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前后有哪些自然气象

人气:160 ℃/2023-03-18 05:51:42

冬至前后是北半球最冷的时候,冬至之前温度一般不会太低,但是过了冬至后北半球将进入寒冷时节,冬至当天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的一天,但是过了这一天会逐渐增长,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的一个节气,也是传统祭祀节日。

冬至前后有什么自然气象

1、北半球最冷

冬至前后是北半球最冷的时候,冬至前后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的南回归线附近,因此是北半球最冷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冬至之前温度一般不会太低,但是冬至后将会完全进入寒冬时节。

2、白昼时间

冬至当天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额一天,此时的太阳光与北半球的高度角最小,因此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但是过了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白昼时间将会增长。

3、节气特点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的一个节气,而且在许多地方有着冬至大于年的说法,冬至当天,我国南方地区有着祭祖、宴会的习俗,而我国的北方地区则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前后的景物有哪些

冬至前后,麋鹿角会自动脱落吗?北京城还有哪些少见的美景?

北京晚报·五色土 | 记者 李峥嵘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冬至是阴阳交替的时刻,在这一天,阴气盛极,此后阳气开始萌生。

冬至时节,我国北方千里冰封,进入了“数九寒天”。旧时,人们将冬至之后的八十一天分为九个阶段,每个阶段为九天,这就是民间说的“冬九九”。

冬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在冬至这一天很多地区都非常重视。

《北京晚报》“四时佳气”之“冬至”节气的报道

皇家鹿苑换新颜

对于冬至物候,古人有“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的说法,意即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山中的泉水潺潺流动,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冬至前后,麋鹿的鹿角就会自然脱落。这是真的吗?我们不妨到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探访一番。

冬日的麋鹿苑 白加德 摄

南海子历史上曾是北京最大湿地、北方地区面积最大的皇家猎场,“燕京十景”之一的“南囿秋风”就在这里。清朝,南海子不仅是皇家射猎游幸之处,也是皇家操练阅兵的重要场所。康熙曾作诗描述当年的盛况:“清晨漫上晾鹰台,八骏齐登万马催。遥望九重云雾里,群臣就景献诗来。”

因为历史的变迁,南海子不负昔日盛景,但是依然有一番广阔幽深的野趣。时至冬季,天空高远,旷野无边,草木间栖息着不少鸦雀禽兽。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展览部副研究员胡冀宁为我们介绍了一段历史:

早在先秦时期,麋鹿解角被视为冬季时令的标志,统治者以麋鹿为主要对象的冬狩成为一种“守时待岁”的仪式活动。《礼记·月令》在“仲冬之月”中记载有“麋角解”;东汉《说文解字》记载“麋:鹿属,从鹿,米声,麋冬至解其角。”《本草纲目》中记载:“麋喜沼而属阴,冬至解角。”

宋代以后,随着气候的变化、自然灾害及人类捕杀,野外麋鹿数量逐渐减少,北京南苑皇家猎苑中的麋鹿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麋鹿种群。南苑作为历史上辽金元明清三朝五代的皇家猎苑,麋鹿在这里得以保存,也就有了乾隆皇帝与麋鹿的故事。

乾隆三十二年,冬至前后,乾隆皇帝在读书过程中产生了一个疑问。他曾经在《礼记·月令》读过仲冬之月“麋角解”的记载。可是他自己观察到的鹿和麋都是夏天脱角,所以他怀疑古人记载有误。乾隆皇帝推测,这种冬天换角的“麋”,会不会是北京南郊皇家猎苑里饲养的“麈”(zhǔ)。

麋鹿苑里的麋鹿 白加德 摄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他吩咐人去察看。果然,差去的人从猎苑里捡回了一只麋鹿角,禀报说:“南苑里的鹿正在掉角。有的一对角全掉了,有的才刚脱落一只角。乾隆皇帝听了,不禁感叹:“天下之理不易穷,而物不易格,有如是乎!”乾隆皇帝经过考证,确信古人的观察是正确的,只是古人麋和麈不分:乾隆年间将*********称作麋,麈则指体形较大的鹿。

