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组织笑料的手法

人气:215 ℃/2023-04-25 03:25:56

相声组织笑料的手法有很多,例如先扬后抑、三番四抖、明知故问、歪讲曲解、荒诞不经、阳差阳错、故弄玄虚、文字游戏、一语双关、表里不一、旁征引博、自相矛盾、刨根问底、强词夺理、自吹自擂、词汇罗列、岔说串唱、新编俚语等。

相声组织笑料的手法有很多,例如先扬后抑就是先对事物或者人物大肆赞美,然后突然话锋转变,效果出人意料;三番四抖一般有固定的模式,引导观众的听觉习惯,第四遍时突然反戈,引发笑点;明知故问就是违反常规闹笑话。

歪讲曲解就是将人们熟知的常识曲解,并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进行强化;荒诞不经是讲述某件事时肆意夸张,使人难以相信;阴差阳错就是因为某种原因造成失误,真相大白时往往非常搞笑;故弄玄虚就是故意埋下伏笔,并巧妙的找到答案。

相声的特点

相声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主要以说、学、逗、唱的形式来突出它的特点。相声起源于华北地区,并在北京、天津和河北比较流行,后来流行于全国。相声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和群口相声等。

相声组织笑料的手法叫什么

相声的写作手法“评谑”解析,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笑?

大家都爱听相声,主要是因为听相声可以让人开心,让人笑嘛。多听相声是有好处的,放松啊!

相声演员有句话说的特别好,“我们说相声的就是为了让观众发笑,观众要是不笑,我们也不能下去咯吱你呀!”

但其实呢,相声演员虽然没有咯吱人,却在表演相声的时候,用艺术的手法编织包袱,从心理上达到一种咯吱人的效果,让人不得不笑。演员甩出来一个包袱之后,观众总会不由自主的发笑,这是为什么?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郭德纲先生说过,相声演员也和瓦匠木匠一样,是门手艺。组织笑料的方式是有规律可循的。

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其中的一个规律:这个规律呢,在相声术语里叫做评谑。

要说这评谑呢,就不得不说一个心理现象,这个现象在学术上也有一个说法,叫做“突然荣耀说”心理。

18世纪的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霍布斯认为:习以为常的事不能引入发笑,笑的原因必定是新奇的,“不期然而然的”。 “笑的情感不过是发现旁人的或自己过去的弱点,突然想到自己的某种优越时所感到的那种突然荣耀感”

利用这种“突然荣耀感”心理组织的相声包袱,是相声组织包袱的一个很重要的包袱类型,所以有一个专有名词,评谑来称呼。

让人发笑的原因是因为发现别人的缺点、弱点,从而在心理上找优越感。从对象的角度来看,这个“突然荣耀说”又可以叫做“鄙夷说”,是演员站在一个优越的地步来评价别人或者别的事物,故意把事物本身的荒谬放大,产生喜剧的效果。

相声名段《昨天》就通篇用了评谑的手法,将新社会和旧社会进行对比,让观众产生优越感,以此来制造笑料。

再一个,比如在相声段子《婚姻与迷信》中,

甲说,“结婚时候新浪吃喜面,,一定不能煮熟,借这个‘生’字好生小孩,你说这不是迷信吗?青年男女结婚一定会生小孩,跟生面有什么关系呀?有生面就生,那面粉公司一天得生多少,明儿面粉公司改托儿所了!”

演员把借“生”字求子的心态解剖分析,为凸显其喜剧性,将其荒谬性从特定的语境中提取出来,进行错位分析,使观众产生优越感。

这就是利用审美主体“突然荣耀说”心理组织的相声包袱。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