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档立卡户指的是贫困户,贫困户的推出以户为单位,以贫困户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是吃穿用度、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保障为主要衡量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的低保家庭视为脱贫人口。
建档立卡户是各个省市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的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按照以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
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就要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的状况,分析贫困的原因,摸清楚帮扶的需求,明确帮扶的主体,落实帮扶的措施,开展考核问效,实施动态的管理,检查帮扶负责人履行职务的情况和贫困对象的脱贫情况。
对于建档立卡就要采取规模的控制,各省要将贫困人数识别规模逐级分解到行政村,而贫困户的识别要以农村收入为基本依据,并且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通过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整体的识别。
为什么有人要取消农村低保?
一谈起低保的问题,不管是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上,都感觉到不合理,说这些人就不该吃低保,养成了一帮好吃懒做的人,有关系才能吃上低保,浪费了国家的资金。
事实情况真是这样吗?我把我所了解的给大家分析一下。
低保乱象确实存在!这种情况也是在十几年前了,那时候低保制度还不完善,村里报上去几个名字,基本上每个生产队都报几户,然后低保金统一发到这些户的卡上(不过卡是在村里的),等钱打进卡之后,由村里把低保金拿出来由各个小组再进行重新分配,以便照顾到更多的农户。
这样也就导致分配时出现人情保、亲情保的问题,有的条件好的分到了,有的条件差的就没分到。后来纪委巡视组发现到这个问题下来调查了解核实后,对低保问题加以整改,涉事的干部也进行了处理。
而现在低保审批程序越来越规范了,这样的情况基本上就不存在了,也不会有人开方便之门出现人情保、亲情保的现象了。
先说一下审批程序吧:一般都是家里遭受重大变故或者重大疾病,造成家庭生活困难后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
关键的第一步就是民政部门接到申请后会把你的家庭及子女信息上传到平台进行信息比对。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你的家庭及子女的房产、车子、存款等等信息都可以查到超标后就不会通过;
第二步就是通过了信息比对后再召开群众代表会进行民主评议,到会的2/3群众代表同意后才能填写上报材料;
第三步就是区民政局下户走访调查。区民政局接到镇里递交的申请材料后下来入户走访调查,符合条件后15个工作日会审批下来,不符合条件会当场告知原因;
第四就是符合条件纳入低保后,每月村公示栏都会公示,区民政部门和纪监委会不定期检查公示情况。
这种低保审批和公示机制杜绝了不公平的情况发生。
至于说的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是基本上不存在的,如果不是确实遇到困难了也不会申请的,再说低保金也不是想象的那么高。
低保金的发放标准是根据低保户家庭人均收入和当地人均收入的差额来定,差额就是每月发放的低保金,一般一个月也就在200块钱左右,很少有人会为了这点钱去违反规定给办理的。
那为什么现实中和网上争议不断呢?我认为还是他们对低保不了解,认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是低保户,因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覆盖的范围比较广,比起低保户的条件又好些,也存在有车有房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现象(关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这不细分析了,我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的可以去看一下)。
所以在我们不了解真实情况的时候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带了节奏。关爱弱势群体,给他们更多的温暖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像这样评选出来的低保户你认为有漏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