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经典句子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1、穷人有的是力气,没的是钱。
2、这人啊,有的时候就是拗不过命,拗不过咋办呢?认呗。
3、孩子们的一生是一生,我们的一生就不是一生了吗?
4、不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就算是一块破抹布给盖上了,这金子也不能发光。机会来了,要牢牢抓住。
5、爱情不是男女关系的归宿,男女关系的最终归宿是婚姻,爱情可以不顾一切, 婚姻不行。
6、一个人真的很难理解另外一个人啊,即便熟悉如你我。
7、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最要有的就是自己,只要有了自己,天塌了都不怕。
8、背后说的好话,更有力度。
9、孩子大了,离开父母是永远的,再回来是暂时的。
10、平淡的日子因为爱情而熠熠生辉。
11、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不考虑空气阻力,高空中的馅饼就是自由落体,一万公斤的冲击力,不死也得重伤。
12、不是一个层次的,难成交心朋友。
13、这里边根本没有误会,只有差距,差距是客观存在。
14、哲学的本质就是让你走出,自己大脑中的认知世界,去发现外面真是世界的本来面目。
15、实话不一定是实情,只陈述部分的事实也是一种撒谎。
16、对于婚姻和夫妻来说,共同的岁月比什么都重要。
17、人在台上,门庭若市;人下台了,门可罗雀。
18、你说这10个手指头伸出来,咬哪个不疼啊。
19、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人得懂得知足啊。
20、事实就该说吗。
21、做人行事要敢作敢当,往轻了说是思想素质问题,往大了说是道德品质问题。
22、梦想,你就在梦里边想想吧。
23、青春之所以谓之青春,是因为它充满各种希望,就像吊兰吊在半空,也能开出花来。
24、人生啊,不过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旅程,终点都一样。
25、钱挣得不就是花吗,钱花出去才叫钱。
26、看一个人不能看一时一事,要看他所有的历史和所有的工作。
27、孩子大了跟你也没关系,这孩子要是不成器,你要天天跟着操心,看着就烦。这要太成器了,压根儿就不可能待在你的身边!
28、有时候越糊涂的人,越是明白事理。
《人世间》台词文案
1、都当爸了,还有爸揍你,那不就是幸福嘛。
2、亲人之间的矛盾,不能完全以是非对错伦处。
3、周家祖训,德行第一。
4、路还长着呢,我陪着你慢慢走。
5、妈说女孩的好年华就这么几年,但我觉得好人生比好年华更重要。
6、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最要有的就是自己,只要有了自己,天塌了都不怕。
7、岁月的列车不为谁停下,命运的站台,悲欢离合都是刹那。
8、世间的苦啊,爱要离散雨要下;世间的甜啊,走多远都记得回家。
9、 人这一辈子,你真的在意的,同时又在意你的人,就那么几个,这几个人,就是你全部的世界。
10、知道了许许多多别人命运的大跌宕,大苦难,大绝望,大抗争,我常想,若将不顺遂也当成“逆境”去谈,只怕是得太矫情了!
11、人可以做很多事,但不可以做一切事,可以有野心,但不可以没有禁忌和原则。
12、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13、紧动脑子,慢张嘴,只讲立场,不谈是非。
14、对于大多数的人,人生本就是一堆责任而已。参透此谛,爱情是缘,友情是缘,亲情尤其是缘,无论怎样,皆当润砾成珠。
15、自古以来,孝分两种,养口体,养心志。伺候在父母身边照顾衣食住行是养口体,远走高飞有所成就让父母以此为荣是养心智。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16、做事情要讲分寸,说话也要讲分寸。
17、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
18、你们这个年纪啊,谨慎是一方面,关键是要敏锐、要热情、要有棱角。
19、比起孤独来说,别扭更可怕。孤独可以去克服,别扭怎么克服?
20、回忆每一年的自己,回忆每一个过去的自己。把他们重叠在一起,把时间折叠在一起,对着滚烫的太阳光线,看一看那些灰色的铅笔线条是不是连绵不绝地画满了整个生命的纸面。
21、生命对人毕竟只有一次。在它旺盛的时候,尽其所能发光发热才更符合生命的自然。若生命是一朵花就应自然地开放,散发一缕芬芳于人间;若生命是一棵草就应自然地生长,不因是一棵草而自卑自叹;若生命不过是一阵风则便送爽;若生命好比一只蝶,何不翩翩起舞?
