很多细节上的美好。
相比福贵所经历的一切,我们生活中那点儿苦闷又算的了什么?那不过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点浮尘罢了。而我却因为这点苦闷常常迷失了方向。
余华《活着》个人读后感3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虽然是薄薄的一本书,可读完后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文章运用了朴素的手法记叙了福贵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既经历了战争的腥风血雨,那不堪入目的混乱。不仅如此,他还体验了家族由盛至衰的过程以及家破人亡的悲惨经历。
每当看家珍死亡的部分时,总感到鼻子一酸,一股热泪总涌上眼眶。那是一段最宁静的死亡过程,看着福贵抱着家珍的尸体,一步步艰难地走向西村口,那个埋着儿子有庆的地方,他默默地将家珍也埋了进去。此时此刻,看似平静的福贵,那撕心裂肺的痛感应该早涌上心头了吧!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家族的悲剧并没有到此结束。女儿凤霞生孩子时因大出血而死;女婿二喜在工作时被水泥板夹死;就连他那唯一的孙子也难逃厄运,在吃饭时被噎死了。
但他并没有对命运屈服,独自一人顽强地活着,我想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吧。人活着时被命运制造的坎坷绊倒是必然的,但唯有你不屈服,才能战胜命运。
面对生与死,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生存。要战胜命运,活得漂亮。
余华《活着》个人读后感4
人越怕死亡,就获得越怯懦,而坚强乐观,又是一种对死亡的超越。人会因孤独而痛苦,又会因痛苦而孤独,两者看似毫无关联,但在冥冥之中,互为因果。读了余华的《活着》之后,我才发觉,原来我未曾真正活过。
坐在窗前,抬头才发觉已夕阳西下,沾染了一些书中的悲怆。在一个黄昏,福贵江苏了他的故事,带着些许无奈,带着些许悲凉,带着些许惆怅与悔悟,再带着些许的淡然。他的一生大起大落,好似一天的太阳,从升起时的光芒万丈,到落下时的微弱呼吸,无一不透着一个老人的释然。
年少时的福贵,流连于花月场地中,只是因为他还是一个富少,他有着刘村人都没有的条件,有着他人都咩有的尊宠,当他被青楼女子背着行走于大街小巷时,他一切都没有顾及,包括他妻子的父亲。他沉醉在纸醉金迷的世界,他不顾娇妻。他也许从未想到此刻的逍遥只是昙花一现,未曾感觉到烟花易凉时的凄凉,忘乎所以。放浪形骸,当一切浮华都成为过去时,繁华也悄声无息,福贵不知道,他已经跳入了为自己挖的陷阱。
当富贵败光了家当后,他的父亲没有动手打他,反而表现的很平静。然而表面上的平静如水并不能掩饰心中的惊涛骇浪,福贵的父亲的死,恰巧告诉了我们这一道理。当一个人被上帝盯上后,他不一定是幸运的,还有遗弃。家里的那一抹悲伤还未散去,福贵又经历了妻离之痛。岳父大张旗鼓地接走了妻子和自己还未出生的孩子。福贵的心中一定一分悲痛吧。会了种地,用着自己的双手和租来的五亩地,养活了母亲和自己。这时的福贵还叫“富贵,”这也是命运的一种讽刺吧。不过这里的福贵,是真真正正的,认认真真的用心活着。
命运总是变化多端的。福贵刚与妻子重逢,却又被抓去充兵,心理一定十分悲痛吧。当他被幸免回家时,他是否看着那依旧的茅草屋,心里有亲切之情?他看看自己的一对儿女,也许真正感受到了活着的价值吧?眼泪是欢欣的背面,是思念的载体,是情意的流淌。夫妻两人劫后相逢是让人感动的场景。福贵在死亡中的挣扎时有价值的,是对生的期盼,是超越了孤独与痛苦的勇敢。
可惜上天并不在意他的勇敢,无情地夺走了有庆年轻的生命。福贵心中那升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浇灭了。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儿子,福贵的坚强被失子之痛冲磨的所剩无几了,他也许自责自己给儿子起的“有庆”这样带着嘲弄的名字吧,但福贵还活着,因为他还有家人。随后女儿、妻子、外孙……都离他而去,只留下了他孤独一人,怀揣着思念,忍受着寂寞,经历着孤独。但这些并没有将他打倒,因为他还有老牛。在凄清的岁月中,他把所有的思念全部寄托在老牛身上。人就是这样,在没有任何人可倾诉、可理解的情况下,他往往将感情转移到他物,超脱了那样苦楚的生活,他在真正的活,不带半点掩饰痛苦的虚假。
