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纹样不是中国传统纹样。阿拉伯式的装饰花纹是指所有以波状曲线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形象及其美学体系。由于伊斯兰教正统派严禁偶像崇拜,所以在其美术作品中反对描绘具象化的人物以及动物,因而就形成了阿拉伯装饰艺术的抽象风格。
阿拉伯纹样在造型上,吸取发扬了西洋棕叶卷草纹的曲线风格以及萨珊王朝波斯纹样的象征性,以特有的形象从而体现出阿拉伯民族的宗教观念和审美趣味。
阿拉伯纹样种类较为繁多,按照题材来源大致可分为3个类型,分别是几何纹、植物纹以及文字纹。这三者不仅存在着内在联系,而且各具特色。
阿拉伯纹样不单单在形式上具有连贯、灵活、抽象以及密集等特点,并且还可以重合套叠,分离组合,相互交错,不仅体现装饰艺术语言的丰富性,更是传播伊斯兰教观念的特别符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0359-阿拉伯纹样
阿拉伯纹样 arabesque
阿拉伯式的装饰花纹。自公元7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及其美术的空前繁荣,阿拉伯纹样逐渐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代。阿拉伯纹样种类繁多,按其题材来源大致可分为几何纹、植物纹、文字纹3种类型。圆形和方形是构成所有几何纹的基础形式,又是繁衍其他各类纹样的根本母题。几何纹大多含蕴着某种玄奥的神秘哲学或宗教观念。圆形表示所谓不可分割的整数“1”,象征着真主独一无二、完美无缺。方形则象征着四季、四方、四种美德、四种味觉等神学思想。阿拉伯式的植物纹,并非对自然物象如实描绘,而是曲线几何纹的变体。其中,最典型的是棕叶卷草纹。这种波状曲线,逐渐形成了阿拉伯纹样的精髓。此外,还有一些富于象征或寓意的植物纹,如圣树纹、缠枝葡萄纹、乐园纹等,则取材于古代伊朗。在阿拉伯纹样中,阿拉伯文字也起着相当重要的装饰作用。阿拉伯文的字体种类繁多,其中以库法体和花状库法体,二者各具特色并趋向装饰化。其本质都是富于节奏感的抽象线条,它们与植物纹的波状曲线相得益彰,提高了阿拉伯纹样的艺术效果。上述3类纹样,都具有抽象、连贯、灵活、密集等特性。而且,它们在艺术实践中完全不受上述分类的限制,或重合套叠,或颠倒错位,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其最大作用,在于装饰以清真寺为代表的各类建筑物及其工艺品。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第1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