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的性格特点

人气:449 ℃/2023-04-24 08:52:14

鲁肃的性格特点是忠厚老实、小心谨慎、沉稳大气、有大局观、胸怀韬略等。鲁肃是三国时期东吴著名的战略家、外交家,在《三国演义》中,他在刘备借荆州以及促进吴蜀结盟等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过这一小说放大了鲁肃的忠厚老实,忽略了其谋略胸怀。

鲁肃性格是怎样的

《三国演义》一书流传较广,很多看过的人对鲁肃的第一印象都是老实忠厚,在刘备和诸葛亮借荆州一事中,他被二人的言辞说动,帮助他们接到荆州,但是后来多次索要,都无功而返,在刘备前往东吴招亲之情,更是对他多有同情,再三帮忙。

不过这也并不说明鲁肃毫无心机,他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也在一定程度上扶持了蜀汉视力,并最终促成吴蜀联盟,得以抵抗北方的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鲁肃胆识过人

而在赤壁之战之时,他更是体现出了超人的胆识,面对曹操的几十万大军,东吴许多大臣都不赞成出站抵抗曹操,是鲁肃和周瑜坚持出兵,最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鲁肃的性格特点和主要事迹

政治家还是老好人?历史上真实的鲁肃,真的如小说里般唯唯诺诺?

有关鲁肃其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给了大部分读者一种他是“唯唯诺诺”的老好人的错觉。事实上,鲁肃虽然在东吴是鸽派角色,但其为人可绝不是“老好人”。

鲁肃本来是临淮一带的大富,在那个战乱频仍的时代,没出山前的鲁肃,在史书上留下了这样的记载:

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

不理家财,而将财富拿去结交好汉,这样的人能是老好人吗?把自己家一半的米送给周瑜(还不是借),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是老好人呢?

后来天下进一步糜烂,鲁肃就带着自己的族人天天操练武艺,以求自保。当贼兵迫近时,鲁肃毅然率领数百家人南迁。当追兵追到这支队伍附近时,鲁肃命令老弱妇幼先走,强壮男子断后,他自己亲自殿后。这样的举措安排,岂能是孬种?

见到孙权以后,孙权向鲁肃问询东吴的发展规划,鲁肃侃侃而谈,其谈话内容被易中天先生称之为是东吴版的《隆中对》:

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

很多人把鲁肃视作“唯唯诺诺”,是在刘表去世以后,鲁肃提出孙刘联盟开始的。从这时开始,鲁肃就开始竭力为联盟在活动,并且主张暂时予以刘备一些好处以稳固联盟。这一主张,在经过小说的演绎以后,终于给鲁肃套上了一个老好人的人设。

实际上,鲁肃主张孙刘联盟,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东吴自身的发展。与周瑜、吕蒙等人主张吞刘自大不同,鲁肃清醒地意识到,目前的东吴还没有实力对抗曹操,让刘备存在下去对己方有力。因此,他才主张联盟而已。

与周、吕等人相比起来,鲁肃在对刘备问题上比较温和,可以算得上是鸽派人物,但绝不能说他是唯唯诺诺的老好人。如果他是这样的人,孙权绝不可能重用他,更不可能在周瑜去世以后,接受周瑜的推荐,任用鲁肃为上游统帅。

读三国,要细细地去读正史原著,才有可能发掘出历史的本来面目。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