随后,乾隆皇帝专门为此事撰写了《麋角解说》,并命人刻在这只脱落的麋鹿角上。由此也就有了麋鹿苑的镇馆之宝——乾隆鹿角“麋角解说”。

麋鹿,俗称“四不像”,它是传说中吉祥神兽“麒麟”的原型,也是传说中姜子牙的坐骑。麋鹿起源于中国长江、黄河中游,曾广泛分布于长江和黄河流域的湿地,“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1900年八国联军劫掠,南海子猎苑毁于战乱,散养在南海子的麋鹿在中国绝迹。1900年前后英国从欧洲一些动物园中收集到18头麋鹿,放养于乌邦寺庄园。1985年英国乌邦寺庄园塔维斯托克侯爵将20头麋鹿送还给中国,国家专门成立了北京麋鹿生态试验中心,并辟出近千亩土地,建成第一座以散养方式为主的麋鹿自然保护区。我国的麋鹿种群开始有计划地恢复。

麋鹿苑 白加德 摄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研究员程志斌介绍了麋鹿苑的情况:“目前苑内有184只麋鹿,属于散放状态,自由自在地生活,为了保持它们的野性,除了饲喂之外,我们很少干扰它们,这样将它们放归野外之后,能够更好地适应野外的生活。”

冬至前后,如果你到麋鹿苑,仔细观察,会发现不少麋鹿头上只有一只角。程志斌说:“现在12月中旬,苑里已经有开始脱角的了。麋鹿通常在冬至前后开始脱角,它是鹿科动物中少有的冬季掉角的鹿,我们常见的*********、马鹿都是春夏之际开始脱角的。麋鹿脱角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受光周期和体内激素的影响,麋鹿每年会很有规律地、周期性地脱换。”

程志斌还说起一个有趣的细节,“麋鹿角不是两侧一起同时掉的,通常先掉一侧。当角脱落的瞬间,麋鹿的头感觉失去平衡,这时它处于蒙圈的状态,表情挺可爱的。”

冬至物候鉴赏处:南海子麋鹿苑

金光北归现奇景

冬至在过去是个无比重大的节日,是皇家祭天、民间祭祖的重要日子,称之为亚岁,有唐诗云:“亚岁崇佳宴,华轩照渌波。”人们甚至将之与春节相提并论,在民间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北方谚语云:“冬至馄饨夏至面。”冬至吃馄饨可追溯到古代的祭祀食物。南宋《武林旧事》记载过冬至时:“享先则以馄饨。有‘冬馄饨,年馎饦(bótuō,一种类似煮面片的面食)’之谚。贵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谓之‘百味馄饨’。”《帝京岁时记胜》也记录了北京人用细肉馅包“角儿”与羹饭奉于祖先。

北方还有围炉火锅、吃红豆粥的习俗。王仁湘先生在所著的《饮食与中国文化》里感慨:“雪地冰天,万物必藏,越是在寒冷的季节,人们越是能创造出热烈的气氛,同自然抗争,与从严冬斗趣。许多热烈的气氛,都通过节令饮食活动体现出来。”“冬节食物也很丰富,人们有较多的闲暇来从事烹饪制作,不像春夏秋三季关注的重点在尝新。寒冬中透着温暖,温暖出自炉中,出自餐桌,人们用丰富多彩的饮食活动,驱走严寒,温暖自己的身,也温暖自己的心。”

冬至吃饺子馄饨火锅 何大齐 绘

这一天因为特殊的日照角度,也是昔日几大皇家景区出现奇观的时候,例如:紫禁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金光照耀、天坛皇穹宇“皇天上帝”牌位的高光时刻、颐和园十七孔桥的金光穿洞。

冬至正午时分,会有一束高光自天而降,投注在天坛皇穹宇内室的“皇天上帝”牌位上。而近些年一些摄影爱好者,还会在日落的时候,站在体育馆路的过街天桥上,等待太阳正好落在祈年殿的金顶上,拍下一张金光照金顶的冬至图。

