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作为一款智能音箱,如果朋友们遇到这种小度在家没反应的情况,建议试试以下解决办法:
方法一:可能是设备断开网络,可以打开小度在家1s,点击设置按钮,点击无线网络,之后重新连接网络即可。
方法二:可能是用户关闭了语音唤醒功能,打开设备的控制中心,点击“缓刑关闭/唤醒开启”即可开启该功能。
方法三:设备使用技巧:小度在家1s具有屏幕管理功能,可以进入设备设置页面,点击屏幕管理,可以添加或者删除相关功能。
方法四:小度在家1s可以拒接来电,进入设备设置页面,可以看到“拒接来电”图标,点击即可使用该功能。
方法五:小度在家1s具有搜索功能,打开设备,在屏幕上点击搜索框,可以搜索APP
方法六:小度在家1s具有直播功能,支持虎牙等直播平台。
上面就是小度出现呼叫没反应时的几个解决办法,朋友们可以试试
百度AI大会,李彦宏唤醒“小度”为什么频频失败?
百度AI大会,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演示“小度”的人机沟通功能时,为什么会连续几次失败,这和百度强大的AI技术实力不匹配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首先,我们要从信号处理说起。人的语音作为一种模拟信号,在进入计算机处理之前必须要进行模拟信号数字化。即用一串串“0”和“1”来表征原有语音信号的相关特征,如音调、音色、响度等。模拟信号数字化,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抽样,根据抽样定理,抽样频率越高,越能表征原有信号的特征,但抽样后的信号信息流就更大。举个例子:在音乐领域,CD的音质就是广大音乐者的追求,一首歌曲几分钟可能就有几十几百兆;而录音笔的录音文件,长达几个小时的录音可能也就才几兆。背后最基本的原因,就有抽样频率大小在作怪(这里不讨论文件格式和编码格式)。
其次,相关语音信号数字化处理完成之后,必须要传送到“小度”的大脑——计算机系统去进行处理。一旦涉及传输,那就会有传输的相关影响参与进来。如带宽、速度、编码、误码等等问题。
然后,计算机系统收到数字化的语音信号后,就需要对语音信号进行文字识别和功能命令匹配,如何识别和匹配?这就需要“小度”大脑强大的分析能力——软件。软件编程做得越智能、越精细、计算越高效,前端的“智能音响”反应就越灵敏,越智慧。
最后,大脑将处理好的结果通过传输网络反馈给“小度”进行展现。这样就完成了一次简单的语音命令和功能执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采用排除法进行剖析“小度”唤醒失败的可能。
先说信号处理。以现在的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我们觉得这个必须排除。
再说传输问题。我觉得这么重要的大会,传输是肯定有保障的。因为信息的传输问题在当下已经不是问题了,现场估计带宽可以在GB级以上。我们可以排除带宽带来的问题。
就只剩“小度”的大脑了!!!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声纹都是不一样的,但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时候却能够直接了当,清晰表达呢。就因为我们有强大的“大脑”。看来“小度”的“大脑”确实还需要加强。
不过确实也难为“小度”的大脑了。因为用户中有说标准普通话的,有说广东味普通话的,有说山东味、东北味普通话的,有说四川味、贵州味普通话的。。。。。。还有的就不说普通话。再加上不同人说话的响度、音调、音色不同,够得“小度”算算了。。。
好晕好晕
但,这正是“AI”强大的地方!难道不是嘛?!
我想,“AI”固然强大,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