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对桃子的甜味是有一定的影响,雨水较小影响不是很大,但是要是持续降雨的话,就会发现桃子表面出现细微的裂痕,且口感也会变淡,甜味不佳。建议在雨季之后不要立即摘桃子,或者是在雨季到来之前将即将成熟的桃子用袋子套起来,这样就能避免损失了。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会种植水果进行售卖,不过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有时候也会出现雨季这样的情况,要是在雨季之后将水果摘下来的话,就会发现它的口感不是那么甜了,这是为什么呢?
雨水对于桃子是有一定影响的,要是降雨量小的话影响不是很大,但是要是持续被遇水淋到的话,那么桃子的表面就会出现细微的裂痕,非常影响美观,且在下雨天气之后采摘一个桃子来吃,就会发现原本桃子的口味变得很淡。
所以建议最好不要雨季之后立刻采摘桃子,等雨季过后一段时间再采摘,或者是在雨季到来之前做好准备,将即将成熟的桃子用袋子套起来,这样就能避免雨水过大造成一定的损失了。
又到大桃销售旺季 听“甜桃王”讲讲什么是“三不摘”
新京报讯(记者 杨亦静 通讯员 张富)每年7月和8月,都是北京平谷大桃“群桃争艳”的最佳季节,到了9月还有“晚桃”,几个月下来,前后得有200来个品种的大桃供应市场。平谷是中国著名的大桃之乡,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都知道这里的大桃好吃,那么其中有什么保证招牌的秘诀呢?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找“甜桃王”王庆林聊了聊,他介绍的“三不摘”规矩与“三个不装箱”原则,确实让爱吃大桃的市民听着就放心。
“甜桃王”王庆林。张富 摄
“湿了乎”的桃子要晒两天太阳
到了大桃销售旺季,经常是早上4点,平谷南独乐河镇北独乐河村的王庆林夫妇就会来到自家百余亩的果园,趁着天色尚未大亮,气温还不太高,开始忙着为客户采摘订购的大桃。但王庆林从来不急着把树上的桃子都摘光装箱出售,他定下了“三不摘”规矩:不到树熟不摘桃、甜度不够不摘桃、下雨过后不摘桃。
本周一晚上下了一夜的雨,按照王庆林的“三不摘”原则,这两天桃子全都没有装箱,正在充分“晒太阳”,王庆林表示,刚下过雨,桃子会变得“湿了乎”的,口感和味道都会相对变差,待晒上两天阳光,甜度会增加,这是他多年种桃的经验。
王庆林家有6000多棵桃树,别看数量多,挑选装箱时,他和工人都会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我给工人都开会培训了,坚决不能为了利益就把品质差的桃子卖给别人。”
他家每天能卖几百箱桃子。单子需求大,王庆林没有放松挑选桃子的原则,“有病虫害的不装箱、有硬伤的不装箱、色泽品相不好的不装箱”是他的底线。
2018年,王庆林果园里的水蜜桃进入成熟季,可是才卖了一半就赶上连雨天,眼睁睁看着大桃成熟却不能采摘售卖。最后,他果断决定剩下的水蜜桃不卖了,“宁愿损失这12万元,也不能坏了规矩。”
“半路出家”的桃王从头学起
每年从6月开始,平谷大桃就进入了采收期,7月开始是旺季,尾声要延续到9月,总共4个多月的时间,油桃、白桃、黄桃、蟠桃这4大类200多个品种的平谷鲜桃陆续供应市场。
王庆林家也种植了57种桃子,都是前两年种下的新品种。这么多桃子,究竟哪种最受欢迎呢?王庆林表示,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偏好。据他介绍,喜欢吃脆桃的年轻人一般会选择久保桃,这种桃子肉质紧密,咬下去香甜爽脆。但脆桃相对较硬,中老年人还是更喜欢水蜜桃,摘下后放置一两天,桃子多汁甜蜜,达到了最好的口感。也有不少人喜欢油桃,没什么桃毛,也更甜。
王庆林家种的桃子供不应求,而这位在“桃季”一天能卖几百箱桃子的“甜桃王”,种桃子其实是“半路出家”。
2010年以前,王庆林在北京焦化厂做了16年合同工,又在村委会工作了9年,25年间没干过一天庄稼活儿。当他决定要开始种大桃的时候,村民们都不看好。
“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面对质疑,王庆林想起父亲的话,暗下决心一定要种出好吃的桃。他拜村里精通果树种植技术的张占利为师,从剪枝、耕地到浇水、施肥,张占利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两人常常天没亮就开始忙活,一干就是一天。一年下来,王庆林整个人黑了很多,也学到了不少果园管理技术。
王庆林给桃子测甜度。张富 摄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8月,平谷区举办“甜桃王”擂台赛,广大果农积极参加。经过专业人员精心检测对比,王庆林一举拿下油桃和水蜜桃两个品种的一等奖。之后几年他连续参加四届擂台赛,荣获一、二、三等奖16个,成为名副其实的“甜桃王”。
“甜桃王”为桃子质量翻过脸
王庆林把桃树管理得井井有条,左邻右舍看出他是个正经把式,就有意与他搭帮一起干。王庆林顺势成立了产销专业合作社,最初算上他共9户入社,现在社员已经发展到百余户,成员辐射到了附近乡镇。
当了社长后,王庆林开始操心每一户的地里事儿——谁家剪枝不规范、施肥不到位、打药错过了时机,他都要过问;谁家有困难,他就以合作社的名义给发补贴,减轻社员购买农资产品的开销,这些补贴都是他自掏腰包。从这以后,社员们再不用违禁农药、再不施劣质肥,都严格按照要求实实在在地种桃了。
王庆林管理合作社就像一个大家长,不过,“菩萨心肠”的他也有翻脸的时候。有一天,王庆林正在果园摘桃,一个老客户打来电话投诉,说是收到了合作社卖的残桃。以次充好是合作社明令禁止的行为,王庆林让客户拍照片发给他,结果发现,确实是一个社员将几个残桃装进了精品箱。“当时我就急了。”王庆林说,按照承诺,他先从自家果园里摘了10箱精品桃赔给客户,然后就取消了那个社员的资格。
“当时还有不少社员为他求情,可是,讲诚信是合作社的章程、是底线,谁都不能破。”王庆林讲,以前大家卖“盖帽桃”,箱子上面是大桃、下面是小桃,搞坏了平谷大桃的名声,卖不上好价,一斤大桃也就两三元钱。现在都卖精品桃,而且卖到了网上,一斤能卖10元,甚至更多。“隔着100里地、1000里地,别人出高价买你的桃,为啥呢,不就是因为信得过你嘛。以次充好,也就坏了口碑、断了销路,这不是在坑别人,是在坑自己,诚信卖桃不吃亏。”
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通讯员 张富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何燕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新京报乡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