22、走得越远,见识越多,认识的人越多,你就越能体会到,人这一辈子,你真的在意的同时又在意你的人,就那么几个,这几个人,就是你全部的世界。
23、走一步看一步,走一步走好一步。苦吗?嚼嚼咽了。
24、伟人的宁折不弯,那叫信仰,凡人的宁折不弯,两字,娇气。
25、年轻人之间的友谊是不需要铺垫的,也没有预备期,但是在其绽放之时,每一朵都是真诚的。
26、岁月的列车不为谁停下,命运的站台,悲欢离合都是刹那。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人世间》提到“养口体、养心智”出处是哪里?原来和孟子有关
热播剧《人世间》中,诗人冯化成说过这么一段话——
“孝分两种,养口体和养心智。伺候在父母身边,照顾衣食住行,是养口体,远走高飞,有所成就,让父母以此为荣,是养心智。”
这段文字,一度成了热点。不过,先纠正一下错别字(老编辑的职业病犯了)——“养心智”是错的,应该是“养心志”。
很多人以为这段话是编剧原创,然而,并不是。原创者是孟子。
“养心志”“养口体”最初的当事人,也不是周秉昆兄弟,而是孔子的学生曾参。
有一次上课,孟老师和学生们讨论孝道。
进入主题之前,孟老师先做了个铺垫。作为人生导师,谈谈人生,灌灌鸡汤:
人生有两件大事,一件是“事亲”,一件是“守身”。
所谓“事亲”,就是孝顺父母,尽孝道;所谓“守身”,就是照顾好自己,发展自己的事业,拓展自己的人生。
更干脆一点讲,这两件大事,可以理解为尽孝与尽忠。忠孝自古难两全,孟老师先抛出这个天然就能产生矛盾的话题,瞬间抓住学生的心。讲课水平很高哟。
抛出话题,吸引眼球之后,孟老师高屋建瓴,先说观点: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意思是说,“守身”然后又能孝敬父母的,我听说过;做不到守身,却又能孝敬父母的,我从来没听说过。
孟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哑谜,就是“守身”的含义。
一般认为,守身,就是坚守节操,守护自己的初心、善性。但如果只从字面上将其解释为“守护善性”,从逻辑关系上和后文的“养口体”“养心志”就不强了(假装我很懂逻辑的样子)。
我更倾向于,“守身”要进一步引申为尽忠、干事业。“守身”的本义,是修身养性,洁身自好,保持善心。但修身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所谓“守身”,是为“治国平天下”的“尽忠”打好基础。
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把“守身”概括为两点,一个是身体上的、物质上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种是精神上的,要保持节操,保守初心。
这样一来,孟老师的原话,可以理解为:
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事业,又能给父母尽孝的,我听说过;连自己都照顾不好,一事无成,却又能孝顺父母的,我没听说过。
也就是说,尽孝是有前提的,作为子女,首先要有“尽孝”的本钱。自己年纪轻轻却重病缠身,如何尽孝?弄不好还要父母照顾你。当然,如果身体很好、也很有钱,却丧失了修身养性的初心、善心,自然也不可能尽孝。
接下来,孟老师开始“举例说明”,例子就是曾参。老规矩,为了学好英语,先来复习一下文言文:
曾子养曾,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孟子·离娄上》)
什么意思呢?
曾子——也就是曾参,他的老爹,名叫曾点。曾点上了年纪,老眼昏花,看不见了。
请注意,人老了之后,心志会屡遭打击,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出行、在家都需要人照顾,感觉仿佛成了废物。对待年迈的双亲,如何才算孝顺?
曾子在物质上很照顾老爹,每顿小肉吃着,小酒喝着,很滋润。但光有酒肉,老爹并不开心。
为了让老爹开心,曾子在饭菜将要撤掉的时候,都会请示老爹:“您老吃剩下的饭菜,怎么处理?”
诸位看官,这可是春秋时期,物资匮乏得很,吃不上饭的人很多。把剩菜剩饭送给穷人,属于行善积德。曾老爹很喜欢做这种善事。
老爹看不见,不知道还有没有剩饭。老爹问曾子:“饭菜还有剩下的吗?”不管是否还有剩下的,曾子都会回答:“还有。”老爹听了,很开心,因为他觉得自己不是废物,自己还能做事、还能行善,还能接济穷人。
人的幸福感,不仅来自于获得感,更来自于价值感——也就是认为自己还有价值。价值从何而来呢?来自于付出——你还有能力付出。如果一个人连付出的能力也丧失了,就只剩万念俱灰了。
曾子很了解父亲的心理——以及所有老者的心理。他要让老爹感觉自己还有价值,还能付出,所以即便撒谎,也会说“还有”。父亲的开心,是真实的开心,更是充实的开心。
遗憾的是,曾子老了,他儿子曾元就做不到这点了。和老爹侍奉爷爷一样,他也能做到每顿都让老爹喝酒吃肉,却不再请示“剩菜该咋办”了。有剩下的,老爹问起来,他会回答“没了”,然后下一顿再偷着给老爹吃剩饭。
曾元的孝,只体现在“口体”上:你吃饱喝足就行了,心里想那么多干啥?穷人吃不吃得上饭,你的饭剩没剩,和你有什么关系?自己吃饱就得了!
这种境况下的曾子,只有口体上的满足,精神上却容易受到打击:唉,为什么如此年迈,我还如此能吃?壮年时豪情壮志,如今却只能靠儿子养活(也没有退休金),更救济不了别人,实在废物一个!
故事讲完了,孟老师总结道:
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曾元的做法,叫作“养口体”;曾子的做法,则叫“养志”。孝顺父母,像曾子那样,就可以了。
“养志”容易理解为“培养志气、志向”,《人世间》的编剧将其演绎为“养心志”,与“养口体”对应,倒也妥帖。
高金国,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12册)》《少年读史记故事(3册)》《人生是一场修行》《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26册。
壹点号高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