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失传了多少年

人气:219 ℃/2023-04-25 11:33:58

汉服失传了近300年。现在半官方中国的“国服”是改自满洲服饰的“唐装”和旗袍,但是这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汉服。汉服是我国“衣冠上国”及“礼仪之邦”的体现,传承了30多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和受保护的工艺美术。

汉服,原称“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之为汉装、华服。自黄帝即位至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主导思想和背景,经自然演化所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的传统服饰。

汉服虽然因清朝剃发易服的统治政策下消失,但由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部分元素一直没有灭绝,到现代汉族人信仰的佛教、道教及一些边远山民还保持着汉服的特征。

汉服通过华夏法系影响整个汉文化圈,而亚洲各国的一些部分民族如朝鲜、日本、蒙古以及越南等服饰都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在现代社会中的纪念活动及民俗节日等依旧能看到汉服的部分元素。

汉服消失了多少年

汉服是怎样消失匿迹的?300年后,一场官方活动道出了汉族的悲哀

楔子:2018年4月18日,也就是农历三月三日,由共青团中央发起的“中国华服日”,在西安大明宫遗址紫宸殿隆重举行。

据悉,主办方还发出《中国华服日倡议书》,号召全国青少年朋友能够深入学习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承接优秀传统文化的汉服,能走上街头、走进网络、走进生活。

为什么一个人口基数占全国90%的汉民族,他的民族服饰却还要通过官方来进行提倡?难道汉民族就没有自己的服饰了吗?

其实,汉族几千年以来都有着自己的服饰即汉服。而在当今的社会中,每当有人穿着汉服行走在大街小巷,甚至游走于樱花树下,都会被人误认为穿着日本的和服而遭唾骂、暴打,像这样的事情近年来可谓屡见不鲜。

这个现象是怎么造成了?为什么汉族就连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服饰都不认识了?

今天历史侦查处与大家共同探讨下汉服的前世今生,汉服作为汉民族拥有数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服饰,它是如何逐渐濒于消亡的的这个话题。

汉服的历史

汉服,别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指从黄帝到明末清初,在汉民族主要聚集区内以“华夏-汉文化” 为主体纽带的汉民族礼仪服饰。

在《后汉书·舆服制》中就曾记载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竹书纪年·五帝纪》也说“[黄]帝即位,居有熊,初制冕服”。

从黄帝制汉服,到汉服定型于周朝,再到汉朝依据四书五经打造而成的完备的冠服体系,汉服乃取天乾、合地坤为意象,突出顺天应时、道法自然为一体的文化理念。

因此,汉服自古就被打上了“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和“锦绣中华”的文化承载标签。

加上汉服融合了染、织、绣等复杂的做工和峨冠博带、宽袍大履等特点,具有衣袂飘飘、仙风道骨的清新脱俗,而又不失威仪厚重、大气磅礴的文化底蕴。故此,汉服自诞生之日起深受百姓的喜爱。

可以说,拥有一套精致美观的汉服;身着一身仙骨飘飘的华服是任何时代身份、地位和品味的象征。

现如今,走在人潮汹涌的大街小巷,即便你再怎么不显眼,只要身着一身衣袂飘飘的汉服,必定会成为一抹令人惊艳的靓丽风景,回头秒杀率更是让无数人为之倾倒。

也正是由于汉服超凡脱俗的设计,汉服走出国门迅速成为了汉文化圈影响下,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国的传统衣着标配,即便历经千百年演变,汉服在众多国家传统服饰上也烙下了深深的印迹。

汉服的没落

既然汉服拥有如此厚重的文化承载力和美得窒息的视觉冲击力,汉服为什么会逐渐走向下坡路?其实这一切还得从明末清初,满清入主中原说起。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李自成、张献忠分别领导的大顺、大西政权纵横中原,大有与明朝分庭抗礼、取而代之的意图。

其时,关外的女真人自努尔哈赤创建后金以来不断吞食明朝的领地,大明内忧外患,又加上蝗灾、旱灾等自然灾害,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

1644年,清睿亲王多尔衮,在汉贼吴三桂的前导先锋下,破关而入直取北京城,明朝灭亡。

此后,以吴三桂等汉族降将为先锋,满清八旗劲旅一路追亡逐北,相继平大顺、克大西、灭南明,清朝很快在中原站稳了脚跟。

也就在这时,汉奸孙之獬为讨好满人于是自去冠服,积极向满人队列靠拢,结果汉族官员以孙之獬着满装为由,予以驱逐,满族官员以他非满人而将其撵走。

里外不是人的孙之獬愤恨之下,于是上书多尔衮请求推行“剃发易服”。由于清朝此时已在中原站稳了脚跟,妄图将满族文化压制在汉文化之上的多尔衮,立刻下令推行“剃发易服”。

并打出“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强横口号,汉族人民自古以来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有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敢毁伤”的古训,且衣冠服饰作为汉人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尔衮“剃发易服”的政策自然遭到广大汉族人民的抵制。

很快,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清运动,本已平定的九州大地再燃烽火,但清朝统治者并没有出于汉族人民的激烈反抗而放弃“剃发易服”的政策。

反而亮出屠刀砍下了无数不肯剃发的汉人头颅,最终在1645年,也就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二年,嘉定、江阴和扬州爆发了极其激烈的抗清运动。

清廷派出大军进行血腥镇压,最终在清王朝铁腕血腥的镇压下,嘉定、江阴和扬州相继失陷,由于嘉定被清廷屠城了三次,嘉定的陷落史称“嘉定三屠”。

江阴和扬州被清军分别屠城了八十一天和十日,因此,江阴和扬州的失守,在历史上被称为“江阴八十日”和“扬州十日”。

根据当时幸存者的描述,扬州城破的当日,清军展开了野蛮的大屠杀,整个扬州城“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城中积尸如乱麻”(《归庄集》)。

以此为参照,可以想见嘉定和江阴在清军的屠杀下,更是名副其实的“人间炼狱”。

清军对敢于反抗“剃发易服令”的汉人,展开了大范围的集体屠杀,残存的汉族精英分子不得不逃匿海外或隐居寺庙,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满清的奴才。

此后,汉服就在这种惨绝人寰的血腥屠杀下,逐渐被后人所淡忘,而满洲服饰倒成了汉族士人的标配。

直到多年以后,当56个民族齐聚一堂拍照时,面对其他55个少数民族特有的传统服饰,汉族代表只得尴尬地穿着西服来合影,汉服-成为了汉文明沧海遗珠中永远的痛。

头条搜索有上万篇精彩文章可以读,可以点击下方卡片搜索“汉服”免费阅读。

更多精彩文章推荐:

1.

2.

3.

4.

5.

参考资料:《归庄集》、《后汉书》、《竹书纪年》等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4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