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叫不会下雨。蝉是一种生活在温带至热带地区的常见昆虫,在我国有“雨中知了叫,预报晴天到”一说。蝉叫与天气的变动有关,只有在空气中水汽含量较低时,蝉才会发出叫声。除蝉之外,还有许多动物的习性都与天气有关,也有许多相关的谚语。
蝉属同翅目蝉科,是一种耳熟能详的常见昆虫,蝉大多生活在温带至热带之间的地区,小部分在沙漠地区生活。蝉头部宽度短,身体狭长,具有两对发达的膜翅,呈透明或者半透明,天气晴朗时,蝉会振动膜翅,发出“知了、知了”的叫声,故别名知了。
民间流传有“雨中知了叫,预报晴天到”、“蝉鸣雨去,雨在蝉不鸣。”等与蝉叫有关的谚语,实际上,蝉叫确实与天气变化有关。因为蝉是靠背上生长的两对膜翅发声的,当阴雨天时,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蝉的膜翅被沾湿,发不出声音,等天气转晴,蝉就又能重新发声了。
在自然界中,许多的动物都能感应到天气的变化,或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根据这些似有似无的联系,我国的古代劳动人民编造了许多流传甚广的谚语,如“蜘蛛张网兆天晴,蜘蛛收网天将雨。”、“泥鳅跳,大雨到,泥鳅静,天气晴。”、“蚂蚁搬家,天将雨。”等等。
俗语:“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什么意思?
炎热的夏天,有一种声音你是必定能听到的,那就是蝉鸣声。那么,你有注意过在下雨天听到蝉叫吗?
农谚云:"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意思是:下雨天的时候听到知了(知了是蝉的语言)叫,就说明天要晴了。
我们听到的蝉叫声其实都是雄蝉的叫声,雄蝉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发出尖锐的声音,而雌蝉虽然也有发音器,但它不发声,要休养生息。雄蝉通过振动腹部下边两侧的鼓膜来发声,蝉鸣也是为了吸引雌蝉。
蝉是很怕热的,它趴在树上也几乎是躲在树叶下面或阳光射不到的地方,天气越热它叫得越惨,声音越尖锐。但下雨天,天气湿度大,对于雄蝉而言,一旦天空中的湿度过大,它的膜就会振动不起来从而发不出声音,所以,如果你在下雨天听到蝉叫,就说明空气中的水分变小了,湿度小了,小到可以让蝉发出声音了,也就是说雨快要停了,天气马上就要转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