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之所以被称为老人节,是因为重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而“九九”和“久久”是谐音,而九又是数字钟的最大数,有长长久久的意思,将这一天定为老人节,寄托着人们对于老人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倡导人们树立尊老敬老的意识。
不过重阳节是在现在才被赋予老人节的含义的,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让全社会懂得感恩敬老,关爱老人。
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的天上崇拜,在西汉的时候得到了普及,唐代后走向鼎盛,在古代,人们会在九月农作物丰收的时候祭天、祭祖,也就是说重阳节和祭祀有很大的关系。
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
古代民间,重阳节的时候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将重阳节称为“登高节”,它最先源于人们对山岳的崇拜,同时也是为了驱除病疫,祈愿一整年节节高升,无病无灾。
动画丨重阳节为什么叫“重阳”为什么是“老年节”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尽了重阳节的思乡之情。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拜神祭祖、插茱萸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2012年,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将农历九月九日定位“老年节”。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重阳节这一天,我们祝福天下的老年人身体安康。
动画 邹孟霖 文稿 王善昆 配音 宋炫烨
本文来自【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