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疾忌医的主人公是谁

人气:303 ℃/2023-04-25 14:44:38

讳疾忌医的主人公是扁鹊和蔡桓公。讳疾忌医的意思是知道自己生病了,但是却忌讳医治,导致病情加重,现在多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扁鹊是战国时期一位十分有名的医生,他的医术非常的高明,只需要诊脉就能知道患者脏腑里的病。

讳疾忌医讲的是什么故事

讳疾忌医就是扁鹊发现蔡桓公生病了,对他说你的病在肌肤的纹理之间。如果不赶快医治,病情就会加重,然后蔡桓公却并不相信。结果后来有几次蔡桓公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他还是不相信,如此往复,他的病越来越严重,最后发展到骨髓里。蔡桓公才感觉到身上疼痛,让扁鹊为他治病,这时扁鹊已经逃到国外,蔡桓公无法医治,几日后身亡。

讳疾忌医的主人公就是扁鹊和蔡桓公,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从师于长桑君习得医术禁方,饮以山巅上池之水,修得高超医术。扁鹊奠定了祖国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还用自己一生的时间认真学习了前人和民间的经验,而且还结合了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和治法上,对祖国的医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讳疾忌医这个词出自于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韩非子的散文《扁鹊见蔡桓公》里面的。君主说的就是蔡桓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蔡桓公指的是齐桓侯,是战国时期齐国的第三代国君。本名田午。而另外一种说法,说蔡桓公指的是蔡桓侯,他是春秋时期蔡国的君主。

讳疾忌医的主人公是谁怎么读

成语 | 讳疾忌医

【成语】

讳疾忌医

【释义】

讳疾忌医,读音为huì jí jì yī,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

【出处】

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相关故事】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

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公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办法了。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请求了。

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良医治病,病在表皮时就及时医治。这是为了在刚显露苗头时及时处理。事情的祸福也有开端,所以圣人总是尽可能早地予以处理。

【辨析】

讳疾忌医和“文过饰非”,都有“隐瞒自己的缺点或错误”的意思。但讳疾忌医偏重在“怕人批评,不肯接受帮助”;“文过饰非”偏重指寻找各种理由来掩饰错误、缺点。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