福贵一生的悲惨,是自身命运与社会变迁的交织,活着,为了什么,为了这让人撕心裂肺的痛楚吗?不!正是这种痛楚才使活着的感觉更加强烈。希望破碎后的痛楚使下一个希望更加真挚,使得来的幸福更加珍贵。人生来就注定要伴随悲伤,但正是悲伤人明白了死亡必然中的偶然,懂得了死其实是另一种的生,那么人就活的真实、宁静、淡然,就像福贵在静的午后向被人讲诉自己的一生。正如余华自己所说:“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是它带给我们最重要的信息,坚持活着,再苦再难也要活着,因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活着》给了我生命的意义。
余华《活着》个人读后感5
翻开书页,心中涌上沉重,却也交织着欣慰。作者近乎冰冷的笔调洋溢着乐观,同时印证一个年代的艰辛、坎坷与苍凉。一次次生离死别,委婉却凄凉,展现着生命的渺小与短促。家道中落的悲哀,强征兵役的凄惨,双亲逝世的痛楚接踵而至,在为“活着”而“活着”的信念的支撑下,次次打击后福贵依旧继续坚持着。孤苦伶仃的晚年里,他只能与一头同样名叫“福贵”的牛作伴,回首曾经,他需要多大的勇气。“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他用他的一生告诉我:活着是一种历练,活着是一种幸福。
“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活着是任何人也无法逃避的,有的人在岁月中感知到活着的意义,于是得到了生命的价值与永恒。可是有的人活着,失去了追寻的方向,活得迷茫;失去了的奋斗的理想,活得可悲;失去了美好的期待,活得艰辛;失去了脚下的路途,活得愚昧。其实活着,并非要名垂青史,轰轰烈烈。过分追求名望,常常是身心俱疲却也无所得。“平平淡淡才是真”,不要过于苛求,不要有太多的奢望,淡然面对,积极把握,珍惜当下。
生活是人生一片广阔的田野,而苦难亦是一种希望的播种。它在落寞时滋润枯竭的心灵,在迷惘时指引前进的方向,在无助时鼓舞失意的灵魂,它能够使人在逆境中坚强,在平凡中不凡。
这样一句俗话被人们口口相传:“好死不如赖活。”的确,人们总是在探求生命的实质与活着的意义,认为人活着是为了理想、奉献、青春、奋斗,诸如此类,却忽略了人生中最真的东西——“活着”,不管处境如何,不管坚持着是为了什么,我们都应该为“活着”而好好活着,这是人生最基本的信条,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加有价值。就如人生旅途上的朵朵小花,我们日积月累地采摘,那些朴实无华的花朵,也会变成生命的花篮。
人生中没有什么幸运或是不幸,生命只是静静地、平淡地活着。善待自己,珍惜生命,把握人生。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再读《活着》,领悟到“忍受”才是人生的真谛
最近,我又重读了一遍余华的《活着》,真真正正的理解了,作者在书本开始的中文版自序里面的一段话。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面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与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年轻时的富贵,也就是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地主家里的公子哥,沉迷于赌博,嫖娼。结果输掉了家里的一百多亩地,悔之晚矣。
在输尽家产回家的那段路上,富贵想过去死,可是当时的他,还没有去死的勇气。
回到家后,富贵一进家门,就跪在地上,哭着对他的女人家珍和他的母亲说,我把家里的家产输光了,母亲和家珍都原谅了他。
不幸的是,他的老父亲活活被他气病了,父亲将家里的房子和地都换成铜钱,让富贵挑着钱担子去城里还债。
富贵的肩膀都被担子磨破了,他才深深体会到,这么大的家业,竟然被他半年时间就败光了。
就在全家要搬出世世代代住的宅院,去住茅草屋的时候,富贵的爹,从粪岗上摔下来死掉了。