在冬至前后的日落时分,颐和园十七孔桥也会出现暖光效果,俗称:金光穿洞。为了寻访冬至的景象,我们来到颐和园沿着昆明湖漫步。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北京古都风貌的标志性人文景观。昆明湖由西山的清泉汇聚而来,在天然湖泊的基础上,经过历代的整治,最后在乾隆时期开挖定型。整个颐和园四分之三的面积都是昆明湖。遥望十七孔桥横卧湖上,襟带左右。如果是夏天,会看到烟波浩渺的景象。如今冬至,湖面结冰,另有一番清冷之气。过一些日子,冻结实了,就会围成一片冰场,供游人嬉玩。

金光穿洞 北京日报 摄

我居北京二十余年,来昆明湖的次数并不多,但是每次来都觉得如此之熟悉,似乎一草一木,早已在梦中无数次见过。也许是因为颐和园太有名,我们无数次在图片与影像中见到;也许是因为颐和园是中国南北各地园林景观艺术融会贯通的集大成者,所以倍感亲切。在这里漫步能够体会到,整个皇家园林卓越的规划和精美的建筑,都完美地诠释了中国古代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美学观念。

每年冬至前后,十七孔桥总是会围满了人,因为大家都在等待奇妙的景象。今年因为疫情的缘故,湖心岛封闭,最佳的观赏视角就没有了,于是我们就沿着湖走到万寿山下的长廊处,静静等待太阳落山。太阳缓慢点亮桥洞,仿佛冬天寒冷的心也被点燃。结冰的湖面金光闪闪,如同揉碎的金子。与廊下一副对联遥遥相对:“台榭参差金碧里,烟霞书卷画图中。”横批:“日月澄辉”。

一位阿姨请我们帮她拍了一张照留念。她说已经85岁了。但是看起来精神矍铄、腰杆挺直,完全不像年过八旬。她说不管风霜雨雪,每天都会来这走一走。我问她是不是喜欢金光穿洞。她说没有特别注意,对她来说,每一天都是好日子,每一处都是好景致。

冬至奇景观赏处:故宫、颐和园、天坛等

岸旁腊柳领春来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冬至在天文学上的特别意义是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到达南行的极致,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从冬至开始起,太阳又开始北巡,随着太阳的回归,北半球万物萌发,孕育新一年的耕作和收获。“日照数九冬至天,清霜风高未辞岁。又是一个平衡日,子线从南向北回。”

《红楼梦》第五十回中有一段不太为人注意到的细节。芦雪联诗时,李绮道:“年稔府粱饶,葭动灰飞管。”李纹道:“阳回斗转杓,寒山已失翠……”她们的诗中,“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两句是暗写冬至。“葭动灰飞管”之句,指的是古代用芦苇灰测量冬至的特殊方法。古代为了预测时令变化,将芦苇茎中的薄膜制成灰,放在十二乐律(分别代表十二个月)的玉管内,每月节气到来,相应律管里的灰就自动飞出。而“阳回斗转杓”指冬至阳气初生,北斗星的杓柄也逐渐移转。所以,李纹李琦姐妹的联句,暗示冬至之日,黑夜渐短、白昼渐长,阴气至极、阳气渐生。

同时,“冬至逢壬数九。”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

四季流转,不会永远是春意盎然,寒冬来临,也不必丧气。耐心等待,养精蓄锐,只要熬过冰天雪地,终将会春回大地。正如南宋才女朱淑真的冬至吟诗:“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冬藏春种、冬去春来,冬天已经来临,春天的到来也不会太久,这是不可阻挡的自然规律。谨以杜甫《小至》诗句与读者共祝岁末新生:“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探寻完北京城里的冬至痕迹,不禁感慨万千。生物会随着时间调节自身生命活动,但很遗憾,我们现代人在调时、定时方面不如古人,也不如大自然的动物植物。我们失去了时间感。节气不仅是天时,也是人时。想起前几年,我介绍节气的相关出版物时,对学者余世存的一段话记忆犹新。他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将“节气”两字前后调换,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如果不注意节气时间,层层相因,冬天节操碎了,春天无精打采,那么节节败退,我们个人就在一年两年里白白度过,既没有节气,也没有气节。”所以他写了一本《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希望每个人调整、确定好自己的时间,真正让自己的“时间开始了”。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4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