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虫是真的虫吗

人气:349 ℃/2023-04-18 18:55:23

牙虫并不是真的虫,实际上我们的虫牙并不是牙齿里面生虫造成的,根据研究表明,人们每天吃的食物,都会存在一定的残渣留在牙齿缝隙里,时间久了之后就会产生微生物发酵,生成酸性物质从而腐蚀牙齿,这时候就会出现牙洞形成虫牙。

牙虫是不是真的有虫

很多人都会有虫牙,有一些人认为虫牙是牙齿里面有虫子在作祟,但是其实牙虫并不是真的虫,之所以出现虫牙,并不是牙齿里面有蛀虫,而是牙齿被逐渐腐蚀的结果,蛀牙严重的话会导致牙齿脱落甚至是坏死。

根据现在科学说明,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会纯在一定的残渣留在牙齿缝隙里面,时间久了之后就会产生微生物发酵,生成一些酸性物质,而这些酸性物质就会腐蚀牙齿。

若是平时不认真刷牙,睡前不刷牙、吃东西,在漫长的夜晚时间里,牙缝里面的食物残渣就会繁殖出许多细菌,产生酸性物质,破坏牙釉质,时间久了之后牙釉质就会脱落,露出牙本质,而牙本质比较脆弱,被酸性物质腐蚀之后就会变成洞,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虫牙。

牙虫是真的虫吗蚂蚁

现实比虚构更魔幻!捡垃圾的蝜蝂,竟是“披着羊皮的狼”

柳宗元笔下有一种虫子,喜欢爬高,擅长负重。

虫子走在路上看见什么都要捡,捡来的东西全部背在背上。虫子背着重负,往高处攀爬。背上的垃圾越摞越高,虫子一样都不肯放弃,最后被负担压垮,从高处摔下来,柳宗元给虫子取名叫蝜蝂(fù bǎn)。

蝜蝂是文学大家的寓言,用来比喻贪得无厌,自取灭亡的官吏。那些贪官求财的人,像一只小虫子一样没有见识。

蝜蝂是大师笔下虚构的虫子,不过,现实里也有一种类似蝜蝂的虫子,它会像蝜蝂一样捡垃圾,堆在后背随身带着走。而且,现实比寓言故事更加精彩。现实中背垃圾的虫子,见识认知远远超过虚构的蝜蝂,它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我们从头说起。

草蛉幼虫吃蚜虫

图片上,一堆尘屑杂草绒毛下面,是一只小虫子。虫子背着一大堆垃圾,慢吞吞地在草叶上爬行。

背垃圾的虫子是草蛉幼虫。世界上有1000多种草蛉,常见的草蛉,体型跟蜉蝣差不多大,有一根碧绿色的长条身体,和2对浅绿色的透明翅膀。

草蛉是一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草蛉妈妈产卵时,会用一根根的丝线,把一个个的虫卵吊在树叶上。几天后,虫卵孵化成幼虫。幼虫长着一个纺锤形的扁平身体,后背长满细微的刚毛,能分泌出黏液,把捡来的垃圾牢牢地粘在背上。

草蛉幼虫的主要食物是蚜虫,各种类型的蚜虫它都吃,因此还有个名字叫蚜狮。蚜狮饭量非常大,小个头的蚜虫,蚜狮一天能吃掉100只。看个数据,大草蛉的幼虫期有8~10天,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平均每只蚜狮吃掉677只蚜虫。

蚜狮脑袋前面有一对中空的钳子,钳住蚜虫后,刺穿它的身体,注入消化液。蚜狮不会咀嚼,只能吸食体液。吸干蚜虫的身体后,把干瘪的外壳往后一扔,有时外壳会落在后背,堆积在垃圾堆里。

蚜狮背着垃圾生活,有个明显的好处是垃圾能当作防御的盾牌。捕食蚜狮的鸟类,或者吃肉的蚂蚁路过,往往只看见垃圾,错过垃圾下面的虫子,蚜狮便能躲过一劫。

那么问题来了,蚜狮是不是像蝜蝂一样,不分垃圾种类,看见什么都会堆在背上呢?

