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木雕起源于中国古代唐代天宝到贞元年间,也就是在公元前8世纪,在宋、元、明时期得到较好的发展,盛行于清朝时期。剑川木雕也被简称为木雕,是我国云南省剑川县传统美术,也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剑川木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的时候,剑川的木匠就制作了南诏五华楼木雕构件,宋代时有剑川的木匠进京献艺,一时之间震惊京城,人人称赞,到了清代的时候,剑川木雕木匠人数更是达到鼎盛,逐渐普遍化。
在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剑川木雕也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在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等一些重要的代表性建筑中,都能见到剑川木雕的影响,且造型栩栩如生,让人称赞。
剑川木雕的文化特征
剑川木雕的造型主要以动物、花卉为主,鲜少有人物造型,且花卉和动物大多联系在一起,疏密得当,一排自然和谐相处、生机勃勃的景象,无论是在构思还是在布局方面都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剑川木雕:云南的“核舟记”,一块木头是怎样被雕成百万名作的?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桃花源记》
剑川
一隅灵气之地
在洱海之滨,坐落着一个娟秀大气的县城——剑川,她位于大理市的西北角,是大理、丽江、迪庆、怒江四地州结合部,同时,她也曾是茶马古道上颇为浓重的一笔,但这块深沉而婉约的土地一直偏安一隅,日复一日送别着古道斜阳。
剑川沙溪古镇
上一篇文章我们介绍了剑川的沙溪古镇修复史,但如果你了解剑川木雕,便会为之惊叹。剑川木匠的杰作,早已遍布大江南北,北紫禁城、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都留有他们的工艺。
云南省昆明市的金马碧鸡坊
剑川木匠于公元1829年对这组破损严重的木构牌坊进行了重修,后毁于战火。公元1883年,剑川匠人杨文樾组织家乡的木匠耗时一年对其重新修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组木牌坊,高十几米,在坊额上是密不透风的斗拱结构,造型古朴,是昆明市的标志建筑。
传承 & 匠心
剑川木雕始于公元十世纪,历史可溯至8世纪的唐朝。据史料记载,南诏政权从黔、川一带或抓或招了一大群白族居多的工匠,用于建设宫殿和城楼。精湛的木雕技艺与木雕文化,从那时传入白族。时至今日,剑川县的17万人口中,有近万人从事木雕行业。剑川也因此有"木雕之乡"称号。
木雕之乡
作为一门传承千年经久不衰的手艺,木雕不仅汇集了木材天然的灵气,也凝聚了剑川木匠人对雕技精益求精的严谨。
匠心凝聚
剑川木雕手法粗犷,具有独特的“镂空”技艺,尤其是常见的三层、四层的镂空技艺,甚至还有七层、八层的镂空,层次感极强。做工精细、用料考究,集明、清各式木雕之精华,造型美观大方,高雅别致,坚硬柔韧,抗腐蚀、不变形,是对剑川木雕从美学到实用性客观而真实的评价。
豪放中又透露着精致
细心雕琢
惊世名作 价值百万
在剑川,木门和木窗是最为常见的木雕装饰对象。浮雕是雕刻木门窗的常用工艺。剑川木雕雕出的门窗,没有古板压抑,而是在古朴中多了一分灵气与庄重。
浮雕窗 质朴风
浮雕窗 中华风
浮雕木门
客厅家具类木雕也古朴大方,与古风搭配显得清新脱俗,庄重大气。
工序复杂 端庄大气
精致典雅
满满的年代感
剑川木雕在建水某客栈被应用得淋漓尽致,这里的院落建筑和家具,几乎都是由剑川木雕工艺而造就。而这一木雕建筑群的建造,花了整整7年,一窗一栏,无不包含着工匠的深情。
客栈一隅
茶室:待客之道
亭台楼阁
各类挂件、摆件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浮雕松
浮雕摆件
浮雕摆件
也有创作者将木雕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作品。
不同艺术风格的碰撞
剑川,一个聚集了灵气的地方,如果你走近她,请一点点探索,她会给你惊喜。
原文创作,禁止转载!
创作不易,点个赞吧!
文章有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