住到茅草屋后,富贵租了五亩地,开始了养家糊口。他一个娇生惯养的公子哥,要学务农,真的吃尽了苦头。天还不亮就往地里走,干到天黑还要趁着月光多干点活,因为庄家不等人。
母亲对富贵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但好景不长,母亲就病了。直到有一天母亲烧着饭时突然晕倒后,他们才意识到母亲要去看医生。
可是哪有钱看病啊?幸亏家珍从城里娘家那里要了点钱,给了富贵两个银元,让富贵去城里请医生,哪料到,一进城,就碰到了国民党,被一个国民党的小连长逼去拉大炮了。
这一走离家将近两年,在跟着国民党一路往前走的时候,富贵越来越绝望,离家越来越远,他日日夜夜思念着家珍和他的一双儿女,还有他那生病的老母亲。
战争是残酷的,富贵亲眼看到多少生命死于残酷的炮弹手里,他每次都能与死神擦肩而过,在最绝望的时候解放战争胜利了。
解放军给了富贵盘缠,让富贵自己回家去,因为富贵不想去当兵。
一路东奔西走,终于回家了。结果回家后,才知道母亲在他离家不到一个月后,就离世了。更难受的是,他的十岁的女儿凤霞因为一场病,变成了聋哑人,听不到也不会说话了。
因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富贵租的那五亩田变成了自己的地,一家人靠着这五亩地生活。
为了能让儿子读书,富贵和家珍商量,想把凤霞送给别人,因为家里实在没钱。心痛,无奈之下,将女儿送给别人,但不久后,女儿一个人偷偷跑回来,看着女儿眼里泛着泪花,富贵心软了,他决定就是自己累死饿死他也不会把凤霞送人了。
人民公社时期,家珍病了,得了软骨病,啥活也干不了了,只能在床上缝缝衣服,整个家靠凤霞和富贵撑着。
好不容易熬到了有粮食的日子,富贵的儿子,有庆也九岁了,上四年级。有一天县长的老婆生孩子大出血,急需输血。学校里让去献血,有庆和同学飞一样的跑去医院献血。
前面十几个学生的血型都不匹配,只有有庆的血型匹配。有庆在献血的时候,血被抽干了,等到医生发现时,有庆脑袋已经耷拉下来了。
富贵一个人跑到医院,将死去的儿子从医院抱回家,在路上,眼泪也流干了。他没敢把死去的儿子抱回家,害怕家珍承受不了,就拿自己的衣服把有庆包好,埋到了母亲的旁边。
当家珍知道儿子死了后,差点也跟着去了。幸亏还有凤霞,家珍才有了继续活下来的念头。
凤霞该嫁人了,队长给凤霞介绍了一个偏头,这个偏头叫二喜,人很实在,心肠又好,家珍和富贵都很开心,凤霞结婚后,富贵两口子也放心了不少,日子稍微顺心了点。
不久后,凤霞怀孕了,可把富贵两口子和二喜高兴坏了。在一个大雪天的时候,凤霞要生孩子了。造物弄人,就在孩子刚出生后不久,凤霞就大出血,没抢救过来,在医院里断气了。
二喜和富贵哭的昏天黑地,二喜把凤霞从医院抱出来,一路哭着回家,家珍看到凤霞出事了,欲哭无泪,用手摸着自己的女儿一句话也不讲。
第二天凤霞被埋在了有庆的旁边。过了一个月不到,家珍也去世了。一双儿女都死在了她前面,她临死时对富贵说,你这辈子对我这么好,下辈子我还嫁给你。
就剩下二喜和外孙苦根了。二喜平时干搬运工,后面背着篓子将苦根放在里面。苦根是富贵和二喜生存下去的希望。就在苦根三岁那年,二喜出事了。二喜被水泥板夹死了,死相惨不忍睹。
富贵安葬完二喜后,将苦根带回了村子,和自己一起生活。苦根很懂事,四岁就会割稻子了,也很聪明。富贵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就是苦根了。他爷俩相依为命。
就在苦根7岁那年,苦根生病了,富贵给煮了许多豆子,让苦根多吃点,苦根从小到大都没吃过啥好吃的。等富贵回来时,发现苦根一动不动,嘴里还有两个没咽下去的豆子。苦根吃豆子被撑死了。富贵觉得自己真的是老糊涂了,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家里所有的人都被埋在了一起,就剩富贵一个人了。富贵给自己买了一头老牛,给牛起名字也叫富贵。富贵以为自己也活不久了,没想到他一直和老牛活了好多年。
就在小说的最后,富贵也没死,而是将自己这一生的苦难,讲给了作者听,才有了这本书《活着》。
富贵这一生,深刻的揭示了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活着而去活着,不断的去忍受现实给与的苦难,只要死不了,那就得活着。看着亲人一一个个远离自己而去,再难受,再痛苦也无济于事,也只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