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不属于广州也不属于佛山,肇庆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属于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东部和东南部与佛山市接壤,西南与云浮市相连,西及西北与广西梧州市和贺州市交界,北部及东北部与清远市相邻。
肇庆市是南亚热带地区的物种宝库,有不少驰名于世的珍贵种类,是广东省主要林区之一。
肇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东邻穗、深、港、澳,背靠祖国大西南,是经济发达地区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枢纽。
肇庆是广府文化发祥地之一,粤语的发源地,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最早的交汇处。
位置太好了!1000年前,肇庆这条路就很繁华......
在肇庆有这样一条街道,
早在1000年前的宋朝时期,
就已经很繁华,
一直被誉为“市井商埠”之称。
天宁南路。市档案局供图 梁茂超 摄
天宁北路。市档案局供图 梁茂超 摄
这里便是——天宁路,
无论是地道的肇庆人,
还是来自远方的游客,
只要你来过肇庆大概都会知道,
它是肇庆城区主干道之一,
也是端州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
天宁北路作为肇庆城区主要商圈之一,这里每天都有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人群。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时光,
感受它的前世今生。
天宁路得名与它有关
天宁路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
它南起江滨东路,北至七星岩牌坊,
又分为天宁南路和天宁北路。
天宁路名称的由来,
与此地曾有一座天宁寺有关。
据记载,北宋淳化年间(990—994年),在水街(今天宁南路假日酒店北侧)修建了一座安乐寺,意为端州百姓可以安乐生活。可谁知,宋朝历年征战不断,端州因侬智高的叛乱影响甚大。当端州置兴庆军(相当于现在的肇庆市)时,节度使郑敦义到了端州,气愤地说:“何来安乐?老子还要南征北战,保天子安宁呢!”于是,郑敦义把安乐寺改名为“天宁寺”。
七十年代的天宁路旧貌 董伟钧提供
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
兴庆军改为肇庆府。
元代延祐年间(1314—1320年),
肇庆知事朱深通
又将天宁寺改名为“天宁万寿寺”。
直到1917年,
天宁万寿寺一夜之间全部被拆毁了。
位置太好,一直处于商贸的中心...
天宁路从宋代开始
就一直被称作“水街”。
据记载,古时因为没有自来水,
许多肇庆人要经过天宁路一带
到西江边挑水饮用。
由于每天挑水的人川流不息,
马路上洒满江水,
百姓因此将这条街称作“水街”。
到了1924年,
市政府改造水街并改称“天宁路”。
1963年肇庆市区的天宁路。
而天宁路又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一直处于商贸的中心。
古时的西江是一条黄金水道,
流经肇庆城区的西江
带旺了北岸的天宁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天宁路。
新中国成立前,
天宁路上有许多客栈、茶馆、
酒楼、戏院,十分热闹。
后来,肇庆的公路和铁路逐渐得到建设发展,
水路运输也逐渐衰落了。
现天宁路与建设路交界路口。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这里是商业聚集的繁华地
尤其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
天宁路先后修建西江饭店、
肇庆旅店、儿童公园、大钟楼等
一批城区标志性建筑。
直到改革开放后,
天宁路的面貌焕然一新,商铺林立。
1978年建成的星湖影剧院位于天宁北路东侧,40年过去了,剧院早已更名为星岩礼堂。
当年的“湖滨楼”也早已更名“湖滨酒店”。
昔日大钟楼天宁南路已焕然一新。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每当夜幕降临时,
天宁路的道路两旁都是
卖成衣的流动摊档,
这里霓虹灯闪烁、人流熙熙攘攘,
天宁路夜市成为城区
别具特色的夜景之一。
天宁路夜景西江日报记者吴勇强 摄
而整条天宁路经过
近几十年的繁华发展,
也成为了肇庆城区商业规模
最大的商圈之一。
天宁北路夜景。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
电商分流、商圈更迭冲击下,
天宁路商街的声名虽犹在,
但早已不复当年盛景。
这里大多数的老建筑和老字号被相继拆除,
仅剩下儿童公园、新风照相馆、
红艺钟表店等老建筑和老字号
仍在此经营。
天宁路的儿童公园承载着肇庆几代人的记忆。下图梁玉麟 摄
尽管天宁路今非昔比,
但几乎每天,
这里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热闹异常。
站在天宁路最高的写字楼上
俯瞰整个商圈,繁华街景尽收眼底,
熙来攘往的人流,川流不息的车流,
恍如时光倒流。
◆ 西江日报记者 袁丽娟
◆ 编辑:邹泳琪
◆ 二审:易奇志 李纯
◆ 终审:刘伯明
肇庆市纪委监委派驻市文广旅体局纪检监察组举报电话:2289173
肇庆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纪委举报投诉电话:278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