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藓糖醇是一种填充型的甜味剂,是四碳糖醇。赤藓糖醇可由葡萄糖发酵制得,为白色结晶粉末,具有爽口的甜味,不易吸湿,高温时稳定,在广泛pH范围内稳定,在口中溶解时有温和的凉爽感,适用于多种食品。
赤藓糖醇溶解于水中时具有吸热效果,溶解热只有97.4kJ/kg,比葡萄糖和山梨糖醇的吸热度都高,食用时具有清凉感。
赤藓糖醇的甜度只有蔗糖的60%-70%,入口具有清凉味,口味纯正,没有后苦感,可与高倍甜味剂复配使用能抑制其高倍甜味剂的不良风味。
赤藓糖醇的稳定性高,对酸、热十分稳定,耐酸耐碱性都很高,在200℃温度以下也不会发生分解和变化,不会发生美拉德反应而发生变色。
科普 | 突然爆火的赤藓糖醇是啥?
随着“三减三健”行动计划的发布,减糖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低糖甚至无糖食品。赤藓糖醇作为其中重要的食品配料,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赤藓糖醇是啥呢?
赤藓糖醇是一种天然的糖醇类甜味剂,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甜瓜、葡萄、桃、梨、海藻、蘑菇等中均含有。因为一些细菌、真菌也能产生赤藓糖醇,所以在一些发酵食品如啤酒、葡萄酒、酱油、奶酪中也少量存在。赤藓糖醇的甜度是蔗糖的60%~80%,甜味纯正,口感清凉,无不良后苦感,可与安赛蜜、阿斯巴甜、糖精等共用,掩盖这些强力甜味剂带来的不良口感。
赤藓糖醇的分子量小,可通过被动扩散被小肠吸收,大部分的赤藓糖醇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少量直接进入大肠。进入血液的赤藓糖醇不能被人体酶系统消化分解,不为机体提供能量,不参与糖代谢,不引起血糖变化,最后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进入大肠中的赤藓糖醇仅有少量被大肠细菌发酵分解成不饱和脂肪酸,被机体利用,绝大部分跟随粪便排出体外。
赤藓糖醇这种独特的代谢特征,就意味着赤藓糖醇在体内几乎不被吸收,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问答(修订版)中指出,为科学计算能量,建议赤藓糖醇能量系数为0 kJ/g,其他糖醇的能量系数为10 kJ/g。
赤藓糖醇突然火起来就是因为赤藓糖醇为食品带来甜味的同时,带来的热量极低,满足了人们对甜且健康的要求。除此之外,赤藓糖醇还具有抗氧化、抗龋齿等作用。
来源:食品伙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