并不是,蚜狮比蝜蝂更有见识,它会根据周围环境选择“有益”垃圾。

披着羊皮的狼

康奈尔大学的昆虫学教授艾斯纳,正在研究绵蚜虫的习性。

他在野外折了一根上面布满绵蚜虫的赤杨树枝,带回实验室。绵蚜虫会分泌一层像绒毛一样的白蜡,包裹住全身,作为防护铠甲。

教授在赤杨枝前架上放大镜,想看清楚绵蚜虫的细节。这时,一只绵蚜虫滋溜一下,从树枝一头跑到另一头。教授大吃一惊,他从来没有见过跑得那么快的蚜虫,太惊悚了,蚜虫竟然比蚂蚁跑得还要快。

教授抓起飞毛腿蚜虫,仔细打量,才发现这只另类并不是绵蚜虫,而是蚜狮。蚜狮背上背着蚜虫身上的绒毛白蜡,外貌跟绵蚜虫一模一样。教授用镊子拆下蚜狮背上的绒毛,把它身上的白蜡剥得干干净净,然后放回赤杨枝。

赤身露体的蚜狮回到树枝,还来不及思考刚才发生了啥事故,就马上钻进绵蚜虫群里,开始从蚜虫身上剥离白蜡。它用钳子把白蜡一撮撮地铲下来,拱起前半截身体,把白蜡绒毛推到背上,直到盖满裸露的身体。

全身覆盖上白蜡绒毛的蚜狮,又变回一只绵蚜虫。

披上羊皮的狼,混迹在羊群里,除了能肆无忌惮地抓羊吃之外,还有一个好处是能瞒过“牧羊人”。

蚂蚁会捕食蚜狮,但是很难分辨出伪装成绵蚜虫的蚜狮。艾斯纳教授把一群蚜狮分成2组A组刷干净了背上的白蜡,另一组B组保留白蜡,分组蚜狮重新放回室外的绵蚜虫群里。当蚂蚁过来收集蚜虫蜜露时,很快就发现A组的蚜狮,把它咬死了。但是,蚂蚁放过了B组的蚜狮。

自然界里,除了蚜狮之外,还有其他昆虫也会捡垃圾,比如石蚕。

沙砾做背壳

图片上是石蛾的幼虫石蚕。石蛾生活在陆地,它把卵产在水里,卵孵化成幼虫石蚕,也生活在水里。石蚕会挑拣水底的沙子、石头、木棍、贝壳,给自己做个外壳。平时驮着外壳到处跑,遇到危险则缩回壳里躲避。

石蚕喜欢坚硬结实的外壳材料,无论是沙砾,还是宝石,都是建造背壳的好材料。法国艺术家给石蚕提供了金片和珍珠,石蚕就搭建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黄金屋。

捡垃圾的蚜狮和石蚕,都是利用外物来给自己做防御铠甲。昆虫界,还有一种小虫子比它俩更懂废物利用,它直接用自己的粪便做铠甲。

便便做草帽

图片上一只小虫子躲在一顶草帽下面,这只小虫子是棕榈龟甲虫的幼虫。盖在虫子身上的草帽,编织材料不是草梗,而是虫子的便便。

棕榈龟甲虫的幼虫,从虫卵孵化出来几分钟后,就开始进食。进食后的幼虫,拉出一根根的便便,虫便便干燥结实有弹力,一圈圈地盘绕在虫子的背上,编织出一顶草帽。虫子一丁点便便都不会浪费,全用来编织它的草帽。编织草帽的宏大工程,一直持续到虫子开始结茧为止。

随身携带大草帽的优点很明显,捕食者看见便便就绕道走了,躲在便便下面的幼虫很安全。

回头看看负重的蚜狮、石蚕,每一只捡垃圾的虫子都不容轻视。

物尽其用的境界,在一只小虫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好了,虫子捡垃圾的秘密先聊到这儿。

关注法兰西is培根,为你讲解自然界的秘密,下期见。

参考资料:

1、Defensive use of a fecal thatch by a beetle larva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